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203)+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那皂班哪想到薛凤麟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事竟这般不留情面,直接就要让自己走人。连忙跪地求饶道:“求求知州大人放过!小的再也不敢了,这边是今日迟到之人的名单,还请大人过目!”

说完以后,他就将那名单递到薛凤麟面前,又苦苦哀求,说家中有年迈父母,又有幼子幼女需要抚养,万不能就这么丢了差事。

砂州贫穷,能在衙门里谋一份差事,也不是易事,真正家贫之人,是进不来的。

那皂班说话自是夸大其辞,薛凤麟却不拆穿。反而顺着他的话点点头道:“念你家中贫困,今日便放你一码。只是你这般行事,对上峰不敬,我自是要有所惩罚,所以今日你的俸禄我便扣掉了。”

从被辞回家到被扣俸禄,那皂班虽说遭了损失,但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薛凤麟拿了那迟到名单以后,才又将那名单给了出纳,让他将名单上所有的人都扣除三日的俸禄。

那名单写了好长一串,几乎人人有份,包括那出纳都是其中。只是那皂班到底胆小,不敢真的将州同与州判大人的名字写上。

薛凤麟也未特地提及这两人的俸禄之事,那出纳便装作不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只记录下了名单上的人。

薛凤麟第一日点卯就这般动作,自是引起了整个衙门所有人的不满。

再说那陈文勋和石锦荣起的迟,还未出门,便收到了衙门里自己心腹传来的消息。

石锦荣心中一惊,便立刻直接去了陈文勋家中,与他商讨起今日薛凤麟在衙门里的这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

石锦荣到陈家也不过一炷香的距离,陈文勋比他更早收到了衙门里的线报,此时却不慌不忙,还坐在家中大堂用早膳。

“陈大人,陈大人!”石锦荣快步走到陈文勋面前,就在一张空座上坐下道:“您可知那薛知州今日点卯之事?”

陈文勋抬头看了石锦荣一眼,放下手中的银耳羹,面带嘲讽的道:“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点个卯立立威罢了。”

“到底是年轻沉不住气,今日第一天点卯,就已经得罪了衙门上下所有人,也不给自己留条后路。”

“咱们衙门上下,哪个不是砂州有头有脸的人家里沾亲带故的?衙门里的诸多事宜,都还要仰仗着他们!以后我看这知州大人,在砂州怕是要混不下去了。”

陈文勋这话说完,倒是让石锦荣心中又安了一些。

他们虽说是砂州官府,但实际上官府有事,上峰下达指令,落实到民间时还真少不了这些本地世家的支持。

就比如前年砂州台风,不少农户损失惨重,但税收却是一文也没减少。

这税务上缺了的银子,不还得是这些有家底的世家补上?若是没有他们支持,他们这州同与州判怕是也早就做不下去了!

陈文勋慢悠悠的用完了早饭,这才与石锦荣一起朝着衙门走去。

他们家里离砂州衙门也就一条街的距离,平日里若无要事,就懒得坐车,慢慢散步也就走过去了。

石锦荣有陈文勋壮胆,两人一起走到衙门。还未进门,立刻就有出纳文移前来邀功,说这克扣俸禄的名单,没有记上两位大人的名字。

石锦荣闻言心中一喜,陈文勋却是神色自若。有些得意的看了石锦荣一眼道:“怎么样?这薛知州也不过是个纸老虎,他到底是不敢得罪我俩!”

两人再一道穿过衙门大堂,走入后面的办公之处。便看到薛凤麟正在忙着整理文书,还在一些稿纸上写写画画。

见到二位大人来了,便起身笑着迎接,且十分热情的说道:“二位大人总算是来了,我刚好有事要找你们。”

石锦荣与陈文勋没想到薛凤麟竟是这般笑脸相迎的态度,面上一愣,便连忙说道:“薛大人有什么事情,只管吩咐。”

薛凤麟这才拿出自己写好的一摞稿纸说道:“今日我第一天来点卯,发现衙门里的人员都十分懒惫,做事效率极低。”

“我方才查阅了一下文书,才发现砂州府中已经多年没有人员变动,各吏使人员不仅多年未升过职涨过俸禄了,而且还多有欠薪。”

“看看这衙内一职,这位田衙内已入职二十年有余,按照朝廷的规定,他应该是一个月两贯钱的俸禄。但从十年前起,府里一个月就少发了他五百文的俸禄,欠了整整十年,也就是五十两银子!”

“还有这徐皂班,虽来的晚些,但也欠了二十两银子,还有这个钱衙内、方出纳、严文移等等……”

薛凤麟捧着一张稿纸,上面一一列举出了一大串人员的名单,都是这些年拖欠了他们俸禄的底层吏使名单。

将这些名单念完以后,陈文勋与石锦荣两人面面相觑,对视一眼后。陈文勋才率先说道:“薛大人,您整理这名单,也不知是什么意思?砂州贫困,这些年朝廷的税收却是一文不少。交了额定的赋税以后,衙门里还能剩下多少银子?若是遇到天灾,就更是少些,可不就只能拖欠官员们的俸禄了?”

“是啊!我们也是没有办法。”石锦荣连忙在一旁说道:“砂州实在荒僻,日子难过。比不得京城那般富庶。”

“陈大人、石大人说道有理。”薛凤麟闻言勾了勾嘴角说道:“既然砂州这般困难,我们还要想法子开源才是。”

“就比如这砂州码头,隶属砂州官府名下,多年来破败不堪,也没钱修葺,靠岸的船只都少。倒不如将这片地界给租出去,换取一些银子,也好填补衙门的亏空,把这些吏使们拖欠的俸禄给还了。”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