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大佬成了毒闺蜜粉碎机(168)

作者: 番茄鱼煲 阅读记录

“好嘞,我这就去。”

乔堂平麻利地将菜装进篮子里又从陶罐里摸出六个鸡蛋,提着篮子就去村长家。

这天晚上,母子三人吃了这半年来最丰盛的一顿饭,丝毫不知道今晚这一闹给村里带来了多大的震撼和谈资。

第二天一早,洛筝挎着篮子出门。

“堂平看好你妹妹,你们俩别去河里玩儿,我晌午就回来给你们带糖葫芦。”

第147章 怂恿再嫁的闺蜜5

俩孩子本来听说娘亲要去镇上也想吵着要去的,不过听到后半句都乖巧地停下了脚步。

乔堂平小胸膛拍得砰砰响,“娘,您放心,我一定看好妹妹,我们一会儿去小溪抓虾喂鸡。”

以前他们不知道鸡是吃虾的,后来他们抓的虾多了娘亲舍不得费油都炒了,只能先放木盆里养着。

没想到家里的老母鸡竟然过来把虾给吃了,他见老母鸡爱吃干脆就把虾全都倒进鸡圈。

见老母鸡吃得欢快,那段时间他和妹妹一有空就去抓虾喂鸡,没想到几天后老母鸡下蛋下得更勤快了,而且鸡蛋个头也大。

从那儿以后他一有空就去抓虾喂鸡,这个秘密他们谁也没告诉。

麦子也急忙点头,“娘亲,我乖乖听哥哥的话不去河边玩。”

娘亲说了河水很深,如果掉进河里就见不到娘亲和哥哥了。

洛筝点头,挎着篮子朝村口走,今日恰逢赶集日,不少妇人都挎着篮子或者背着背篓出发。

篮子和背篓里是家里攒下来的好东西,趁着赶集日期镇上换些铜板买点家里缺的东西。

到村口时乔三爷已经在这里等着了,牛车上已经坐了三四个妇人。

洛筝跟乔三爷打了声招呼,便上了牛车,又跟几个妇人寒暄几句。她身后呼啦啦又上来了好几个人,挨挨挤挤的牛车不一会儿就坐满了。

乔三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富户,家里养了一头牛,农忙时能下地干活,农闲时还能载人挣些铜板补贴家用。

村里人去镇上坐一趟牛车一文钱,卯时出发,午时回来。大多数人只有赶集日才舍得花两文钱坐牛车,平时都是走着去镇子上的。

乔三爷跟村长是堂兄弟,村里那些喜欢贪小便宜的妇人也不敢占乔三爷家的便宜。

乔三爷鞭子一甩,“坐稳了,出发!”

妇人们继续叽叽喳喳,这个说家里攒了多少鸡蛋,那个说家里做了些簸箕背篓,还有的说家里晒了些蘑菇山货等等好不热闹。

到了镇上,洛筝借口要去西城区的富人家碰碰运气,便跟众人分开了。

洛筝挎着篮子到了隐秘处便将鸡蛋转移到空间里,然后朝着仁寿堂去。

仁寿堂是平阳镇唯二的两个药房之一,仁寿堂的掌柜更平易近人,在普通老百姓里更受欢迎。

“婶子,您是看病还是抓药?”

小学徒看到洛筝热情地打招呼,丝毫没有因为洛筝的穿着打扮而轻视她。

洛筝,“我来找你们掌柜的,想问问你们收不收药材。”

小学徒把掌柜叫了出来,洛筝从篮子里拿出(从空间里偷渡出来)一块姜问,“掌柜的不知道你们收不收这个?”

掌柜见状愣了一下,“这位夫人如何称呼?您可知这是何物?”

洛筝摇头,“小妇人夫家姓乔,小妇人不知道这是何物,这是我在山上偶然间发现的,前些时日小女偶染风寒,大夫开的药里有几片药材气味跟这个非常相似,所以过来碰碰运气。”

根据原身的记忆,这个世界的姜极少,普通老百姓压根不知道生姜为何物,现在的生姜基本上是做药用,只有富贵人家才会用作调料。

掌柜心里有些诧异,“乔夫人好生心细,这个药材叫姜,我们药房十五文钱一斤。”

洛筝脸上一喜,她掀开篮子,里面装满了生姜。

掌柜让小学徒把生姜都收了,一共九斤八两,掌柜的给算了整数,给了她一百五十文。

掌柜的没忘记洛筝刚才说的话,“乔夫人,如果还有生姜欢迎送到咱们仁寿堂,有多少我们这里收多少。”

洛筝拿着钱激动地点头,“谢谢掌柜的,我回去一定用心找,找到了就送来这里。”

从药房出来,洛筝去食摊点了一份鸡丝面大快朵颐,又买了几个肉包子。

而后去成衣铺买了三双布鞋一人一双,家里三个人的鞋子都已经坏到不能再补了,乔堂平的脚长得快,五只脚趾头已经有四只出来讨食吃。

洛筝还去各个铺子了解一下当前的物价,一圈逛下来时间也差不多了。

她也没忘记对几个孩子的承诺,买了三串糖葫芦才去集合。

等到集合地点篮子里已经鼓鼓囊囊的,不过用布巾盖着谁也看不出里面有什么。

“哎哟,堂平娘你买了这么多好东西啊,我看看都有啥。”老妇人一边说一边要掀开篮子上的布。

洛筝侧了侧身子躲过老妇人的手,“都是些家里急用的,墩子奶你家割肉了吧,我闻到肉味了。

好香,好像是芝麻糖饼的味道……”

墩子奶两手护着自己的篮子,“没有,我家兜比脸还干净,哪里有钱买肉买糖饼。

可不像有些人,四两银子呢,啧啧啧,都不知道要怎么花。”

显然,墩子奶昨天没少看热闹,热闹看着看着就眼红了。

洛筝也不惯着她,“我家攒了七八年才攒了那点钱,那都是要给堂平念书用的,一文恨不得掰成八瓣儿花,不像您家。

婶儿,我听说墩子小叔说亲了,女方那边要六两银子,啧啧啧,不知道那位是个什么样的天仙,彩礼钱竟然比别人家的姑娘多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