浮世缘(64)
沈嫣倒没想她这么爽快,反而自己迟疑着不好意思,故拉她到身前,“海棠,我要先跟你说清楚,潋潋去王府,身份还没定。她若是侧妃,跟去的丫鬟自是水涨船高,她若只是偏室,一屋子人都不免委屈。”
海棠淡然一笑,“陪嫁丫鬟自是该护好小姐,不是去享清福的。潋小姐若是侧妃,奴婢不过是帮她顾着院子日常;潋小姐若不是,那才真的需要有人给她瞻前顾后,护她万全,那奴婢才真的有用了。”
阿堇在一旁听着,不免动容,“海棠跟二小姐也不过见了几面,怎么这样为她?”
“奴婢有私心,不是为了潋小姐。”海棠望了沈嫣一眼,垂眸道,“既然沈小姐开口了,无论让奴婢去哪,奴婢万死不辞。”沈嫣心里一动,努力回忆,却没记起自己对海棠有过什么特别的恩惠。
海棠柔声说,“沈小姐大概不记得了。小姐小时候来住过一阵子,当时奴婢叫红烛,被派来给沈小姐守夜。沈小姐和奴婢聊天,说奴婢名字不好。红烛烧了自己才催得海棠花开,还不如干脆就叫海棠,也宜墙角也宜盆,说人在任何环境,都该靠自己。后来夫人找人管这院子,奴婢自荐,说我就叫海棠,跟这院子有缘。夫人听着有趣,就让奴婢试试。说到底,今日一切,都是沈小姐大恩。”
阿堇莞尔,“还真像是阿嫣会做的事。”
“一点小事,记了这么多年。是你自己勤恳踏实,不是我的功劳。”沈嫣温柔拉起海棠的手,“海棠,谢谢你了。你要是真肯跟着潋潋,是她的福气。”
林渊当日就跟林夫人提了这事,昊宇从西苑挑了个得力的大丫鬟带了同来,跟海棠交接。林潋入王府一事,除了侧妃的旨意未出,诸事都算是尘埃落定了。
泽亲王和林府三小姐的大婚日期也出了旨意,定在立春后。其时正值年假休朝,除了几日祭祀和臣民抚恤活动,皇帝陛下非常得空,定是会去的。泽王爷的婚事,势必要成为盛京全城瞩目的盛事了。
小寒已过,年关将近。沈家终于收到宫里通传,说沈氏母女客居林府,传旨不便,让二人入宫接旨。沈嫣如旧备了一荷包的小金豆,见人就给。然而这次却从传信太监、宫门侍卫、到带路宫人,全都跪地不收,“沈小姐折煞奴才了。奴才三生有幸为小姐当差,回去还得烧高香呢。怎么还能收小姐的礼。”沈嫣和母亲面面相觑,只好连声道谢了事。
宫人带了二人到文宣阁,踩着古木窄梯登上二楼,咿呀一声,沈嫣心里就跟着震一震。阁内四面通窗,浮尘在空中悠缓飘流。早有宣旨太监等在里面,沈氏二人一到,按着指示跪下听旨。太监高声念道:
「朕之爱子贾郡王,德品纯正,怀谷仁心,新建府封王,而未有妻室…」沈嫣垂头微笑,纯正、仁心,六王爷确实当得起。这道例行的赐婚圣旨,陛下却写得挺真心的。
「今有先太师遗女沈氏,家承钟鼎,心标婉淑,朕躬闻之甚悦。二人良缘天作,特下旨赐婚,沈氏授二品诰命夫人。望汝二人同心同德,相扶白首,勿负朕意。钦此。」
沈母感激涕零,带着女儿大拜,皇恩浩荡,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把圣旨小心交叠递与沈夫人,又交代沈嫣,二品诰命的册封仪程当日,皇后娘娘会亲自赐册赐服,沈嫣要先拜皇家宗庙、拜太后和皇帝、拜瑜妃,最后拜先太师和沈夫人。第二日还要再进宫谢恩,领受皇后娘娘和瑜妃的教导和赏礼。
沈嫣一一记下,连声感谢公公提醒。
文宣阁听旨完毕,阁前的软轿子从一台变成了两台。轿夫向二人道了喜,说灵犀宫瑜妃娘娘有请。瑜妃娘娘的大宫女亲自在灵犀宫院门口等着,笑着迎了沈家二人进去。
堂西窗前的榻几上焚着香,地上一个梅花铜罩炭鼎,一屋子暖融融的香气袭人。瑜妃见她们进来,下榻来两厢见过,亲自拉着沈夫人让坐到榻上另一端。
宫女给沈嫣搬了张凳子,摆在沈母身侧。沈夫人惶恐坐下,丫鬟上了茶,给沈嫣也煮了一碗,青瓷小碟垫着,防她烫手。
瑜妃一脸喜色,“今日可算万事定了。这旨意出得迟,沈夫人勿怪。其实陛下和本宫看过日子了,春分前最好。那时冷暖适中,各局也从泽王爷的婚事上缓过来了,能好好办咱们的事。”
沈夫人低头一算日子,那就只剩两个月不到了!瑜妃扭头望了宫女一眼,宫女体贴道,“时间紧些,但夫人别忧心。我们娘娘说了,沈家全靠夫人独自操持,怎么好再劳累夫人费神为小姐的事操心?沈小姐到王府里,只带些惯手的爱物、母亲给的念想旧物就行了。其他的一应嫁妆物品,我们灵犀宫会备好的。”
从来只听说过夫家不嫌弃新娘子的嫁妆少,却没听过夫家甚至帮忙置办的。沈家母女大惊惶恐,连连跪下谢恩不绝。
宫女搀起她们,沈夫人诚惶诚恐,应和着瑜妃闲话家常了一会儿,沈嫣在旁默默低头听着。瑜妃喝茶,她也举杯碰一下唇;瑜妃捂嘴一笑,她也跟着罩上一脸笑意,不敢怠慢。
沈夫人的话说到一个空档,瑜妃抬起茶杯抿了一口,眼睛笑笑地往沈嫣飞了一眼,“看这孩子拘谨的。在本宫面前,不必守这些死规矩,以后关起门都是一家人了。我那个老六,你们也是知道的,绝不是个严谨拘礼的主儿,以后还得嫣嫣看着他呢。”
沈嫣忙又躬身,不敢不敢,以后还得劳王爷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