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142)+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有了晋宁王妃相托,沈宣自是也不好再拒绝。于是便于晋诗月和杨旭一起,三人骑了马一起朝着桃林过去。

待他们离开以后,杨太夫人才小声问身边的梁氏说道:“你看这晋宁县主品行如何?我看他待那位平民身份的沈哥儿十分亲密,可见并非势力之人,似乎也没有传言中那么不堪?”

“且晋宁王妃待人和善有理,瞧着是个明事理的人。”

梁氏听了略略犹豫了一下才道:“娘,不过是在宴席之间,这么短的时间,又能看出什么?”

“您自上次从宫中回来,就突然对这晋宁县主印象不错,反而不喜那钱家的才女,也不知到底是为什么?”

杨太夫人一听,面板起脸色说道:“我知你打的什么主意,只是就算是不娶晋宁县主,也不能娶钱家女!她品行不端,是个搅祸的性子,娶回家中必然家宅不宁。”

“母亲你小声一些。”梁氏吓了一跳,立刻低头说道。生怕杨太夫人的话被旁边的人给听去了。

而另一边,晋诗月则在前面骑着马,领着沈宣与杨旭走在后面。

他平日里倒是个话多之人,但今日在杨旭面前,却反而不知该说些什么……

杨旭却也并不主动找些话题,而是一言不发的跟在后面。只有沈宣一个灯泡在里面觉得实在尴尬,只能一路闲扯些有的没得。

“县主,这山林附近的几个庄子都是你家的么?”沈宣问道。

“是啊。”晋诗月说道:“今年京中粮荒,前几日庄子已经提前播种种了早稻,希望能早些熟一批粮食,缓解下今年的粮荒。”

晋诗月虽然被晋宁王府捧在手心,但王妃怕他不通庶务,便早早教了他整治家中的田庄。晋诗月对自家这些田庄产业倒是还颇为了解。

杨旭听到了这话题以后才突然开口说道:“京中粮荒已久,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去年西北的蝗灾实在太过厉害,也不知饿死了多少百姓,希望今年能多下些雨,得一个好些的收成。”

“为什么要多下雨?我可讨厌下雨了,下了雨就哪儿也不能去了。”晋诗月听了便开口问道。

杨旭闻言皱了皱眉,才对晋诗月道:“蝗灾喜旱不喜雨,只有雨下的多了,土里面的蝗虫卵才能淹死,不然今年的蝗灾怕是又要席卷而来。”

“竟是这样?”晋诗月点了点头道:“那还是多下些雨吧,不然大家都要遭殃。”

杨旭听到这里,眉头才舒展开来道:“只有这天下百姓好了,大晋才能太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身居高位,若是不将大晋百姓放在眼中,自己的好日子也是长久不了的。”

这杨旭从小以父亲杨少师为目标,没少跟着学些治国齐家的道理。

他这番话对晋诗月虽有些说教,但出发点却也是好的。沈宣看在眼中,心中倒是对这位杨公子的印象不错。

晋诗月性子虽骄傲,但却也不是蛮不讲理之人。杨旭说的有理,他便也愿意听取。

此时听了杨旭的说法,便对他说道:“杨公子说得有理,有时候我对下人发作了脾气,我母妃也时常教训我,说我不应该仗着县主的身份,就胡乱发火,对待下人要恩威并济。”

晋诗月是个一根筋的,此时不过一句话,竟将自己的短处在杨旭面前暴露出来。

杨旭听了一愣,再看他一看。想了想才道:“你母妃说的不错,即便你身为县主,做人也不应该过于跋扈。对待下人不好,在外也有损你的名誉。”

晋诗月这时才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不是真的对他们不好,我虽在外面说了他们,但回去以后,若是说得过了,也都给了他们赏赐补偿。”

“只是不知为何,京中就将我传的如此不堪,好似我常常虐待家中的奴婢似的!”

杨旭闻言没有吭声,心道这传言自己倒是也曾听过,并且信了。不过今日与这晋宁县主深入接触了一下,发现他倒是个没心眼的。

杨旭祖母杨太夫人见多识广,一向心中有成算。

杨旭对自己这位祖母一直十分敬服,因着听了她的劝告,说是看人不能只听传闻,还是要亲自见识一下,今日才愿意随她一同前来。

不过他之前对这晋宁县主本人并没有半分好感,因此方对他在席间才一直淡淡的。

现在与他单独相处了一会,便觉得他虽任性了一些,但与京中其他世家女子与哥儿也没什么不同,且性子简单,倒是容易相处。

第79章

三人骑马走了半个时辰,到了一处山顶之上,那处有一块平地,上面的树木都被人伐了,铺了一层石板砖,显然是被人刻意搭理过的。

“此处就是赏景的地方。”晋诗月率先骑马上了平台,指着下面一片粉色的丘谷说道。

从这面看下去,果然连绵数里都是桃花。此时正直桃花盛开之际,满山满谷春华灿烂,实在是烂漫好看,就连沈宣见了也觉得心旷神怡。

“这桃林开的真好啊。”沈宣忍不住感叹道:“这片山林之间竟有这么多的桃花,莫不是有人栽种?”

“还真没有,这里山里难行,村里人步行上来一次太慢,基本没人过来。”晋诗月说道:“这一片桃林也不知是何时种的,总之现在是一片野桃林了,用来赏景倒是不错。”

“这里倒是神似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般,实在是风景优美。”杨旭有些感叹的说道:“谷间忽逢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人甚异之。”

晋诗月一听便道:“说到桃花源记,这桃林里还有一处瀑布与溪流,更是好看,我带你们下去看看?”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