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荒年(41)+番外
原来在我不知道的地方,也有人这样关注着我,就像我关注着姜渺渺一样。
下班时经过前台,小姑娘好奇地问:“许总监,那封信?”
“没什么,一个老同学的祝福。”我微笑着回答,没有追问更多细节。
回到家,许言秋把信和围巾放在一起,收进书房最上层的柜子里。
那里已经有一个类似的盒子,装着姜渺渺这些年给我的各种小物件——生日贺卡,旅行纪念品,她女儿画的幼稚涂鸦现在,这个匿名女孩的信和围巾也有了专属的位置。
晚饭后许言秋坐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夜景出神。
手机相册滑到去年公司年会的照片,谢呈若在台上领奖,姜渺渺在台下鼓掌,而我站在角落,表情确实有一瞬间的僵硬。
——连我自己都没注意到的细节,却被一个陌生人捕捉到了。
信中说她为了能和我讨论专业问题,读完了所有我推荐的书。
许言秋打开电脑,翻出大学时在读书会列的书单。
——《建筑的永恒之道》、《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负建筑》这些艰深的专业书籍,她竟然都啃完了吗?
最让许言秋震撼的是那句“因为喜欢你,我自己也变得很优秀。”
暗恋原来可以有这样的力量,能让一个人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他不禁想,如果当年我鼓起勇气向姜渺渺表白,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
但很快许言秋又摇头笑了
——正是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塑造了今天的许言秋。
周六很快到来,我如约出席了望舒的钢琴比赛。
小女孩穿着白色连衣裙,弹奏《梦中的婚礼》时神情专注,颇有姜渺渺当年的风采。
演出结束,掌声雷动,望舒鞠躬时目光扫到观众席,冲我和她父母所在的方向灿烂一笑。
“弹得真好。”我递给望舒一束满天星,“像个小钢琴家。”
“许叔叔!”她兴奋地拉住我的手,“评委老师说我可以参加全国比赛了!”
姜渺渺和谢呈若走过来,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许言秋站在一旁拍照,突然在观众席后排看到一个戴鸭舌帽的女生,正低头快速记录着什么。
她抬头的一瞬间,我捕捉到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很快被人群挡住视线。
等我再找时,那个位置已经空了。
“看什么呢?”姜渺渺顺着我的目光望去。
“没什么。”许言秋收回视线,“可能是错觉。”
比赛结束后的茶歇上,我在洗手间外的走廊捡到一张便签纸,上面是熟悉的字迹——和那封匿名信一样的印刷体,写着:“《梦中的婚礼》弹得真好,不愧是许言秋教出来的孩子。”
落款是一个笑脸符号。
许言秋环顾四周,走廊空无一人,只有远处大厅传来的欢声笑语。
便签纸被他捏在手里,最终没有给任何人看。
回家路上,许言秋绕道去了大学时常去的那家书店。
七年过去,店主已经换了人,但布局依旧熟悉。
建筑类书籍区前站着一个穿米色风衣的女生,正踮脚去够最高层的一本《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
“需要帮忙吗?”许言秋走过去问道。
她回头,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那双眼睛让我瞬间想起了观众席上的那个身影。
“谢谢,不用了。”她的声音很轻,转身时风衣下摆扫过书架,带落一张书签。
等我捡起书签想还给她时,人已经不见了。
书签是手工制作的,正面是铅笔绘制的建筑草图——那分明是我设计的“星辰”系列中的疗愈花园,每一个细节都精准还原。
背面用漂亮的字体写着:“你不必知道我是谁。”
许言秋拿着书签在书店门口站了很久,最终没有追出去。
秋风卷着落叶在脚边打转,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或许有些相遇本就不需要结局,有些感谢也不必说出口。
回到家,许言秋把书签和信、围巾放在一起。
那个盒子里现在装着:一条浅灰色围巾、一封淡蓝色信件、一张手绘书签,和一个女孩七年的青春。
睡前手机亮起,是公司群里的消息。
市场部的林总监说新来的实习生突然辞职了,理由是“找到了更想走的路。”
附带的简历照片上,女孩清秀的脸庞带着腼腆的微笑,那双眼睛似曾相识。
许言秋没有在群里回复,只是默默保存了那张照片,然后关上灯。
黑暗中,他想起信中的最后一句话:“在某个平行时空,那个高中教室里,我一定是鼓起勇气走向了你,说出了那句'同学,能借支笔吗'。”
如果真有那样的平行时空,许言秋希望那个少年能认出她眼里的光,能接过那支笔,能在她青春的记忆里留下不只是背影。
但在这个时空里,他只会把这份心意小心收藏,如同她所做的那样。
因为许言秋知道,有些爱,不说出口才是最好的温柔。
窗外,一轮新月静静升起,洒下清冷的光。
许言秋对着虚空轻声说:“谢谢你,还有祝你一生顺遂。”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