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209)+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

这日,满朝文武为默哀。

在宰相之位多年的源公,源乾曜因病逝世。

众人哀伤的并不仅仅只有他一人,哀伤的是开元十七年病逝的张嘉贞,哀伤的是开元十八年病逝的张说。

在这三人接连逝世之后,常伴李隆基身边的老臣就只剩宋璟一人。

恍然间,李隆基觉得他老了。

他叹息着问身边的高力士:“朕老了吗”

高力士自然不能回答你老了:“陛下正值壮年,尚且年轻。”

李隆基晃晃脑袋,摸摸头发。

果不其然,指尖出现两根秀发。

骗朕。

张九龄站在一旁,也想起了一手将他提携上来的张说。

他内心甚是怀念。

他尚且记得张公在罢相之时,仍旧给他递了一封书信。

信中仔仔细细嘱咐了他许多事情,尤其强调的是,莫要因为李林甫是个白字先生就看轻了李林甫,要时刻戒备着。

张说提醒,张九龄哪里会不放在心上呢。

他看着站在比他更低位置的李林甫,心里的忌惮丝毫没有因为他现在的位卑而减少一点。

他不仅戒备着李林甫,他还戒备着宇文融。

而此时李林甫正在上前跟李隆基汇报着最近的工作。

宇文融在后面低头挤眉弄眼,嘴里不知道在小声嘀咕什么,也许是在阴阳怪气。

这两人一贯谁都看不上谁。

这个张九龄是知道的。

他身姿挺拔,没有一丝久站的疲态。

因此前生了场病,此时面上还带着一点病态的苍白。

这苍白丝毫没有降低他一丝一毫的风骨,他的气质反而因为这病犹胜一筹。

他手里拿着纸笔,边听李林甫说话,边记录着。

他知晓,缺乏实干是他的短处,既然是短处,那便要补全。

李林甫既擅长实干,那便把他做的事情都一一记录下来,时时分析。

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是不为学什么,为更了解这个李林甫,他也是应当拿出如此态度的。

这简直就是在所有人眼皮子底下偷师。

但张九龄向来是以“笔杆子”著称,一个文采飞扬的文人写点什么这不是很常见的事情,更何况人家是首席宰相,天天脑子里想的都是国家大事呢。

如此认真的态度值得他们学习。

且陛下都没说什么呢,轮得着他们吗。

李隆基在听完李林甫的汇报后,简单点评了几句,然后把视线给到了张九龄。

他笑的更和蔼了,带着几分亲切:“张爱卿可感到累了?大病初愈,还是不要过度操劳为好。”

这就是他的新宰相啊。

要他说是真不错啊,真不错!

不仅一表人才,风度翩翩,气质还浑然天成。

就喜欢他身上这不卑不亢的文人味道!

有年轻时候那张说的味道了啊。

且那文采斐然,一手字写得那是一个漂亮。

看张爱卿的奏折都是一种享受。

更别说最近的张爱卿在干事实方面的能力也是显著提升了。

这是更得他的喜欢了。

李隆基看着面前的张九龄,是越看越满意。

张说罢相没多久后,他就让张九龄继任了。

张说虽然离开了朝堂,但张九龄也算是他认了本家的半个徒弟,有什么张说是真教啊。

这个新宰相他用的简直不能再顺手了!

李林甫带着得体微笑退到自己的位置:“张公甚得陛下之心啊。”

宇文融嗤之以鼻。

是的,张九龄那位置也是你能肖想的?

炙手可热的红人,是他都要避其锋芒的人物。

李林甫这话是想干什么?

挑拨离间?

让他跟张九龄掐起来,然后李林甫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是吧?

他才不是傻子。

张九龄尚能容忍他,李林甫能忍他吗?

李林甫可不忍他。

表面上一副老好人的模样,实际上就是一个笑面虎。

咬人可疼着。

宇文融暗自把李林甫汇报的工作都记下来。

就干了那么点的工作,还想跟他这个陛下眼中的红人争啊?

那不能够。

与此同时,崇仁坊和平康坊挤挤攘攘。

今日是放榜的日子,崇仁坊和平康坊离礼部南院十分之近。

街上摩肩擦踵,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

能否步入仕途,改变命运,就在这张榜上了。

挤挤挨挨的人群之中,一个白衣红唇的少年如鹤立鸡群一般,单站在那里就是无限风华。

这是实打实把他塞进人堆,也是能让别人一眼注意到的存在。

此时他怀着与众人一样的心情看着榜,在上面一排排扫视寻找自己的名字。

周围人挤人,他随着人群的流动而不自主跟着动,在他以为此次步入仕途无望的时候,他在榜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王维,王维,那是他的名字。

他高中了!

而此时为得中状元欢欣鼓舞的王维并不知晓,一千三百年后的他,会是众人口中,影响一众人诗风的“诗佛”。

天上渐渐堆积起了阴云,熙攘的人群不再把重点放在榜上,他们看着周围的异象。

这是什么?

有经验的在人群中喊道:“天幕,天幕又出来啦!”

王维看着阴云上逐渐堆积的光,喜悦之心更平添着激动。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长安城看到天幕!

此时皇宫,百官上朝的大殿内,以李隆基为首,众人都激动了起来。

时隔六年,天幕又重现天日。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