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11)+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天幕之景又发生了变化。

此时出现在众人眼前的,不再是他们所熟悉的亭台楼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那高度高到让人不可思议。

画面接着转换,桌椅板凳整齐摆列,教室之中的稚童正在读书。

这陌生之景冲击着所有人的眼球。

李隆基暂时忘记的生气,百官也暂时放下了害怕,太极殿门前,一片震惊。

“这这,这是哪里?”

“如此高的房屋实在见所未见……”

“这是仙界吗?这里的仙界的学堂?”

【可是盛唐的自信浸透在每一个国人的骨肉血脉。

自牙牙学语,一字一句读《唐诗三百首》的时候,我们就沐浴在盛唐的余晖之下。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传承不熄,盛唐还在。

存在与史书,存在于历史,漫漫长河之中,盛唐如明珠璀璨,熠熠生辉。】

百官彻底震惊了。

他们抓住了重点。

“这是一千年之后?”

“一千年后的皇帝是谁?”

“一千年后的大唐已经不在吗?存在历史里了……”

“若这天幕来自于后世,那是否刚刚神音所言,皆是真实发生过的?”

百官心里有太多的疑虑和问题,他们只觉得神音刚刚所说的,三言两语带过的信息实在是太少。

若这天幕真的来自于未来,他们有太多的好奇,太多的问题。

天幕黑了下来,在众人都以为天幕就此结束而抓心挠肝,扼腕叹息的时候,天幕之上出现一行小字。

【下滑打开评论区即可发言。】

【作者有话要说】

李隆基一共三十个儿子,大多是登基之后生的。最大的长子在开元元年的时候也才七岁。被他一天杀掉的三个儿子,二子李瑛、五子李瑶、八子李琚,只有二子李瑛开元元年在。五子李瑶、八子李琚生年不详,但按照排行来算,这个时候不是刚出生,就是没出生,写不到他们。

另外被李隆基霸占的那个儿媳杨贵妃,715也就是开元三年才出生。

第一个视频比较宏观,这个时候不太适合放细节性的东西,之后会用评论、直播等形式从细节切入。

第7章 (视频) 四王:还活着!

什么是下滑评论区即可发言?

刚刚天幕之上的话,都是千年之后,看视频之人说出来的?

可以发言,那是不是可以对千年之后,来自未来的人提问?

是否可以与未来之人交流?

若当真能如天幕所说的,下滑即可发言,那么就相当于他们,也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

那可是预知未来啊!

通历史晓现世算什么,知道了未来可以做的事情简直太多,可以知道每一次的灾祸在,规避每一次的危难。

甚至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们也可以从未来之人的嘴里听到来自后世的解决办法。

刚刚天幕展示了他们大唐发展至鼎盛之时的模样,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无限风光。

没有人不想将这种风光长久地延续下去。

不仅仅是这种风光,更是大唐这个朝代,李隆基作为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都想将其长久存于世间。

李隆基看着天幕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最终,他目光坚毅,毅然决然地对天幕伸出了手。

宦官高力士与宰相张说同时出声:“陛下三思!”

李隆基沉声道:“朕已然想好。”

张说上前道:“天幕是何尚且未知,通未来之术本就是逆天之为,臣担心有损陛下龙体,还是老臣来吧。”

高力士紧随其后:“陛下一国之主,大唐繁荣昌盛需要陛下,也需要宰相的辅佐。奴斗胆代为一试。”

李隆基一并拒绝了他们,坚持道:“朕来。”

这天幕降临于此,想必是警醒之用,而非什么夺命之物。

况且他李隆基能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上,本就不是什么贪生怕死、无勇无谋之人。

在天幕将他还未发生的条条罪状列出之时,各位大臣便已生了疑心。

君臣之心不可散,民心更不能失。

他倒要瞧一瞧这天幕究竟是真是假。

李隆基果断伸出了手,于虚空处往下划了划。

比刚刚更多的文字一条接着一条,映入眼帘。

字如利剑,句句扎心。

【鸵鸟拉粑粑:功盖汉武,祸盛隋炀。】

【可可狐:太宗贞观之治、高宗永徽之治、武皇贞观遗风,几代人的底子被他全嚯嚯了。】

【美丽大脸花:说起来,李隆基对儿子老婆是真不咋地。】

……

李隆基此时有种被脱光了裤衩的羞耻感。

这些人来自于千年之后,他的功与过就放在这里,被这些人任意评说。

知道了天幕来自于千年以后,李隆基强忍着恼羞成怒,心里生了几分怀疑和反思。

此时的他怀着一腔壮志想在帝王之位干出一番伟业。

他不是抱着浑浑噩噩,荒唐度日的想法来到这个位置的。

他是怀着治国安邦之心来到这里!

他真的有那么差吗?

之后他做的事情真的有那么荒唐吗?

多看一条,他对自己的质疑就更多一分。

他心里乱成一团麻,怎么都不是滋味。

难受,真的太难受了。

大家都在骂他,大家都在说他这个皇帝做的不好。

可是他现在并未做什么荒唐昏庸之事,他现在勤勤恳恳,一心都在想着怎么把国家治理好。

李隆基边进行自己质疑,边委屈。

何至于此,他现在什么都还没做。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