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206)+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你知道知州的任期是几年么?”薛凤麟闻言笑了:“明年你还嫌慢?但凡地方官员,五年之内能有些微成效,便已是十分不错的了。”

“想那陈文勋处处与我作对,此事倒是也挑不出什么毛病。”薛凤麟有些感慨的说道:“所以地方上想要做事也难,推行一个好策略还要先与这些蛀虫们斗智斗勇。”

“若不是我先与他们演了一番戏,又拿了欠薪之事拿捏他们,那陈文勋必然与我唱反调,石锦荣也会在他后面做跟屁虫。”

“好在如今地已经到了手上,想做些什么就做些什么,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沈宣点点头道:“待日后工坊运转开来,码头又修建好了,定然赚钱,到了那个时候,外面的富商怕是都想要过来分一杯羹,砂州的商业与码头才能真正的完全运转起来!”

沈宣让金桂与金枝负责家中之事,无心无忘两人则被他带在身边,主要负责招工种地之事。

他找到了砂州的牙人,让他们帮自己寻找擅长栽种甘蔗、香蕉或是菠萝等水果的能手。

那牙人找了几日,倒是带回了十几人,其中有不少是曾经去过南洋,或是家中娶了南洋媳妇,因此才擅长种植这些作物。

种好了的作物,若是砂州卖不掉了,他们就制成果干,再想办法带到南洋去卖,也能给家里增添一份收入。

沈宣仔细询问了他们的家庭、收入等信息,才发现这些人大多脑子活络,家里倒是都不算太穷。

他筛选了一些信息可靠之人留下,让他们负责教授其他人种植技巧。之后又将租来的地以半吊钱一亩的价格分包了出去。

也就是只要你来耕种,一年每亩地就能得到半吊钱,种好的东西上交给地主,还不用交税。

对于贫困潦倒的砂州百姓,半吊钱竟也是一份不小的收入,于是砂州城里便有不少家有多余劳动力的百姓去包了二三亩田赚外快。

五百亩沙地,不过多久就全都包出去了。

第111章

砂州城东,临近海边有个小渔村。村里多是渔民,世代打渔,也就混个温饱。

稍微富裕点儿的家庭,攒上一辈子,也能在附近买上两亩劣等田。

这里的田地沙土多,种粮产量不高。自家种上一口粮食蔬菜的,除去赋税刚刚够吃,不用靠打渔换米换菜的,也就算得上条件不错了。

赵宝珠是个哥儿,今年刚满十二岁。他爹前两年出海时遇上海难没回来,家中就只剩下了他与一个身子不太好的母亲。

打渔的营生是做不下去了,为了吃饭,赵宝珠的母亲莹娘就去城里找了个浆补的活计。

这浆补的活计是专门给人洗补衣服的,一件衣服只挣一文钱。莹娘一日也就能接上三四件活儿,挣个几文钱,抠抠搜搜的买一点儿劣等米。

再加上赵宝珠在海边拾到的海蛎子与贝壳之类的,勉强也算能吃个饱肚儿。

赵宝珠家的日子过的这般穷,衣服上补丁落着补丁,洗的都退了颜色。

因着家里没有男人,请人又太贵,房顶漏了雨都没人修。每到下雨天,那就是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叮叮当当的好不热闹。

这一日,莹娘与平常一样去了城里浆补衣服。赵宝珠端着个木盆在海边儿拾海蛎子的时候,就看到远远的来了一行人,手上拿了张告示,张贴在了码头附近的告示栏上。

不一会儿,便也不少附近的百姓围了过去,对着那张告示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

赵宝珠见状便也端着木盆凑了过去,想听听这些人到底议论些什么?

那告示上的字他是认不得的,但围观的百姓们的话他却听的懂。

此时便听见一人说道:“给人耕田,一亩田一年就有半吊钱?还有这种好事儿?”

“这田哪有这么好耕的?附近都是沙地,根本种不了粮食。要是耕地这么容易,这些地怎么可能还一直荒着?”

“说是不种粮食,只种些好养活的果子,还有专人来教,倒是比种粮食容易的多。”

“砂州百姓粮食都吃不起,还有几个人吃果子?果子都卖不掉,还得想办法拉到其他地方去卖,这路上耽误几日,果子就坏了,我听着就不靠谱。”

“这有什么?反正收成好坏也是地主的事儿,人家不是说了,只要你去耕田,就能有钱拿?”

“这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我可不信,别是有什么诈,还是老老实实打渔靠谱!”

……

常年以打渔为生的海边渔民们乍一看到这告示心里都是不太相信,只要耕田就有钱拿?也不计较田里的作物挣不挣钱?哪儿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但赵宝珠却是眼前一亮,若是这告示上说的是真的。自家种上一亩田一年就能拿到五百文钱,若是种上三亩田,就与莹娘给人在外浆洗挣的差不多了,家里过的也能没那么拮据了!

赵宝珠不过略想了想,便过去找到那贴告示的人问道:“我想种田,敢问这田应该怎么种才好?”

那贴告示的人打量他一眼,见他是个年幼的哥儿,便开口说道:“你家中父母呢?一共几口人?种田需要承包田地,与我们老爷签订合同,叫你家当家的过来吧!”

赵宝珠没想到种田的手续竟然还要这么正式,当下有些失望的同时,却也觉得这事情的确是很有几分靠谱。

这围观的人群里,也有一些认识赵宝珠的同龄人,见了赵宝珠前去报名,便笑话他道:“赵宝珠,你可别被骗了。等签了合同,说不定就要被卖到别人家做牛马。”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