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199)+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二位可是大晋来的游客?瞧着你们脸生,怕是第一次来南洋吧?也不知来游玩还是做生意的?可要小的帮忙做个向导?”一名浓眉大眼的黑脸少年抄着一口不甚熟练的大晋官话上前问道。

沈宣见他穿着一身南洋当地的传统服饰,年纪不大,约莫只有十三四岁。与他差不多的,在码头上也还有不少人。有些和他一样是年岁不大的孩子,还有一些则是年长些的大人。

这些少年看准了客船上下来的人,只要是穿的好些,看起来有钱的,就会上前询问。

若是有人同意了,少年就会主动带路,领着这些游客在南洋吃喝住宿,他们则在旁边一路介绍南洋当地的风俗,再收取一些客人们的打赏。

“行,那你就做我们的向导吧。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里是做什么的?”沈宣一一问道。

那少年一听有钱赚了,便立刻精神一震,十分阳光的开口说道:“我叫阿海,今年十三岁。我家里是南洋当地开茶摊的,家里没什么事儿做的时候。我就来码头上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人找我做向导。”

沈宣一听,原来这阿海家里还有茶摊,在当地虽算不上富裕,但也温饱不愁了。只是这阿海为人勤快,年纪不大还知道来码头给人做向导,挣些外快,倒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就赞扬了他几句。

薛凤麟一听也眉毛一挑,就开始询问起那阿海他们家在南洋的收入,又问起南洋普通百姓一般都做些什么营生。

阿海是个聪慧的孩子,年纪虽然不大,但对自家周边百姓的情况倒都还颇为了解。便一一与薛凤麟仔细说了。

比如南洋地方不大,但海产丰富。大多数南洋百姓,要么是渔民,靠打渔为生,要么有田地,种些粮食蔬菜的出来售卖。

当然也有如阿海家这样既没有田地也不打渔的,就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但无论是渔民还是农民,除了打渔种田以为,家里有空时也都会出来做些副业。

就比如像阿海这般,来码头上做向导,一个月也能赚上几两银子,生活过的都还算相当不错的。

“我听我爹说起过,以前大晋与南洋商贸未开的时候,南洋过的十分贫穷。岛上百姓也就勉强混个温饱,日子远没有如今好过。”阿海说道:“大晋的新皇帝登基以后,与南洋开了海贸,大晋人过来的很多,我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薛凤麟闻言心情有些复杂,晋武帝登记后就放开了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本是为了造福大晋百姓。

没想到近水楼台的砂州没能沾上一点光,反倒是叫南洋百姓致了富。

当然,这与砂州这些年的管理混乱也离不开关系。

阿海给沈宣他们叫了一辆载人用的人力车,自己则一路小跑着跟在旁边,跑到了离码头颇近的一处海边地带。

沈宣见这片海滩风景十分优美,岸边还矗立着一排小楼。这些小楼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商业街,十分热闹。都是些茶楼、酒馆、客栈和商店等等,吸引着来南洋的游客与外地商人居住。

阿海指着这片商业街对沈宣他们道:“这里就是离码头最近的商业街了,前面那片海滩,风景最好,旁边还有珠民贩珠,价格比你们大晋便宜多了。”

“有不少大晋来的商人,都喜欢住在这里。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而且临走的时候还能带些海珠啊、橡胶啊等南洋特产回去。”

沈宣一看,那排小楼果然都是南洋风格的建筑,最高的竟然有三层楼高。

且每间房子都有彩色贝壳或是海螺装饰,看起来颜色五彩缤纷,门口还种着整齐的棕榈树。

“这里哪间客栈最好?”薛凤麟开口问道。那阿海就带了他们去了一间最大的客栈。

沈宣进去一看,这客栈共有三层楼,还把自家房子后面的一大片海滩都用篱笆围了起来。普通房间的住宿费用竟然就要三两银子一夜,在南洋也算得上是价格不菲。

不过即便如此,这里的房间也几乎全都住满了,住宿的基本都是大晋过来的游客与商人。

薛凤麟问了问后,定下了一间最好的客房,住宿一晚竟然要十两银子。

阿海在一旁听到了,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接待的这两位贵客竟然这么有钱!

沈宣这时便对阿海笑笑道:“你们南洋这般富庶,应当也有不少有钱人吧?他们平日里又做些什么?”

阿海想了想才道:“我们南洋很多富商的,都是和大晋做生意发了财。平日里他们自是也会吃喝玩乐,南洋玩的腻了,就会去大晋与周边其他岛国。”

薛凤麟这时才让阿海带着自己与沈宣去当地颇为出名的特色餐厅吃了饭,让他介绍他们吃了一些特色菜肴以后,才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明日再来。

待他走后,薛凤麟与沈宣回了客房,才开口对沈宣说道:“今日来了南洋一圈,倒是确实给了我不少思路。”

“南洋虽小,但也有足足五十多万人口。且我们今日来了一趟,才发现南洋十分富庶,普通百姓如阿海家这般,也早就温饱不愁了。”

“南洋与大晋的商贸已有彭州为先,砂州不好再来重复。但砂州与南洋更近,若是从南洋下方绕过洋流坐船,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一日就能走个来回。”

“砂州这么好的地理位置,若是如南洋这般,也开发出一块游乐之地。供南洋人过来游玩购物,赚南洋百姓的钱,不知可否成事?”

薛凤麟自是信任沈宣在生意上的决策,才将自己的设想告诉沈宣,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一些建议。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