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105)+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他当下未说什么,只是照常采购了各色油脂回来。有山茶油、蓖麻油、芝麻油等植物油脂,一并让金枝送到了戏园仙味那边。

等到回了沈家,才招来素云说道:“你现在就出去一趟,采买二百石粮食回来,不拘价格多少。”

素云听沈宣竟要一次性采买这么多粮食,着实吃了一惊。连忙说道:“沈哥儿,家中人口不多,如今一个月也不过只用得了一石大米。一下子采买二百石粮食,吃不完半年以后就会生虫,岂不是浪费了?”

“再说现在粮食价格涨了,往常一石粮食只要一两银子,最近都要三两银子了,价格翻了三倍。哪有赶在价高的时候大批采购粮食的?”

沈宣闻言却是并未改变主意,而是让素云照只管按照自己的安排行事。

素云还想坚持,沈宣却是直接说道:“你既然已知道我在外面开了铺子,那我现在也不妨告诉你。那铺子一个月便能赚得六百两的收益,这点银子对我而言不过尔尔,我都不心疼,你又担心什么?”

素云闻言一怔,才知沈宣的铺子竟然这般挣钱。

他心中大惊,这下虽仍十分不解沈宣为何突然要买那么多的粮食,但也还是依照他的要求办了。

一下子花出去了六百两银子,即便是沈宣出钱,素云看着还是觉得有些肉疼。

那些粮食因为实在太多,分了三日才全部送来。到了第三天粮食全都结算清了,那个送粮的汉子才对素云说道:“你们这粮食买的倒是及时,刚刚买完,掌柜的就说又要涨价一两银子了。”

“怎得突然涨了这么多钱?”素云这才大惊,连忙向那汉子问道。

那汉子才道:“约莫是因着西北面的蝗灾,各州县粮食都减产了。”

“蝗灾竟这般严重么?”素云有些害怕的问道,背后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现下倒是还未影响到京周,再说你家屯了这么多粮食,难道还怕不够吃的?”那送粮的汉子说道。

素云这才想通沈宣屯粮怕是与这蝗灾有关,他心中深感这沈哥儿倒是个十分敏锐之人,竟自己发现了端倪就提前做了预备。

想到这里,他又担心起了远在叶家的家人,此时就悄悄抽空回去了一趟,给家里人送了一个口信,也让他们赶紧屯些口粮。

听说素云回来了,叶夫人自是招了他过去问话。素云就又将沈宣屯粮之事一五一十的报告给了叶夫人,还提到了沈宣说过的铺子的收益。

叶夫人得知此事,倒是沉思了许久。之后才让管家去外面打探了一番,也去采购了许多粮食,又把这消息通知了已经出嫁的大哥儿叶秘,让他也赶紧做些预备。

叶大人回家以后知道了此事,倒是对沈宣的这番敏锐颇为赞赏。

“我也是今日才知道蝗灾已经影响到了米价,正准备将这个消息告诉家里,没想到你这里却提前了一步。”

“这个沈哥儿虽然出身不显,但到底是沈国公的血脉,在大事上面倒是还有几分见地。”叶大人说道:“既然凤麟就是认定了他,那我们做舅舅舅母的,也不好管的太多。你与别再过份纠结他身份之事了。”

叶夫人听了,一时间并未说话,但眼神中却似乎多了一丝坦然的心绪。

又过了一会儿以后,她才幽幽开口说道:“我不过是凤麟的舅母,虽说妹妹临终前将他托付与我,但到底也只是个外人。”

“凤麟的亲事,说到底也是薛家做主,且那位沈哥儿,还是妹妹她早年订下的亲事。我一个外人还能说些什么不成?”

叶辰一听,便知自己母亲这是松了口,撒手不准备再管此事。心中一乐,倒是立刻写了一封书信,让人交给了薛凤麟。

无心把叶辰的书信递到了薛凤麟的手上,眼见着自家世子看过信后,嘴角挂起一丝微笑。

薛凤麟不是个爱笑之人,但自沈哥儿来京以后,他就笑的颇多。

无心不过看他这一抹笑容,就猜到这书信八成与沈哥儿有关,也不知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无心。”薛凤麟放下书信后对他说道:“给我研墨,我要给南方去一封信。”

“是,世子。”无心立刻精神一震,给薛凤麟递上笔墨。

薛凤麟奋笔疾书,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就写了一封长信。之后用火漆封了递给无心,让他一早就托人送到南方。

无心接过信件,又想了想后才开口问道:“世子,叶家人说再过些日子怕是会有蝗灾,我们回去要不要通知一下老爷他们,也让家里做些准备?”

薛凤麟闻言却是摇摇头道:“不必了,如今是夫人管家,她自有安排。”

无心:“……”

他再看一眼薛凤麟,见他似乎没有一点想要通知白氏和薛老侯爷的意思。才放下了自己嘴边的话……

罢了,瞧世子这模样,想必是故意不想提醒薛家人。既然世子已经知道了蝗灾之事,应该也有所准备,自己就别多操无畏的心了……

第59章

此时已经屯好了粮食的沈宣,倒是没再去管这蝗灾之事,而是思索起了香皂的制作方法。

大晋此时还没有皂基,但其实却已经有肥皂了。只是肥皂的价格不低,一块至少就要一百文钱,有些家底的人家才能用的起,而普通的穷苦百姓家里一般只用得起澡豆和皂角。

大晋市面上出售的肥皂分为两种,一种是草木灰烧制的碱水制成,颜色发灰浑浊,不太好看,一块只卖一百文钱。

还有一种则是用碱水湖出产的纯碱做成,成色透明。价格也昂贵许多,一块就要五百文钱,也只有家中十分富裕的家庭才会使用。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