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休后世子求着我做他夫郎(239)+番外

作者: 日进斗金 阅读记录

“我们都是家里的老人了,自是知道的。”文姨娘连忙说道。

沈宣又哄了薛凤塘几句,拿了那盘山药芋泥糕让他带回去吃。

只是文姨娘与甜姐儿却是坚决不让他带走,与沈宣寒暄了一番以后,便带着薛凤塘离开了。

待她们走后,沈宣来到书房,看见薛凤麟正坐在书桌前发呆。

“小娃娃哪里知道你的禁忌。”沈宣来到薛凤麟身边说道:“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也算是有些孝心。”

“你方才突然发火,把文姨娘与甜姐儿吓的不轻。”

“侯爷定是很疼他的……”薛凤麟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就如小时候疼薛凤鲤一般,不然他一个弱稚小儿,又哪可能有一口吃的都想到留给他?”

沈宣微微一怔,才明白过来薛凤麟突然发了那么大的火,一半是因为讨厌薛侯爷,还有一半大约是因着心中妒忌了。

薛侯爷再是与他疏远,也是他的生父。然而他待薛凤鲤与薛凤塘都很溺爱,却偏偏待自己的嫡长子薛凤麟格外冷淡。

薛凤麟从小到大,心中也未尝没有渴求过父爱,如今见到薛侯爷与小儿子父慈子孝,倒是又勾起了他的伤心事。

沈宣上前一步,搂住薛凤麟道:“侯爷不疼你,我疼你,别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

薛凤麟心情早已平静下来,这时才拉起沈宣的手道:“以后我们的孩儿生下来了,我定要给将他放在手心里宠着,叫他做这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好。”沈宣笑笑,又与薛凤麟温存了一番之后,才离开了书房。

他刚回到主屋里,屁股还没坐热,便又听外面金桂匆匆进来报道:“沈哥儿,院子外面是二少爷的妾室沈从霜,他说要过来谢谢你送的礼物,可要放他进来?”

沈宣挑了挑眉毛,有些意外沈从霜竟然会来。毕竟几年前他也给他送过一次东西,听说他拿到以后,就当着薛凤鲤的面把东西砸了。

沈宣略略思索后,便点了点头道:“可以,你去领他进来吧。”

沈从霜这才跟着金桂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他的随侍青竹。

沈从霜穿的颇为素净,头上和身上的首饰都是白玉的,但看着质地算不上通透,想来也不值多少银子。

到了屋内,沈从霜便对着沈宣行了一礼,又温温柔柔的说道:“妾身沈从霜,多谢嫂嫂的礼物,只是手上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回礼,心中多感愧疚,因此只能过来亲自感谢了。”

沈从霜惯会装出一副低眉顺目的顺从模样,对沈宣这般态度,与数年前全然不同,显然是特地来示好的。

沈宣并不太喜欢沈从霜这虚伪的性子,只是与他也无什么矛盾。再加上沈从霜是薛凤鲤的枕边人,拉拢过来对薛凤麟有利,便也十分客气的对着他点了点头,邀请他在八仙桌旁坐下。

沈从霜第一次来薛凤麟的院中,仔细打量了一番屋内摆设,见无论是家具还是器皿一应都是精雕细刻的精品,且布置雅致,颇有格调,比薛凤鲤屋内的还要好,不由得心生羡慕。

只是如今羡慕归羡慕,眼看着薛凤麟飞升之势木已沉舟,他只能抓住手上的筹码,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沈从霜沉下心来,微微带笑,目光落在沈宣的肚子上后,开门见山的开口说道:“嫂嫂与我同为哥儿,进门的日子也相隔不远。如今喜怀金胎,着实是让我十分羡慕。”

“我嫁给凤鲤也有三年,如今年纪见长,凤鲤对我也是不如从前。侯夫人她厌恶我颇深,不许我怀上凤鲤的孩子,若是没有一个孩儿撑腰,在这侯府中始终是如水上浮萍,没有什么根基的。”

沈宣没想到沈从霜一开口竟说的如此直白,微微愣了一下,便又听他说道:“嫂嫂聪慧过人,我若再与你绕弯子,难免显得没有诚意。今日我来此拜访嫂嫂,便是想过来寻个靠山。待世子日后继承薛府,也好叫我在府中有个栖身之地。”

沈宣略略思索了一下,便知道沈从霜说的当是实话。

薛凤鲤如今还未娶妻,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她定是不肯让沈从霜这个妾室提前生出薛凤鲤的长子。

而看今日在堂屋里薛凤鲤对待沈从霜的态度,似乎也并不怎么关心。也难怪他如今倒戈相向,倒向了自己与薛凤麟这边,只怕也是被他们逼的没有办法了!

见沈宣并未很快答复自己,沈从霜犹豫了一会儿,便目光闪烁的咬咬牙道:“若是嫂嫂你愿意做我的靠山,我这边倒是有一个关于薛凤鲤的密秘可以告知你们!”

沈宣闻言目光一闪,正准备开口询问到底是什么机密,忽然听到院外又传来无忘的通报声道:“世子夫郞!侯夫人身边的尤妈妈过来了,说是带了夫人的话要来亲口说给您听!”

第127章

沈从霜微微一怔,面上流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神色。

他虽想好了投靠沈宣,但却并不想这么快就让白氏与薛凤鲤知晓。

沈宣看出沈从霜的心思,便对他说道:“一会儿尤妈妈进来传话,看到你怕是又要生出事端,你还是去后面的耳房里歇歇吧?”

沈从霜连忙识相的起身,被金桂带到了旁边的耳房里。待关上门后,沈宣才咳嗽一声,放了尤妈妈进来。

尤妈妈这些年在府里作威作福惯了,倒是毫无长进,还是那副狗仗人势的嘴脸。

她带着两名丫鬟,大摇大摆的走到了沈宣面前,还用眼尾瞟了一眼守在旁边的金桂。

金桂本就烦透了她,如今也不怕她,见她过来便道:“你这老奴好生无理,见到了世子夫郞还不快快问安?”

上一篇: 古代幼崽种田日常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