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救她(21)

作者: 桃木珍珠 阅读记录

她好像什么都不在乎。

沈沐芝不愿再深想下去,她突然醒悟过来,如果这人心怀欲望的不是顶峰,那她想要的东西,对别人而言就算知道了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总归是帮不上别人的理想主义,多一事倒不如少一事。选择明哲保身的沈沐芝安静躺在沙发里,不再理会乱七八糟的思绪。

徐然刚坐上商务车,面色冷峻的问:“是谁挪用沈沐芝的拍摄时间?”

“张雨菲,”白思晓有些讨好地凑上去,递给徐然一杯咖啡,“听说之前和李寒洲有点过节,这次给她使了个绊子。”

徐然没有伸手去接,任由这杯咖啡一直端在眼前,“张雨菲啊,是不是秦总公司最近筹备的新剧在谈她?我参投那部。”

“对,是部仙侠剧,在谈的女一号有她。”

“换掉。咱们公司新签的女孩,在和姜悯生拍戏那个,叫什么来着?”

“阮文文,参加选秀前没签公司,出道后我们刚签的,”因为徐然一直没说不喝咖啡,白思晓没敢把手缩回来。

“嗯,就她。”徐然仿佛刚看到白思晓端着的咖啡,笑着伸手拿了过来,微微一举,“谢谢。”

看白思晓忙着给导演打电话,徐然又补了句,“下次别犯这种错误,我抽时间来这儿,不是为了知道流程变动的。”

“好的然姐。”

“对了,你刚才说张雨菲和李寒洲有矛盾,是什么事?”

经过下午徐然的临时探班,李寒洲和沈沐芝没等多久,就完成了杂志拍摄。趁着两个经纪人在监视器前确认花絮视频,李寒洲拉着沈沐芝的手跑回休息室。

等沈沐芝反应过来,两人已经站在试衣间,李寒洲正十分期待地看向自己,她不由得有些不自在起来,“你干嘛呀?”

李寒洲倒是十分坦然,下巴朝凳子方向轻轻点了下,“沈老师赶紧换好衣服,我定了餐厅,今晚请你吃饭。”

“那怎么这么着急?等下蕊姐她们一起呀。”沈沐芝已经习惯眼前这人的自作主张,倒也没问为什么突然决定去吃饭。

“车坐不下,所以和你一个人吃,”李寒洲轻轻后仰,靠在门上,视线却牢牢盯住沈沐芝,“送你的包,还合适吗?”

沈沐芝没有回答,从身后衣架下拿起那只包包,冲李寒洲晃了晃。

李寒洲点头,“好看。”

随着试衣间的门再度关闭,沈沐芝觉得自己的心和房间一样空空荡荡。她伸手解开裙侧拉链,有些费劲的解放出半边身子,突然发现右后肩连接玫瑰花与肩带的是一个暗扣,早上造型师穿的时候自己没怎么在意,现下才发现没人帮忙怎么都解不开。

她只好轻轻敲了几下门,低声问道,“李寒洲,你在吗?”

听到肯定的回复后,她又有些难为情的靠近门,开口请那人帮忙,“后肩有个暗扣,我够不到,你进来帮忙解开吧。”

门外传来一声轻笑,李寒洲推门进来。沈沐芝脸上泛红,想要用裙摆藏住已经露出来的半边身体,勉强动作着转过身,背对着李寒洲。

李寒洲像是看出了她的窘迫,伸手扶住她的肩膀,“别动。”

随后李寒洲轻轻蹲下,将下巴搁在沈沐芝肩上,双手环抱住她,手指扭动解开那颗纽扣。

沈沐芝的肌肤紧贴着李寒洲的礼服,感受冰凉顺滑的触感,而耳边也是匀称温热的呼吸,那人的耳坠有一下没一下的扫过她的锁骨,她觉得自己都要燃烧起来了。

扣子被解开的瞬间,沈沐芝右肩的礼服瞬间滑落,她回过神来,刚要伸手去抓,李寒洲已经拉住她的领口,直到她将手按在礼服上,才转身出去。

沈沐芝飞快换好衣服,拎起包走出试衣间,看到桌上摆好冰青柠汁。李寒洲则起身去试衣间换衣服,还不忘笑着调侃她,“沈老师脸有点红,喝点冰镇果汁,清热。”

“可能空调温度调的太高了,谢谢。”

李寒洲走进试衣间时,屋子弥漫着沈沐芝留下的香气,总让人想起玫瑰色礼服垂落的那一刻,清纯与欲感交织达到顶峰,让她呼吸一滞。

等两人走出摄影棚,沈沐芝才后知后觉发问:“我们......怎么去餐厅?”

说完还顺手从包里掏出墨镜和渔夫帽,全副武装起来,生怕到市区会被认出来。

李寒洲冲她挥了挥手里钥匙,让她在这等会儿。过一会儿李寒洲骑一辆黑色复古机车回来,稳稳停在沈沐芝面前,伸手递给她一个头盔。

“上车。”

“.......,可以理解为什么说坐不开四个人了,”沈沐芝犹豫了下,扶住李寒洲的胳膊,伸腿跨坐上去。

车辆在马路上疾驰,沈沐芝从后座伸出胳膊,环住李寒洲的腰,脑袋也轻轻贴上她的后背。

发梢的香气好熟悉,好像还是在剧组时用的那一款,她想,原来风和自由真的有味道。

第14章

李寒洲骑到一处独栋小别墅,天色已经全暗。

她下车后把沈沐芝从车上拦腰抱下来,没等两人站稳,别墅门突然打开。隽梦雨抬手看了眼表,“小洲,你迟到了5分钟。”

“拍摄延期了一会,”李寒洲拉住沈沐芝的手腕,“给你介绍下,我的前同事,内娱美貌巅峰保持者,实力演技派,沈沐芝,沈老师。”

沈沐芝和隽梦雨对视一笑,无奈摇头,简单招呼之后,跟着两人往里走。

别墅内景装饰是新中式风格,大厅做成隔间样式,每个隔间都装了纱帘,打眼望去一片都是朦朦胧胧。而长廊两侧都是隐私性更强的包间,门侧是写着包间名字的不规则木牌,隽梦雨也适时介绍,“这每一块木牌上的字,都是我请书法家亲自写的,仅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