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琢石(176)+番外
亲戚这么说,“你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了啊,学习真好,真羡慕啊。”
张静月这么答,“是啊,我们家依依从小就懂事儿,特省心。”
然后舒望就更加努力地学习,她把优秀成绩单和各类奖状递到张静月眼前,她妈妈就会夸她,她听了就开心。
可也不总是夸她的。
“这次怎么退步了呀,上次期中考不是班里第一么,你哪科没考好啊?”
“你这物理还是要多上上心。”
“别人都抓紧往前冲刺呢,你也不能落下,暑假再报个补习班吧。”
其实舒望觉得考第二已经很好了,班里第二,年级前十,她自己觉得挺满意的,可张静月好像不这么觉得,总要她更进一步。
舒望不知道她妈妈的胃口是不是被自己养大了,学习很累,她有点后悔。
或许是临近高考,父母对她的关注多起来,她还是继续把这个优等生的名号撑下去了,高分考入北城理工大学,没让他们失望。
跟父母能稳定见面,是在上了大学之后。
舒望把爷爷奶奶家的东西都搬回了父母家,虽说是住到了学校宿舍,可周末不跟同学出去玩的时候,她多半会选择回家里住一两天。而且她就读的北城理工大学和北城大学离得很近,骑个车就过去了。
大三考虑未来时的选择有很多,无非继续读书、工作、考编考公,她想继续读研。
爷爷奶奶说,“家里不差钱,出去见见世面挺好的,就当旅游了。”
她妈妈说,“我当年要是有机会,肯定出国深造,你替我圆个梦也挺好的。”
学校老师也建议她可以申请国外学校,以她的成绩单和作品集,英美的建筑专业顶尖学府,冲一把很有希望。
舒望想了想,选择了保研本校。
她想要什么呢,无非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三餐过四季。这是她小时候最想要的东西,可她现在长大了。
基本人格成长已经定型,最需要父母陪伴关爱的时间段已经过去,她长成了张静月从前话里说的那样了,很懂事,很独立,不需要别人操心。
年少不可得之物,长大后其实她已经不太需要了。
-
舒望想,如果当年十几二十岁的时候直接摊牌出柜就好了,趁自己还混沌不开化,趁社会规则还没污染脑子,趁还没有无数个纠结、犹豫、得过且过捂住自己的嘴巴。应该在那时候借着青春期的名义大闹一场、大哭一场,好过现在看着父母日渐生长的白发,越发说不出口。
可她那时还没有遇见唐逸枫。
高中时跟梁思一起逃课去签售会,在课间操时藏在操场看台后面逃避跑圈,偷偷在自习课交换课外小说看,这是她青春岁月里最开心的回忆,是友情的温度。
遇到唐逸枫后,那些电影小说里的爱情终于在她身上生了效,她清汤寡水的人生拥有了最特别的一抹色彩,爱情的温度,会烫得心口发疼。
当年刚和唐逸枫在一起时,对于向家里坦白出柜这件事,是唐逸枫很抗拒,后来这么多年里,却是舒望自己一直在拖延。
“我、喜、欢、女、生。”这几个字,一年说一个也够她把这柜出完了,可她就是没有说。
这些年里,她和唐逸枫的感情很稳定,她和家里的相处也很稳定,舒望一度觉得可以保持这种状态,大家一直稳定下去,建立一种假象中的平衡关系。
她骂林全贪心,想要的太多,她又何尝不是。既想要浓烈持久的爱情,又想要美满团圆的和谐家庭。
其实她并不确定唐逸枫提分手跟这件事有没有关系,可她知道自己一直很在意这件事情。
谎话说多了,此刻她觉得自己才是一直在自欺欺人。
那年唐逸枫问她,怎么发现自己喜欢女生的,舒望说自己没发现,说自己只喜欢她一个人。
舒望后来才发现,这句是谎话。
她回想当初,如果唐逸枫是个男生,她还会不会想跟她靠近,会不会主动送她围巾、约她吃饭散步、再带她回家同住。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她心理上喜欢唐逸枫这个人本身,生理上也喜欢她带有所有女性特质的亲密接触,换个性别她压根就接受不了。
爱与灵魂有关,也与□□有关。
人不能一直活在谎言里,至少她不能。
她应该对自己诚实,该对至亲之人诚实,这是唐逸枫用离开教会舒望的事情。
如果说唐逸枫的毕业课题是要在烂泥里开出花,那么舒望的,则是要打开没有上锁的笼子。
能锁住她的一直都只有她自己。
于是,舒望的叛逆期在33岁终于到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阖家团圆的日子,舒望坐在爸妈家的客厅餐桌前,一边搅动碗里的芝麻馅汤圆,一边平静开口,“我跟唐逸枫在一起很久了。”
第103章破笼
-
这年的元宵节是个周日,公司照常休假,舒望前一天就回父母家住了,第二天早上一起吃一餐团圆汤圆。
她起来得晚了点,吃得也慢,自己碗里还剩下一半时,舒长亭和张静月都吃完了。舒长亭坐在客厅沙发看书,张静月收拾起另外两人的碗,又整理起茶几上的物件,动作上挺忙,嘴里也闲不下来。
“你说你好好的提什么辞职,现在工作多不好找,那外企私企裁员降薪的有多少,你还不珍惜。”
“刚升了职就不干了,我问你之后打算,好嘛,你告诉我没有。”
春节假期结束后,舒望还是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算算也就是几天前。从昨天回家说了这事儿起,张静月的嘴就没空闲过,翻来覆去地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