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156)+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地神会看到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将手里的玉简放好,转身往天幕看去。

如果说在封禅大典上出现的天幕让李隆基心生凄然,那对张说而言,这突然出现的天幕就是能把他吓地哆嗦的不定时炸弹。

他这两年时常想着,天幕究竟何时才能再次出现呢?

他将笔记翻烂了都没能想明白天幕再次降临的时间节点。

他只能凭借上次天幕刚出现的时候所说的,“张说分两次讲”这句话,来判断这次出现的天幕也是和他牢牢相关。

同时,这句话加上上次天幕消失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后人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

着两句话放在一起,像是拥有了一加一等于三的能力,让张说产生了不止两份的惶恐。

他是真的害怕。

这种感觉就像钝刀子磨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幕这把匕首就要把他捅个对穿。

光是想想,张说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痛,真的是太痛了。

刚刚和已经去世的姚崇一笑泯恩仇的张说痛彻心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幕这就要来背刺他了吧?

【大家好,又见面啦,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讲张说。我们上期说到后世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我们知道抛物线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存在。那么张说仕途的最高点在哪里呢?在开元十三年的泰山封禅。】

张说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天幕果然来背刺他了。

“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的存在。”

天幕的意思是说,他在这里泰山封禅结束之后,仕途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是吗?

那最终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呢?

结局会比宇文融还凄惨吗?

张说心凉了半截。

这拔凉的心脏又透露着几分倔强的不信。

他张说这两年勤勤恳恳,甚至不在明面上给宇文融下绊子。

不过多少就是爱财了一点……

但那和宇文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那怎么能算贪污呢?

那不算的。

于是这倔强的不信上,又加了一些心虚。

【封禅,即登封报天,将禅除地。封禅需要满足的要求有两个,第一个是天下大治,第二个是天降祥瑞。历代皇帝封禅都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第一位是秦始皇嬴政。我们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皇帝制度,以郡县制代分封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车同轨书同文……他的功绩数不胜数,被后来的李贽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封禅应当是无有异议的。】

[没有异议!我是他的粉,我喜欢他!]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尖叫)]

[听说他长得高而且帅。]

[长生不老药嘛,他不就是想要区区一个长生不老药嘛,给他啊,给他!]

绝大部分人是认同天幕之言的。

众人纷纷点头。

李隆基并不是很关心皇帝的盘点,他在偷偷扒拉着自己的手指,算着自己前面封禅的皇帝有几个。

张说迷茫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这回天幕单独讲他吗?

怎么突然混进了帝王盘点。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名字和那些皇帝放在一起啊。

这要夭寿。

遭罪哦。

【第二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他虽然像秦始皇那样是开国皇帝,但他的声名在当时乃至现在比之开国皇帝也是不遑多让。“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他是一个和秦始皇齐名的皇帝。对内他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打通丝绸之路,大汉威名远播。他自然也在封禅的皇帝之列。】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2]

[丝绸之路真的很绝。]

[有汉武帝在,我大汉民族的脊梁就没断过!]

[他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每个男儿胸中都有一腔热血。

天幕上这位皇帝的出场让士兵小小沸腾了一下。

【第三位皇帝是光武帝刘秀。他结束十二年的战乱,开创“光武中兴”的时期,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后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虽不及秦皇汉武,但封禅算可以了。】

[啊,确实,毕竟没什么大污点啦。]

[不太了解捏。]

[肯定没有前面两个皇帝有名啊。]

众人都能看到,天幕上的弹幕明显没有讲上两个皇帝那么多。

李隆基站在刘秀的角度,开始为刘秀尴尬。

要是他亲眼看到自己被拿来和秦皇汉武作比,后人只知秦始皇和汉武帝,而甚少谈论他的事迹,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但这想法也是转瞬即逝。

李隆基在心里盘算着,就还有一个皇帝就轮到他了。

他像是课堂上开火车即将要被点名提问的学生,焦灼且忐忑。

【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

天幕下所有人的脑袋都探出来了。

他们大唐的皇帝呀,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呢?

有些期待。

【他的永徽之治有贞观的遗风,但是怎么说呢,封禅还是不太够格的。毕竟有他爹,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站在那里,他怎么都超越不了这座高峰。他的前面不仅站了太宗这个皇帝,他在封禅的时候,身边站着的还是武则天。所以怎么看,这两位都比他更有资格一些。】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