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171)+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母亲,刘家既之前就看不上我杨家,我又不喜刘家小姐,又何苦白白去应酬一番?”

“我与你相看了这么多人家,你又看上了哪个?”梁氏闻言翻了个白眼说道:“那么多好家世的小姐哥儿,各个有才有貌。你一连相看了上十个了,竟然一个也没看中!这天下哪有你这般眼界高的?”

杨旭闻言叹了口气,顿了顿才道:“我也不是眼界多高,只是觉得与人相处一生,至少得选个人品好的,还得有共同话题,不然两人相对无言,一辈子岂不是无趣?”

“你只知谈那些百姓民生之事,哪家的哥儿或小姐能对这些感兴趣?”梁氏生气的说道:“我瞧你相看了这许多人下来,除了与那晋宁县主,和其他人都说不到几句话。难道你还真想娶那泼辣的哥儿?”

“京中但凡有所挑选的人家,哪个愿意娶他?”

杨旭这次倒是反驳的很快:“那是他们对县主有误解,我与他共患难一场,他为人还是可信的。”

梁氏听了胸中一窒,差点晕了过去。

只狠狠说道:“谁都可以,就这位晋宁县主不行!他那般风评,你若娶他,别人还当我杨家是冲着他晋宁王府的嫁妆去的。”

“唉……”杨旭长叹一声,再不与梁氏多说什么。

他对晋诗月颇有好感,但也并没有到非他不娶的地步。

大晋的婚姻大事一向讲究一个父母之约媒妁之言,自己的母亲不喜晋诗月,杨旭也不会强求。

只是上次他游街时路上遇到了沈哥儿,听他说晋诗月腿伤的厉害,一直在家卧床,实在可怜。

杨旭一个男子,也不便自己去王府看他,便托人送了些小玩意过去给晋诗月解闷。

只是那些东西送去以后,便石沉大海,再没有什么回应。

杨旭送了几次,便也识趣的不再送了,只期望晋诗月腿伤能快些好,别留下了什么后遗症才好。

再说晋诗月在家闲的冒了烟,无聊之余竟然指挥起自己身边的随侍整理起了家中的库房。

这一番整理下来,却发现了库房里放着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小东西和若干话本和书信。

晋诗月拿起那些小东西仔细查看,见都是一些草叶编的蚂蚱、万花筒、绢玩偶之类的不值钱的民间之物。

再看那些话本子,不少都是志怪和游记之类的男子爱看的书籍,而非哥儿女子爱看的风花雪月的故事。

他拆开书信一看,发现这些东西竟然都是杨旭送过来的。

那书信上写的十分客气,是听说了晋诗月在家无聊,所以才特地送了东西过来给他玩。东西并不值些什么,但晋诗月看在眼中,心跳的却如擂鼓一般。

杨旭什么时候给自己送来了东西,自己竟然不知?晋诗月十分诧异。

当下又是激动又是疑惑的便抱着那堆东西去了晋宁王妃的院中,想问问自己的母妃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妃!”晋诗月把东西放在晋宁王妃房中的桌子上,对她说道:“这些东西都是杨公子送给我的?我怎么一概不知?就让人直接收到库房里去了?”

晋诗月在家一向懒惫,若是无人催促,几年都想不起要整理一次库房。

这次也不知怎么了,竟然就跑去整理了库房,还发现了这一堆东西,也不知到底是不是命了。

晋宁王妃深深看着他一眼,叹了一口气道:“你先坐下吧。”

她身为母亲,又怎么不知自家孩子心中所想。

自与那杨旭在郊外遇险之后,晋诗月心中便对他颇为有意。

只是杨旭当日来参加宴席时,身价与现在还不能相比。

若是杨旭春闱未中,或是考的一般,晋宁王妃怕是早就主动去与杨家联络了。

然而现在杨旭已是京中择婿的香饽饽,杨家夫人的眼光早就放到了上头,日日出去与人相看,又哪里看得上晋诗月?

杨旭是个好的,但这婚事还是杨家做主。眼看着杨旭与晋诗月并无可能,晋宁王妃便也不愿意让晋诗月对这个杨旭再挂心。

因此这杨旭之后再送来东西,晋宁王妃就自己做主收到了库房里面。

几次以后,那杨旭果然也没有再送东西来了。若是晋诗月不知此事,待杨旭订下人家以后,此事怕是也就这么过去了。

“我知你想问我什么,这些东西是我刻意让人收起来的,就是免得被你看见。”晋宁王妃对晋诗月道。

“杨旭是好,我也曾经属意于他。只是这嫁娶之事,并非嫁与一人,而是嫁入整个家庭。”晋宁王妃耐心的说道:“如今京中人人皆知,杨家夫人日日带着杨旭出去相看人家。”

“她若是中意于你,早就带了杨旭过来看望,再不济也会送些东西来问候一声。”

“如今这般无声无息,便是没看上你。你堂堂县主,也不必热脸去贴她的冷屁股。还是等日后再寻个待你好的人家嫁了吧。”

晋诗月虽然任性,但又哪里不懂晋宁王妃对自己的用心。

杨夫人看不上自己,晋宁王妃若是上杆子的纠缠上去,他和杨旭也未必没有可能。

只是这样嫁入杨家,也会更被人瞧不起。

杨旭毕竟是个男子,平日里都在外面做事,家中就还是杨夫人说了算。

不被婆母喜欢,在家中生活必定如履薄冰,又哪儿有多少幸福可言?

“我知道了。”晋诗月对晋宁王妃说道,脑子里想得是以后再不要想那杨旭之事,心中却是忍不住有些酸涩。

待他回到屋里,看着面前那一堆杨旭送来东西,发起了呆。随手打开一本游记,翻了几页,便发现内里插图旁边竟还有杨旭提的两句小诗。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