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34)+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根本不行!走老路,开历史的倒车!”

“我已写了谏言,我明日上朝,我要大谏特谏,谁都拦不了我!”

这些是激动的。

一些表面上不激动,但内心焦灼的也有。

比如宇文融。

“杨玉环要变成贵妃,那杨国忠是不是要爬上来了?”

“杨国忠要是爬上来了,咱俩不都得完蛋吗?”

“李公,李公,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讲话!”

李林甫也摸不出李隆基的态度,闭目养神呢。

被宇文融的嘀咕声搞得心烦意乱。

宇文融输出稳定:“我给陛下写了奏折,也不知道能不能行。”

“唉,我第一次因为这些事谏言呢,不知道陛下会不会听进去。”

“李公,李公你说句话啊。”

李林甫睁眼了,说话了:“闭嘴。”

宇文融:……

李隆基心眼很坏,放任众人急的团团转。

满朝文武急了一天,李隆基气完全顺了,他神清气爽,甚至有几分志得意满,他觉得差不多了。

次日上朝的时候,在朝臣你一言我一语,炮火猛烈往李隆基这里发射的时候。

李隆基轻飘飘来了一句:“你们还不知道?十八郎他大婚后外任。”

有些脾气在脑子前的愤愤。

外任怎么了?外任就能避免……

外任……

地方好像还挺远……

聪明的都明白了,也纷纷联想到外头那些寿王为娶杨家女茶饭不思的小道消息。

原来那些消息,是真的?

陛下这是想成人之美,不是想占儿媳啊?

李隆基继续翘尾巴:“你们原来不知道,是皇后跟武惠妃一起来求朕赐婚。朕原本是不想到,传出去又得是一桩事儿。“

“唉,但是皇后和贵妃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十八郎和杨家女娘又情投意合,朕实在做不出那棒打鸳鸯的事来,哪成想,朕在你们心里就是如此不堪的形象……”

百官:啊?搞错啦……

他们就是听说十八郎要跟杨玉环大婚,没听说十八郎要外放啊。

若是外放,那杨家女娘跟十八郎都会离开京城,就此淡出陛下的视线。

武惠妃这是,自愿放弃夺嫡啊。

也是,保住一条命尚且不易了,哪里还有心思争呢。

百官沉默了。

他们射向李隆基的炮仗全成了哑炮。

李隆基看着所有人哑口无言的样子,开心坏了。

有人出列,想拿出昨日送来的奏折。

使他们误会了陛下,他们把陛下想的太坏了。

有第一个人,就有第二个人。

李隆基算是小小出了口气,心情都舒畅了很多。

但接下来的“有本启奏”让他笑不出来。

来人表示,找不到李白和杜甫。

李隆基只觉得匪夷所思,怎么会找不到呢?

此人又说,有许多重名。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在听到官府找人的风声后,甚至改名。

这大大增加了找人的难度。

这人继续表示,仅有两个名字,实在是太难找了。

不知祖籍在哪,家住何处,写过什么诗。

偌大的大唐,找人如大海捞针。

找不到正确的人,他们哪里敢往陛下面前带啊。

李隆基内心戚戚,又惆怅起来。

朕的“诗仙”和“诗圣”啊,朕的人才啊,你们究竟在哪里啊,你们出来啊,朕真的很需要你们。

唉,罢了。

李隆基挥挥手散朝了。

朝臣只知道谏他,却不懂他。

他这种才子式皇帝,得需要“诗仙”、“诗圣”这样人的人,来跟他产生点精神共鸣啊。

俗物,都是俗物。

李隆基两手背在身后,摇了摇脑袋,带着贤才难求的郁闷,踢踢踏踏地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

前三十留2分评有红包哦,宝贝们儿童节快乐!

第100章 蜀道难与谪仙人

公元742年。

距离上次天幕出现, 已经过去了八年。

长安,人声鼎沸,繁盛熙攘。

范阳节度使骑马走在人群之中, 哒哒的马蹄沉闷,节度使□□之马沉重的喘息声不时传来。

这马并非赶了多日的路,也没有饿肚子。

实在是它背上背着的人实在是太肥了。

这画面非常可笑, 俨然成了路过之人, 人人都要看一眼的风景。

一匹瘦马之上, 驮着一个小山般的胖子。

马哼哧哼哧地走, 马背上的肉跟着一颠一颠。

这人犹然不觉快累死自己的马,他陷入了沉思。

一边的瘦子开口问:“安胖子,你怎么了?”

安禄山皱眉:“我觉得不大对劲。”

“怎么不对劲了?”

“已经八年了, 我为何才当上范阳节度使?”

“且陛下对我……亲密又不亲密的样子。”

史思明不甚在意:“亲密又不亲密, 这话怎么说?”

他补充:“你又不常驻京城,跟陛下不亲密也是常有的事吧。”

这话并没有打消安禄山的疑虑。

很怪,非常怪。

当年在洛阳,李隆基命人把他放了的时候, 根本不是这个态度。

那时候他能感受到李隆基对他,是热情的, 真诚的, 且有一种莫名的坚定的。

按常理, 他现在已经成为节度使了, 所得的圣宠应当比从前更甚。

可陛下这个热情怎么, 好像还是带自动升降的呢。

罢了。

安禄山把这件事放在了脑后。

还是先去见皇帝汇报工作吧。

这些事情想破头也是想不明白的。

上次来做工作汇报毕竟还是上一次的事, 说不准这次来, 那李隆基的态度就正常了。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