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228)+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完了戳到我了。]

[其实我更喜欢萧嵩那种的。]

弹幕兴奋了,百官萎靡了。

百官:笑不出来了。

陛下怎么还搞上拉踩了呢?

“越看越没有风度。”

“越看越觉得粗鲁。”

“一个个也都像个大老粗似的。”

他们哪里没有风度,哪里粗鲁?

百官看着自己手里的笏板。

看啊,他们明明很斯文拿在手里的。

至于上朝,别在腰上当然更方便了。

李隆基听着天幕乐呵呵的,脑袋里开始想张九龄骑马拿笏囊的模样。

一定是极赏心悦目的。

要是每天上朝都能看到百官拿着笏囊这样赏心悦目的画面就好了,看着就整齐漂亮。

至于这把笏板别在腰上这个行为麻不麻烦……

哈哈,这哪里是他要考虑的嘛,他每天听那么多的谏言,掉那么多的头发,为国事操劳如此,在这点小事上折腾折腾臣子们怎么了。

这哪里是折腾呦,这是为他们好,这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文人风度。

他李隆基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绝对没有。

于是李隆基大手一挥,乐颠颠下了命令。

这下不管文臣还是武将,脸上都是一样的委屈。

原来陛下真的嫌弃他们粗鲁。

张九龄看到了百官的反应,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但陛下看起来兴致颇高的模样,且这笏囊实在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平日里递给陛下的谏书,里头的话都不大中听。

这会就不要说话了吧。

张九龄:目移。

什么也没看到。

【李隆基非常喜欢张九龄,而且从来不掩饰自己对张九龄的喜欢。他作为皇帝,看过的有文采之人多到数不胜数,却独独张九龄走到了他的心里,在文采上,他对张九龄的喜爱更甚于之前的张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这是李隆基对张九龄的评价。】

【“皆弗如也”、“终身师之”、“文场之帅”,李隆基可没给过张说这么高的评价。】

[这是真的喜欢了。]

[李隆基有点像张九龄的粉丝啊?]

[李隆基自己文采也不错,爱才是正常的。]

[好高的评价啊,这么喜欢张九龄为什么最后要罢他的相呢?]

从小到到听了太多赞美之辞的张九龄脸红了。

他听夸赞,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几分羞愧。

这是陛下对他的夸赞,原来陛下是这样喜欢他吗?

他本以为自己能当上宰相,大部分是天幕的功劳,少部分是张公的功劳。

至于他自己,倒是没那么大的魅力。

他何德何能能让陛下在一众朝臣之中独独选中他,且只立他为相啊?

他自问如果没有天幕,他是没有那么大的面子的。

但现在天幕告诉他,陛下很喜欢他。

甚至用“皆弗如也”、“终身师之”、“文场之帅”这样的词来形容。

能让陛下学习他,他实在是愧不敢当。

总是乐颠颠去看张九龄的李隆基也不大好意思。

怎么回事,天幕不背刺他了,改行戳他的心思?

不管是羞愤的红,还是害羞的红,天幕一定要让他的脸红起来是吗?

李隆基:目移。

我没有总是看张九龄嗷,可不是我看的他。

【张九龄体弱,按道理,他精神头应该不会太好。但恰恰相反,张九龄的精神实在太好了,好到熬过大夜第二天也能精神抖擞地去上朝。唐代的早朝时间大概是我们现在的五点多,百官去上朝肯定要提前准备,起床的时间只会比五点早,不会比五点晚。】

【所以在等待上朝的时候,大臣们总会面带疲态,严重些的还会打哈欠。但张九龄不一样,无论他昨天晚上处理政务到多晚,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依旧是精神抖擞,像是喝了兴奋剂一样,让人看着就神清气爽。】

【这样意气风发的人谁看着不喜欢呢?李隆基也喜欢啊,他自己也觉得上朝的时间实在太早,他也困。打哈欠是传染的,认真工作也是传染的,李隆基觉得自己看到张九龄精神奕奕的模样,也就有了精神头。他说:“朕每见九龄,使我精神顿生。”】

[我去,古代上朝那么早?五点就上朝?]

[哈哈哈哈,原来古代人有古代人的早八。]

[胡说,那怎么能是早八,那是早五。]

[怪不得古人死的快,起这么早谁顶得住啊。]

[张九龄真乃神人,他是怎么做到起这么早还那么有精神啊?]

[我每天早八困得跟狗一样。]

[希望张九龄永远在朝堂,李隆基能不能好好工作就看他了。]

这话不仅说出了李隆基的心声,也说出了百官的心声。

他们不仅仅把张九龄当成自己提神醒脑的猫薄荷,他们也好奇啊,好奇为什么张公体弱但每日依旧精神抖擞的模样。

他们一个个威武雄壮的,每天早上早起,看起来马上就快嗝屁了。

人与儿的差距实在是大啊。

上天给了他们魁梧的身躯,却没有给他们一个和身体匹配的精神。

【如果把张九龄和李林甫拿来对比,这两个人像是完全相反的人。李林甫是贵族的身份,布衣的脾性,张九龄是布衣的身份,贵族的脾性。要说张九龄有什么缺点,那就是有些眼高于顶,过于自负了。】

【联想他的人生经历,他的脾气其实不难理解。他生在文化荒漠地区,那地方那么多年来就出了这么一个天才,自然是被众星捧月一样对待着。在考中之后步入官场,又得到张说这样的一个大官一路的保驾护航。而且大多数的文人多少都有点自负的性格,张九龄也不例外。】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