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190)+番外
另一边的武惠妃和这一众嫔妃完全是两个心情。
果然是要废后。
她就知道,搞厌胜之术必然会招致陛下的厌恶,到那时候什么扶持的情谊全都没有用处了。
武惠妃想着不久前拦截下的那封送往皇后宫殿的家书,心里对天幕所说的废后之事更笃定了一些。
只是她不太能拿得准皇后的态度。
看样子她并无争宠之意,那她会真的想用厌胜之术要个儿子吗?
一个不想争宠的人,会想要儿子?
可从王守一送给皇后的那封信来看,皇后确实迫切想要个儿子。
或许平日的不争不抢只是伪装……
【王皇后既然是个很好的贤内助,那什么还会被李隆基废掉呢?】
【有多条原因,我们慢慢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王皇后的家世,她的父亲是折冲府果毅都尉,五品武将。王皇后作为五品武将的女儿,和当时并不受宠的临淄王还是相配的。但随着李隆基地位的不断攀升,他当上了皇太子,当上了皇帝,王皇后的家世就显得很不够看了。】
[感觉我好像在看古代那种高中状元就抛弃糟糠之妻的话本子。]
[李隆基就是那个抛弃糟糠之妻的负心汉。]
[男人有钱有权了就总觉得之前的妻子配不上现在的他了。]
[原来李隆基也是这样的人。]
泰山脚下的一众文官表情严肃,把头低下,耳朵却高高竖起来。
嚯嚯,这大约算是陛下的家事,看天幕还能听点八卦,还有这好事。
现在李隆基的心境大不相同了。
刚刚他是在看他臣子们互相撕扯的笑话,捧着嘎嘣脆的甜瓜吃的开心。
此时他成了瓜本身。
他要被他的大臣们看笑话了。
李隆基现在明白了,吃瓜者人恒被吃。
后宫中,诸位嫔妃又活跃起来。
赵丽妃招呼众人:“快快快,快打起精神,知道了陛下废后的原因,我们就能对症下药,看看这事是否还有什么转机。”
她风风火火去找了纸笔过来,然后给每个人都塞了纸:“我怕自己记不全,大家都来记一记。”
她往王皇后里也塞了纸,然后郑重其事叮嘱着:“不要伤心难过了,事情还没有发生,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
“此前天幕讲的大多都是朝廷重臣,说不准这天幕单独把你拎出来讲,是想要改变你废后的结局呢?”
王皇后感激点点头。
是的,赵丽妃说的没错,是她在这深宫之中呆久了,对陛下失望太甚,以至她在面对自己废后这件事的时候始终处于一个消极的状态。
还是要振作起来的。
【王皇后的家族并不能为她提供什么助力。一个显赫的家世并不是单单提供助力那么简单,它更可以提高皇帝对皇后的重视程度。如果皇帝想动皇后,需要衡量的就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族带来的影响。】
【当年的长孙皇后是真正贵族出身,长孙宗族从北魏开始,就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长孙这个姓代表的就是“门传钟鼎,家世山河”。就单这一点,已经足以让唐太宗高看她一眼了,更别说她本人的能力和魅力。】
【王皇后的家族并不能给她提供什么帮助,也不能引起李隆基的重视,王皇后父亲去世之后李隆基给予的关注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王皇后的弟兄争气或许也能让李隆基改观,但王守一他没什么政治远见和政治能力,只能在闲散官职上不尴不尬地混着。】
[从古至今娘家都蛮重要的。]
[其实现在已经很好了,能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身世带来的影响,只不过这个过程相当艰辛罢了。]
[哈哈哈哈在闲散官职不尴不尬地混着,王皇后哥哥也不太争气啊。]
[……其实王皇后被废,也有她哥哥帮倒忙的原因。]
王守一本来在看到天幕说的皇后被废就十分心焦。
现在他更焦虑了。
“没什么政治远见和政治能力。”
“不尴不尬地混着。”
“她哥哥帮倒忙。”
说他没能力便罢了,这是事实他应当承认。
说他帮倒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从知道妹妹或可能被废的消息后,就忙前忙后,为妹妹想各种办法。
现在说他帮倒忙?
后人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他们哪里知道这事情究竟是什么模样。
他是王皇后的哥哥,他们是兄妹,他还能害了自己的妹妹不成?
后宫中。
听完天幕之言,连一向活泼的赵丽妃都说不出什么话了。
天幕是对的,这也是让她相当无力的一点。
她出身卑微,在陛下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因一舞被他看中,索性她懂一些诗书,得到了陛下短暂的宠爱。
在这后宫中,没有家族撑腰确实更艰难一些。
【另一个原因是王皇后她文化不大高。我们刚才说了,她是将门之女,但父亲不过是个五品官,且并不重视女儿的教育。所以在李隆基搞政变的时候,她身为将门之女的胆大特质让她大放光芒。但等到李隆基登基之后,这个品质就没什么亮眼的地方了。】
【在无战争无政变的太平时期,她的文化程度不足以让她为李隆基出谋划策了。】
【另外,在李隆基开元初期宠爱赵丽妃的时候,王皇后就已经逐渐因为自己不能抓住李隆基的心生恐慌了。她的这个状况在武惠妃出现之后变得更严重了些。】
【王皇后是将门女,性格豪爽,不懂后宫争宠的办法,她没有家族依靠,所能依靠的只要李隆基对她的喜欢了,她太想让李隆基对她回心转意了,所以王皇后本能用了最傻的办法,在李隆基面前说武惠妃各种不好,甚至搬出自己之前陪李隆基打江山的情谊,以此隐晦指责李隆基他不念旧情,忘恩负义,只看新人笑,不闻旧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