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惹清冷长公主后(77)
——一炷香前,姜初以“最后同长公主说些体己话”为由将自己请出了花厅。
姜虞与皇上现在在聊些什么呢?沈知书想。
大约是一些自己无从得知的经年过往。
她信步迈去了凉亭,恰与里头坐着的兰苕打了个照面。
沈知书讶异起来:“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坐着?”
“唉。”兰苕叹了口气,摇摇头,“愁。”
“怎么愁?”沈知书问。
“怕殿下不开心。殿下每每与皇上单独相处,事后都不甚开心。”
沈知书上前一步,在凉亭里坐下来,信手揽过茶壶,给自己斟了一盏:“无妨,若是她伤心了,你便喊我过来。”
兰苕“诶”了一声,登时眉开眼笑:“正是了,我怎么就忘了将军呢?今时不同往日,殿下不听我们,却定是肯听将军一言的。有将军作为朋友伴着,我们倒放心许多。”
“先别放心。”沈知书笑道,“我哪日万一吃错药了,与你家殿下翻脸也未可知。”
“将军这便是说笑。”兰苕摇摇头,“将军品性如此出挑,殿下也是个淡然的性子,您俩才不会有矛盾呢,倒是我与蓉菊翻脸的可能性还大些。”
“便是不因矛盾翻脸,然世事无常,多少曾经的至交都渐行渐远,最终形同陌路。”沈知书抿了一口茶,道,“你想,倘或将来某天我再度出征了,十年八年未回京,我和你家殿下还能如此熟络么?”
“怎么不能呢?”兰苕笑道,“虽见不着面,然书信亦可传递千字万言。就算哪日连书信也不通了,只要心里想着彼此,天涯亦是咫尺。”
沈知书想了一想:“其实不然。譬如我何娘说,自成亲后,她与曾经最要好的朋友便不如从前那般行事了——毕竟得避嫌,若是过于亲近,我沈娘定然不乐意。我虽打算一辈子不婚,然你家殿下终究是要成亲的,到时恐怕又是另一番景况。”
兰苕轻轻吸了一口气:“我倒未曾思及这一层。到底是将军深谋远虑。”
沈知书:“所以——”所以不必想以后如何,畅想太多怕是要失望。
兰苕:“所以殿下与将军成亲便是!”
沈知书:……???
兰苕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殿下亲缘淡漠,也没什么朋友,我压根儿想象不到殿下成亲后的场景,大约也是与对方相敬如宾,淡漠无话。殿下倒是与将军有许多话说,所以不若与将军成亲,婚后仍以朋友之态相处,岂不是省了许多麻烦?”
“不是,我——”
“横竖将军此前也说,不会有心仪之人,是故此行想来也碍不着将军的姻缘。这可是绝佳的主意不是?我这便去同殿下讲,让她请求皇上赐婚——%#¥@*”
沈知书抓起一把糕点,给兰苕的嘴堵上了。
她有些好笑地瞅着眼前被塞成仓鼠的小姑娘:“你怎知你家殿下便没有属于她自己的姻缘?草草与我成亲算什么?再者,我沈娘也不希望我与你家殿下走太近,这两日朝夕相处已属越轨。”
兰苕灌了一口茶,嚼了半天才将糕点咽下,嘟囔说:“沈尚书这不是不知内情么?她担忧的是将军与殿下走太近,有结党营私之嫌,惹皇上不虞。可将军与殿下在皇上面前已然是近得不能再近的关系了。”
“怎么的,你还期望她知晓内情?”沈知书站起身,“好了,这话题就此终结罢,殿下面前你不许提。”
兰苕委委屈屈“哦”了一声。
沈知书揣着袖子走出凉亭,顺着回廊往花园的方向走,走至一半,顿住了脚。
远山的轮廓逐渐被暗色吞没,变得模糊不清。她看着侍子从远处袅袅走来,将灯笼点上,和自己问了声好。
远处人声陡然响起,又趋于沉寂。
分明四面都是围墙阑干,沈知书却忽然觉出了几分难以言述的寥廓。
许是在长公主府呆了那么多回,她鲜少被动地长时间一个人在夜色里站着。又许是她已然许久没有见着某人——
她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耳熟而清冷的“将军”。
“将军。”那人又叫了一声。
沈知书蓦然回头,看见姜虞孤身立于廊下。
灯火阑珊,某人头上的白玉钗泛着滑润的光,脸却隐在阴暗里。
以至于沈知书看不清她的神情。
她们隔着阑干,相对无言。
一大团积雪从被压弯的梅花枝头滚落下来,发出“扑簌”一声。
沈知书眨了一下眼,倚上了廊柱,于是离姜虞更近了一点。
她垂着脑袋,问:“你……晚饭吃了么?”
她原本应该是想问“聊得如何”,一开口却不知怎的变成了这句。
许是夜太静了,姜虞又太冷,像是一块薄冰,随时会碎在北风里,是故自己不想问任何惹人惆怅的问题。她想。
可能因为“你吃了么”废话到有些弱智的地步,姜虞抬眸看了她一眼,没吭声。
沈知书低头瞧着,将她额前的碎发拨到耳后。
在触碰到姜虞脸侧的时候,沈知书感到了一抹浅淡的湿意。
于是她这才恍然惊觉,姜虞不回答,不是因为问句弱智,而是……她在哭。
她落泪的时候同姜初一模一样,不会出声。所以只有当你仔细看过去的时候,才能发现端倪。
而现在的灯火实在太暗了,便连仔细看过去时都察觉不了。
沈知书默然片刻,又倾身往前凑了一点,从袖里掏出帕子,在姜虞脸上轻轻掖了掖。
帕子很轻易地被打湿了,泪水进而侵染了帕子后头的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