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54)+番外
杜甫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保守一些,不要太过妄自尊大了。
毕竟那是“诗圣”的名号,是提起来,后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
【有人逃了,有人叛国了,但这世上,总还有愿意坚守心里的正义,总还有人守着心中的方寸之地,将圣贤之言铭记于心,字字句句都烙在了血肉中。】
这话让所有人心中为之一振。
他们想看到的,正是这样的画面!
李隆基喟然叹曰:“果然,我大唐还是有忠义之辈的!”
萧崇高声道:“好!”
他的一声道好,引无数人应和。
自安史之乱开始,他们看着帝王昏庸,看着逆贼安禄山一点点张开自己的血盆大口,看着大唐一点点揭开那裹在其上,欺骗众人的华丽锦布。
他们心里逐渐产生了落差,他们开始愤怒,开始无力,开始叹息。
将他们包裹起来的天幕,像是一并将他们所有人都真实拉进去一样,所有人都站在一边,亲眼目睹安史之乱一点点发生。
可他们就站在这里,不能做任何事情去扭转天幕之中的一切。
现在,天幕说,有人守着心中的正义,有人守着方寸之地,有人愿意保卫他们的家园,这如何能不让他们振奋?
这是自天幕开始讲安史之乱起,他们听到的第一个利好消息。
现在,他们得看看这群忠心为国的究竟是谁!
天幕中。
皇宫里,宫人太监四散逃开。
大殿空了。
这从来都挤满大臣的殿内,从没有过一时这样空旷过。
洛阳沦陷了,而这皇宫大殿中,也就剩下两个人了。
只有两个。
一人拍了拍另一个人的肩膀:“我们,不敌外面逆贼的军队。”
另外一人点头:“是啊。”
可他脸上全无惧色,像是已然下过什么决定一般。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后悔?”
“这世上总有些明知不可为而偏要为之之事,正如我今日必须留下。”
“你不是也留下了吗?”
二人相视一笑。
脸上带着的,是视死如归的笑容。
他们,在践行心中大义,在为他们的盛世大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做最后一件事情。
【在所有人都弃洛阳于不顾的时候,任东京留守的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都留下了。与之一并留下的,还有洛阳城内不愿逃跑的数百残兵。家国大义不仅仅存在于位高者身上,就是最底层的士兵也有赤胆忠心。】
【李憕将洛阳城内为数不多的士兵聚集起来,做最后的抵抗。】
【卢奕为家人们安排好后路,他让自己的夫人以及孩子拿着自己的官印回长安。而他自己,穿戴好官服,做好了与洛阳共存亡的准备。】
[他们真的,我哭死……]
[他们其实在安史之乱里,都没什么姓名的。]
[我只听过睢阳之战,只听过高仙芝封常清,我没有听说过他们。]
[如果我没发现这个视频,他们是不是要泯灭在历史了?]
[历史没有忘记,他们,他们被永远记在了史册上。]
宇文融震惊:“他们……那是必死之路啊。”
李林甫和宇文融一样不甚理解,但是他尽量去理解。
张九龄笑了,但这笑是含着眼泪的。
他因有人忠于大唐而笑,因文官风骨犹在而笑,但他清清楚楚的知道,他们的风骨要用性命去维护。
他在为大唐失去两个忠臣而惋惜。
李隆基往前走了几步,他想努力看到天幕之中那两人的面庞。
可皑皑白雪,只有两个红点十分明晰。
他们甚至连脸都未露。
李隆基又急忙问身边的高力士:“李憕,和卢奕,你可听过?”
东京留守和御史中丞这连个位置上,坐的不是他们。
饶是高力士,也想了想才道:“李憕如今出任清河太守,卢奕……是鄠县县令。”
李隆基心里像是被谁下了狠手揪了一下。
两个忠心为国的忠义之辈,都不再中央,一个是太守,一个,是县令……
高力士看着面前李隆基的神色,心里明晰,要不了多久,这两个人就该升官了。
天幕又换了画面。
场景变了,但皑皑白雪没变。
那身赭红色官服的人被绑了起来,被逆贼像丢垃圾一样扔在地上。
“降还是不降?”
安禄山坐在众人给他搬来的椅子上,居高临下,笑意满满看着满脸尘土,狼狈不堪那人。
“你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谋反,狼子野心,其心可诛!你这狼心狗肺之人,人人得而诛之!”
安禄山笑意顿失。
他伸手要来了鞭子,一鞭鞭抽在了那人的身上。
血水浸湿赭红色的官服,两种红色混在一起,不分彼此,只有地面一层白雪上的斑斑血迹,证明此时这人身上满是伤痕。
“用你伪朝的职位侮辱我……”
他重重吐出一口血沫。
“李唐皇室顺应天道,是为顺,而你安禄山,自始至终都改变不了逆贼的称号,这是逆!我死了,后面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唐士兵和官员。”
安禄山脸色阴沉:“你不怕我杀了你?”
“我死了,我的节气还在,我为什么要怕?”
“节气,能当屁吃?既然不想活,你就去死吧。”
安禄山冷冷狞笑,将手里的鞭换成了刀,斩下那人的头颅。
天上皑皑白雪簌簌落下,整个皇城都被盖上了一层白布。
他一身赭红色的官服在雪中分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