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我姝色(女记)(101)
事后几月雨至,街巷皆湿积水成洼,衙役至召母亲入衙,至衙中,衙官曰:“汝前诗虽佳,然险引圣怒,特令汝再作一首。”母亲闻言知晓本朝之人素喜风骨,此诗若是作了,所有人都会知道朱淑真是个毫无风骨的假义女子,可母亲亦知,此诗若是不作,农收加重税收是必然,大伙恐怕还要她牵连,届时天灾才去人祸又来…她不是臣子她也不想将武器指向任何人,她只希望民农灾祸得解,眼下已然如愿又有什么比这更为重要的呢?心下稍定沉思半刻随吟道:“赤日炎炎烧八荒,田中无雨苗半黄。天公不放老龙懒,赤电驱雷云四方。琼瑰万斛泻碧落,陂湖池沼皆泱泱。高田低田尽沾泽,农喜禾无枯槁伤。我皇圣德布寰宇,六月青天降甘雨。四海咸蒙滂沛恩,九州尽解焦熬苦。倾盆势歇尘点无,衣袂生凉罢挥羽。江上数峰天外青,眼界增明快心腑。炎热一洗无留迹,顿觉好风生两腋。纱厨湘簟爽气新,沉李削瓜浮玉液。傍池占得秋意多,尚余珠点缀圆荷。楼头月上云散尽,远水连天天接波。”诗成无言,她离去之时有人出言嘲讽:“先前还以为是个审度女子,眼下瞧着连好话都只会说一句,不过是个作情小女…”母亲出门,瞧着田间民农的活忙双手莞尔一笑,千钧在传而不在独,没有什么再比这源源不断的力了。
母亲抬头,她从来不是孤身一人。
踱步庭中凉风吹拂,风非仅拂她肌肤,而若挚友轻抚,携丝丝慰藉抚她心忧。风过桂树清香逸散,此香非独入窍中,乃如挚友密语,丝丝缕缕沁入神魂,令她心醉神迷懒于入榻而眠。她仰头望月,月之光辉非仅耀目,而似嫦娥温婉眸光穿越重霄,与她心灵相通,月之圆润非徒目见,仿挚友温情笑颜暖其心怀。母亲低吟:“凉天如水夜澄鲜。”此声非独耳闻,而若清风吟唱与天地籁音相和。又吟:“桂子风清懒去眠。”此句出,桂香更浓风意更柔,香非嗅得乃心感,风非吹面而抚灵,风携香意,似友伴其侧共赏此夜美。复吟:“多谢嫦娥知我意。”月辉更盛,其光非光,乃知己之深情相拥暖她心怀。终吟:“中秋未到月先圆。”此语落,月更圆光更柔,月非月,乃友朋真心馈赠,圆缺之间皆含情谊,此景此境非目之所观是心之所化,天地万物皆为她友与她共诉衷情,随着此情滋生,我便生出了一颗与世织缠之心。
母亲闭眼寒胆新生,此后无论哪一盏灯灭她都不会再惧了…
时当寒冬,晴光朗朗竟无片雪飘落,母亲心感于天心未肯赐雪,觉化工非拙此念非独智推究,恰似耳畔有幽风轻诉言此中深意。风拂其袂瑟瑟作响,天地与她低语论雪之未临非时令之差。
念及玉花未飞堕地,留于广寒宫阙,她虽未睹雪影心却已飘至清冷月宫,思玉花如冰绡轻抚寒中带柔,云聚云散霰集将落,红日高悬三竿,此般景象于她心仅为外观。
云友徘徊不定,霰朋珠泪欲坠,她催友朋盼她,手上六花翦就却不知何处施设,她精裁六花,然花之归宿缥缈难测,心内之惑如弦音微颤袅袅不绝,她想起陇首那枝寒梅,枯去时无伴相陪愁绪满怀,它等她时不单是心内哀伤,更似寒冽之风穿透筋骨冷彻至髓。母亲没有再想,她从和羹金鼎中将手抽出又把玉盐飘撒在地,望着眼前沟壑填平的天地画卷,她知道她已抓到了那轮皎洁冰轮,此去梁园燕客,夜明再不怕灯灭。
此念既终,心恍若飞鸿跨越千山万水抵达陌乡梁园之畔,夜明欣喜月撼人心。随着母亲在窗前写完的“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还有她的生命与我的流躯。
我不记得走了多久,消散前听到的最后一对话是“风好大可是好安静…”“嘘,是角落里的那份真情在与它流情。”
梅竹图:
我是母亲在她三十岁时制出的,是她此生最尽心也是最早消散的作品。
夜凉如水冷月高悬,她独处于室,案前烛火摇曳映出愁眉浓情。
她展纸于案,轻拈画笔,俄而,笔蘸浓墨首落于纸,初时笔触稍疑似心有顾虑,然须臾之间,眸中一闪下定决心,笔势陡转凌厉而起。只见其运笔如风,纸上如瀑倾流,手腕翻转线条游走,梅干渐显,梅干宛若蛟龙盘曲欲破纸而出,继而画枝,枝桠纵横交错,或伸展向天或低垂向地,笔锋时而迅疾如飞箭离弦,时而舒缓似流云飘荡,花苞初绽,点点嫣红虽历经风霜犹未冷却,画至花瓣,精心勾勒细腻入络,舒展卷曲姿态万千,边缘墨淡朦胧尽显,发之幽香缥缈幽远。
梅开纸上又添竹升,起笔处,竹根深扎于地坚定稳固,运笔间疾徐相间,缓时笔触轻柔叶梢轻颤,疾时笔走龙蛇竹干挺立,笔蕴深情线寄辜心,干成锋转,绘竹叶之态,或疏或密或俯或仰,叶端稍淡如露欲滴,行至竹节用笔粗重,层层相渲浓淡相宜立于纸上,竹梢轻扬似凌云破穹。
画成择诗,她忽得忆起昔年作的那首雪晴,如今酒窄心平连自己也忘了昔日心境,幼时母亲曾说种文心是为有朝一日除文心,现下想来文心直世事曲文心迈世我躞,原是自己一步步劝着自己将它除去,思及此,她取出狼毫就着雪水镌下‘秀色暗添梅富裕,绿梢明报竹平安’的银钩字尸于纸上,制罢,她瞧了我许久叹道:“扯丝挂蔓的人画出利落竹梅,骨末无胆的人写上狂独钩楷,文心悖拖莫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