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38)+番外
炫耀的呦。
张说恨恨将头别过一边,不再看姚崇。
虽然天幕替他证实了史书抹黑之事并非他所为,但李隆基越想越觉得不自在,连带着对于毁了婉儿墓这件事都产生了不自信。
这政治惩戒的政治性行为不会让天下文人都误会吧?
他可是废了好大的劲去扭转上次天幕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回天幕产生的负面影响能小一分,就是替他省一分力气。
李隆基垂眸思索着。
【这篇墓志铭的出土,已经可以证明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关系匪浅了。我在看资料的时候,还查到了一些佐证。】
【这其中之一就是上官婉儿之墓的遗址。】
【首先,第一个疑点是上官婉儿作为唐高宗的才人,唐中宗的昭容,却没有跟随帝王下葬帝陵。不过这里也有人认为,上官婉儿只有嫔妃之名,并未有嫔妃之实,所以未葬在帝陵。】
【不过还有另外一个疑点。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专掌起草诏令,又拜为昭容,深得信任,因此她祖父一案也得到了平反,上官仪与上官庭芝得追赠,而婉儿也借机会改葬了祖先。】
【奇怪的是,婉儿死后没有葬在祖籍。】
弹幕已经有人开始着急了。
【急急急我是急急国王,快告诉我为什么。】
【婉儿究竟葬在了哪里啊?】
【我不太熟悉这段历史啊,能不能来个懂的给我剧透一下啊。】
【楼上我知道,是在洪渎原。】
【洪渎原怎么了?有什么特别的吗?这里和太平公主究竟有什么关系啊?】
【和太平公主的墓有关系?可是我记得不是至今都未发现太平公主的墓吗?】
【主播快别卖关子了,快说吧。】
李隆基知道上官婉儿被葬在哪里,他不着急听答案。
他只求天幕不要再说些什么不利于他的话了。
李隆基整个人表面上十分淡定,其实内心小人儿在疯狂祈祷着。
【我们在最开始就讲到,上官婉儿的墓是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现的。这个地方在古代,被叫做洪渎原,在唐代,这是贵族高等墓葬区。】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看看洪渎原还葬了些什么人。】
【太平公主的姥姥的安葬地在洪渎原。】
【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的安葬地在洪渎原。】
【太平公主的第二女,万泉县主的安葬地在洪渎原。】
【上官婉儿的安葬地,也在洪渎原。】
【作者有话要说】
“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并序》
“归葬于长安之洪渎原。”——《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
“即以其年庚午闰九月辛丑朔廿一日辛酉,迁座于雍州咸阳县之洪渎原郑恭王旧茔之左。”——《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并序)》
薛绍墓志铭没有公布,但纪录片有提到葬在洪渎原。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关于这个家族墓地是有些争议的说法。有些人认为离上官婉儿墓最近的是李隆基外公外婆的墓,不存在太平公主的家族墓地。但为婉儿写墓志铭的是太平,至于墓地选址,我认为和太平也有很大的关系。李隆基毁了婉儿的墓,要是让他选址,肯定不给婉儿这么好的地方,说不定墓都不给她(小声bibi)
大家理性探讨,不要吵架哦~
第22章 (视频) 她们每个人都像婉儿
长安城众人议论纷纷。
“太平公主将上官婉儿葬在了自己的家族墓地?”
“是啊,来自千年之后的神音都说了,不会有错的。”
“这正是能说明二人之关系甚好啊!”
“如此感情,令人动容!”
更有些书生诗人为此情谊感动,伸手便要寻找笔墨,大展才情,一抒诗性。
【朋友们,有点子好磕啊?】
【把婉儿带到自己的家族墓地,怎么看都有种好朋友带闺蜜回家吃饭的感觉啊?】
【捂脸,这是见家长吗?】
【啊啊啊,婉平得是真的!】
【她们不是真的,我就是假的。】
【女子间真挚美好的,惺惺相惜的情谊,永远令人动容。】
天幕上飞快弹出的弹幕,每一条都像会叫的尖叫鸡。
众人看着天幕上满屏的尖叫鸡,恍恍惚惚。
姚崇发问:“后人们,为何如此激动?”
“太平公主为上官婉儿选了个墓地,真的让她们如此激动吗?”
张说摇头表示不懂:“这个好磕是何意?磕头吗?”
姚崇也摇头,他几十年的阅历,读了成千上万本书,都没见过这个词。
二人齐齐看向了李隆基。
莫非是陛下还做了些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但是后人知道的事情,所以才让后人听到此消息如此激动?
陛下又背着他们干了什么坏事?
李隆基瞬间明白了他们眼神是何意思,他像一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一下子就奓起来:“看朕作甚!朕也不知道。”
【如果每个女人都心胸开阔,哪里都有这种惺惺相惜的感情。】
【要我说女人就该走出来看天大地大。】
【像古代把一群女人圈在一个后宫里头,每天只能看到那点地方,生活重心只能围绕着男人转,哪有不疯的。】
【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
【别看现在那些穿越小说盛行,大家都穿越回去当嫔妃,要是让我穿越,我指定不去后宫。】
【你真别说,后宫算计来算计去的,让我回去我活不过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