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在帮皇姐登基(35)
燕颉之微挑眉,对着辉煌的深宫露出一个不屑的笑容:“当然,我还是来了。”
从一开始,燕颉之就明白有无数人的冤魂在宫墙中沉寂,然而她还是来了。
她不要做特殊的“女官”,她要当皇帝。
她厌倦了笔下充满陈词滥调的文章,厌倦了无休止地拉扯,厌倦了在觉醒中徘徊不定的戏码。她厌倦了独属于她们的死亡。
为什么在奔走呼吁,吐出温和的言论来安抚自己的处境?为什么选择死亡也不反抗,为什么如此软弱?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都有人在死,无论何时都有人去决定谁的生死。
而燕颉之绝不可能去死。
她不在乎牠们的言语,绝对不悲哀,绝对不逃避。
她要活下去。
凭什么她和她们不能成为决定生死的人?
凭什么这个世界不能如她所愿,受她掌控?
当她十六岁,站在燕家的院子中,攀到树上追寻宫殿的檐角时;当她二十岁,站在皇宫中,看那些华丽的装潢,那些能够决定人的命途的文书时;当她二十二岁,第一次怀抱新生的脆弱生命时;她无数次地在心中发誓,她终有一日会得到这些。
她们终会得到这些,无论是高悬天空的太阳,还是万物的命运。
少年的燕颉之站在树上,对树下拿着书的少年盛荣呲牙笑道:“你知道了可要帮我!”
盛荣无奈地拿着书,挡住过于灿烂的阳光:“我知道了。”
她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她也帮了燕颉之很多,退无可退也坚守在边疆,直到她去世。
所以燕颉之听到她死讯时,也只是觉得她太累了。
“她只是需要睡一觉。”燕颉之说,“剩下的,交给我和攸淮那孩子就好。”
是指收拾陷害过盛荣的男官?难怪盛攸淮……燕辞忧忽然明了那天她察觉到的,盛攸淮的沉重心情。
“我知道的就这些。你说的事,我要再想想,等那个人确定能够做到后,让她亲自来见我。”燕颉之轻轻闭上眼,“我累了,你也回去吧。”
“是。”燕辞忧起身行礼,放轻脚步离开了。
她今日收获颇多,该说的都说了,不敢问的也得到答案了,还稍稍透露了些关于子母河的事,剩下的就等洛观曜的结果。
燕辞忧跨过殿门,还是没忍住悄悄回头,春夜的月光中,燕颉之只留给她一个瘦削的背影。
似是察觉到了目光,燕颉之同样回过头,与她对视。
“走吧。”母亲轻轻说。
作者有话说:
回收了无人在意的伏笔,指妈为什么不当皇帝。
以及妈从没考虑过扶持一个皇女,她只想要自己当皇帝或者女儿当皇帝。
确定她以及还有其她人,都真的可以独自生育后,决定搏一把,给女儿打造全女班底。
燕家是从姥姥辈开始改变女子地位的,盛家还要再早一辈,前面有一笔带过,没有细写是因为对生活在全女世界的小辞来说,根本感知不到。
其实很多事情小辞都不关心,她眼里只能看到女人,只在乎什么时候世界能全是女人……在关于这些事情的地方才会敏锐。
第十七章
三日后,燕辞忧启程。
洛观曜留在京城,她说自己要观察样本,并且也可以离开燕辞忧很远,只是会耗电较多;又信誓旦旦地保证,等到燕辞忧回来她一定能研究出结果。
燕辞忧还是相信她的,顺便寄予美好的祝福:“希望我回来后,你已经跟我阿娘商量好了。”
“我可不敢,”洛观曜目移,“你都害怕,我更别提了。”
“诶——”燕辞忧失望地叹气。
“别用激将法!”洛观曜骂骂咧咧地飞走了。
燕弦春和燕辞宁都前来送她,还有几位关系较好的同僚,这让燕辞忧多少有点高兴。春风吹得众人衣衫发出猎猎声响,祁景和静不下心,又因为脸色很差,说几句就被宋秉秋塞上了马车。
燕辞忧也要走了,她看向盛攸淮,心知说再多话也无法打消她的焦虑,只能再三保证:“我会很快回来的。”
盛攸淮神色柔和地笑了笑:“我信殿下。”
盛将军征战沙场的时候几年才回一次京城,与燕辞忧相识后,却总是送她离开。燕辞忧看着她的眼睛,伸出手,略微用力地与她相握,低声道:“你在京城可要保重。”
这话该她来说。盛攸淮抿唇,却怎么也说不出话,周围人默契地给她们留足道别的时间,她闭闭眼:“殿下也要……”这种话说出来似乎不详,她又顿住了。
燕辞忧笑起来:“我知道的。”她最后看了心上人一眼,想把她此刻的模样记在心里,“我走了。”
“……好。”
马车缓缓离去,花熙凑过来:“咦,盛将军难道没哭?”
“哭什么?”盛攸淮平淡道,“这时候哭也不好吧。”
花熙:“这有什么,想哭就哭嘛。我当年下山也是跟叙师妹抱头痛哭……唔?!”
花叙抓住了花熙的胳膊,温柔地问:“师姐,你说什么呢?”她又对盛攸淮致以歉意的微笑:“将军别听我师姐胡说。”
盛攸淮忍笑:“好。”
花熙忙咳嗽两声,边说话边用最轻的力气抽出胳膊:“诶,什么?我说了什么?叙叙呀,你看师姐是不是病了,怎么觉得冷嗖嗖的,嗓子也哑了呢?”
“师姐嗓子哑了?”花叙故作惊讶,接触到花熙可怜兮兮的眼神时又变成担忧,“那师姐脑子还好吧?还记得下山时答应我什么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