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188)+番外
不,自现在,他就会铭记心中。
看完天幕的张说感激看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能出言帮他说话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从这件事也确实能推断出,入狱的他已经相当狼狈可怜了。
高力士跟在陛下身后,什么样的惩罚和结局没有看到过?
想来那时候的他已经与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相去甚远了。
张说无法想象自己一身傲骨被折断的场面。
他想不出来,也不敢去想。
为文人最要紧的是这一身的骨头不能折。
他曾经与张嘉贞争论刑法是否应当于大殿之上就施加于士大夫的身上。
彼时他认为,不可施刑,文人总要傲骨。
后来张嘉贞怪他因为这一点小事在大殿上和他起争执,落了他的面子。
他的确有打压张嘉贞的心思,但维护士大夫傲骨的心也是真的。
这不是一点小事,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属于文人的傲骨一点点敲碎,用事实告诉他你也不过如此,你能爬到这个位置,也可以轻易就摔下来,摔到粉身碎骨。
所以他和张嘉贞说,他在大殿不是为那一个文人说话,而是为千千万万的文人说话,因为所有人都无法保证,他们自己以后不会落得那个下场。
张说听着天幕讲述着自己的结局,久久地沉默了。
李隆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他有些想替自己辩白。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张说罢相之时,李隆基已经逐渐失去了维护明君形象的耐心了。”
怎么就是失去了耐心呢……
皇帝惩治臣子这古已有之,不仅有,甚至还非常常见。
且谁知道李林甫究竟是干了什么惹怒了他呢?
若他真的是犯了十恶不赦之罪,那他的处罚或许算得上是从轻发落。
李隆基扣了扣手,不是很认同天幕的说法。
【如果说李隆基对手底下臣子的惩治方式是以暴戾一以贯之,那他后来的行为也算不上让人惊讶。但我们可以明显发现,最开始的李隆基不是这样的。】
【他从最开始谨小慎微,逐渐变得自大自傲起来。封禅时前的谦虚和谨慎好像在封禅之后消失殆尽。】
【在百官请愿封禅的时候,李隆基尚且能推拒三次以示谦逊,但在封禅之后,张说提出把李隆基的生辰作为全国性节日的时候,李隆基已经满口答应了,他甚至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还有一个能证明李隆基在封禅之后逐渐不再掩饰本性例子,那就是废后。】
李隆基停下的扣手动作。
他的心因为天幕那句“废后”而剧烈跳动起来。
天幕终于要讲到在第一次天幕就出现过的“废皇后”是吗?
可现在封禅即将结束,他也确实没有废后之心。
他时时小心,事事注意。
天幕都已经说了他会因为废后这件事被戳脊梁骨,难道他还会把脊梁骨露出来任由别人乱戳吗?
他又不是傻子,他不会了。
他甚至还在临去封禅之前同姜皎喝酒,他说废后那些事情根本就不能干!
能让他在醉酒之后都谨记于心的事情,他怎么会在封禅之后就变了主意。
在屋子里喝酒的姜皎因为天幕一句“废后”,连滚带爬又跑到院子里。
什么,废后?
在封禅后就要把王皇后给废掉?
他就知道陛下有废后之心呐!同陛下喝酒的时候全被他听到了!
他就知道酒后吐真言,陛下说的话全是真的呀!
没想到陛下封禅前跟他说了这件事,封禅后就要把这件事给落实。
怎么落实废后这件事就如此之快,平日里怎么没有看到陛下能有这样的速度?
姜皎愁眉苦脸蹲在台阶上。
他已经把废后的消息放出去了,也许能改变王皇后的结局吧?
那万一陛下废后之心实在迫切,他的所作所为没能救下王皇后怎么办。
不仅没能救下王皇后,陛下要是知道这件事,根本不会轻饶了他!
此时姜皎开始后悔了。
他肠子悔青,把大腿也拍紫了。
姜皎你糊涂呀,你不该说的!
这要是牵连到你自己该如何是好?
陛下若是有心治罪,你的荣华富贵就全没了,苦日子还在后头呢!
在听了天幕之言后的姜皎抓耳挠腮,焦虑极了。
此时的后宫,赵丽妃在听到“废后”字眼的时候蹦了起来。
她一手推着王皇后,一手指着天幕,因为过于激动连话都说的磕磕绊绊:“快,快看啊,废后,废后。”
不仅是赵丽妃,就是刘华妃、杨贵嫔等人也都站了起来,众人表情严肃,严阵以待,如临大敌的模样。
她们所有人都看过第一次的天幕,在天幕刚出现的时候,她们就知道了皇后被废的结局,包括王皇后自己。
王皇后伸手示意众人都坐下来,安抚道:“莫要激动,先坐下来,且看看天幕说些什么。”
她是一宫之首,需得先照顾好众人的情绪。
可安慰诸位嫔妃的话很容易说出口,自己内心的恐惧却很难排解。
尽管这几年她在摆烂过日,但事关自己命运之事,又有谁能真正做到乐观豁达。
她这两年身居后宫,已经做了所有自己能做的事情。
一切她所认为有风险的事情她都小心避开。
她不争宠,不和盛宠中的武惠妃针锋相对,在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她把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美人色衰爱弛,陛下已经厌倦她了,她也无意往陛下面前去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