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16)+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张巡总觉得自己很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治理睢阳也是得心应手。

这日,有一人扣响了太守府的大门。

这人络塞胡须,手拿一杆红缨长枪,肩上背着的,是一把看着就有几十斤沉的弓箭。

他一身粗麻布衣,风尘仆仆。

此人看着并非是个寻常人。

守门的侍卫不敢怠慢,一溜烟跑去找太守张巡了。

张巡本是不以为意:“有人求见?可有说是何姓名?”

侍卫一拍脑袋。

坏了,忘记问名字了!

他找补着,为张巡描述那人的妆容。

随着侍卫的描述,张巡脑海之中慢慢出现了一人的身影。

他原本是坐着的,后来激动地站起身来。

会七十二路枪法,精通骑射的,除了那人,没有旁人!

张巡甚至没有听完侍卫的话,快步往太守府门前走过去。

侍卫嘀咕:“果然是有身份啊,太守都不让接引过来,自己亲自去迎了。”

太守府门前,仅仅一门槛之隔。

那风尘仆仆的赶路人听到了脚步,转身。

二人视线就这样隔空交汇。

赶路人爽快地笑了,他双手抱拳行礼,朗声道:“在下南霁云,久闻张太守贤名,特来入太守麾下!太守可唤我南八。”

南八,南八。

这一辈子,张巡在睢阳,又等来了铁骨铮铮的南霁云!

不仅是南霁云。

在张巡任睢阳太守的时候,陆陆续续,有多人来投奔睢阳太守。

这些人有的是只身一人,有的是拖家带口。

睢阳像是有什么感召一般,引这些人前仆后继往这座小城来。

而投奔张巡之人,除了张巡与南霁云,一共三十六人。

上一辈子死守睢阳,拒不投降的三十七个高级将领,又重新奔赴张巡麾下。

而在张巡太守任职期满,调任都督的时候,这三十七人依旧跟随张巡。

他们认的不是睢阳太守,他们认的,是睢阳张巡。

自此,三十七猛将之名渐渐传了出去,他们在睢阳启航,不仅守卫睢阳,更深入边境,守卫整个大唐。

这一世,他们重新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三十七猛将之威名不仅被大唐百姓记在了心上,更是永远刻在了历史之上。

-

“陛下,臣想为手下几个将士求个官职。”

“哦?几个将士?”

“不多,不多,也就五百来个吧……”

大殿上,是安禄山嬉皮笑脸的丑恶嘴脸。

他在笑,李隆基也跟着一块笑。

李隆基难得有这样的笑容。

如沐春风一般,像是在看自己的亲儿子。

安禄山感受到了这种亲儿子般的目光。

他心里越发笃定天幕说的是对的。

没错,正是这样的,看儿子一样的眼光!

这样的视线让安禄山几乎就觉得自己是唯一的宠臣了。

原先来京城之前的忐忑不安与焦虑,就在李隆基和风细雨的声音中慢慢消失了。

安禄山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他盘算着,不仅要把空白委任状拿到手,还要把战马搞回去。

“你倒是真敢开口。”

李隆基像是变了个人,不再用笑脸对安禄山了。

原是想看看安禄山是否真的有了谋反之心,现在看来,天幕上的他与现在的他没有两样。

都是一样的觊觎大唐江山,妄想着挑动战乱。

“捆起来。”

李隆基没半句废话。

于是周围埋伏好的士兵蜂拥而上,将安禄山给牵制住了。

安禄山傻眼了。

现在李隆基有经验了,在安禄山叫唤冤屈之前就命人赌住了他的嘴。

李隆基一点都不想看到这个大腹便便的逆贼。

将士们也有眼力见,即刻就将安禄山扭送到了大牢。

至于李隆基为何不现在杀了安禄山……

万一杀了安禄山那个脏东西,天幕就消失了,那可如何是好?

李隆基慎重稳妥,决定先把安禄山捆起来。

想了想接下来出现的天幕,李隆基心情很好。

他还得瞧瞧诗仙诗圣呢!

距离上次天幕结束已经过去多日了。

李隆基每日都得出来溜达溜达,这溜达啊,不看景色,就往天上看。

好像天上能掉钱一样。

高力士很焦心。

陛下走路不看脚下,摔坏了可怎么办?

李隆基不管这些,他边仰头边嘀咕:“怎么回事呢?天幕不是说了,那个视频啊很快就上传了,怎么还不传上来。”

“快传啊,朕急着看呢。”

自从知道天幕下次要讲的就是“诗仙”与“诗圣”之后,李隆基是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

已经上了年纪的李隆基像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午夜档偶像剧的小年轻人,抓耳挠腮。

“陛下莫急,再等等,约莫就能等出来了。”

“就是等不到天幕,那派出去寻李白的人也该有消息带回来了。”

李隆基觉得高力士说的很是。

他得问问去。

就是寻不到,他多问问,也能给他们写紧迫感,让他们抓紧努力找李白。

就在这时,天上重新积聚起阴云。

熟悉的光晕又出现了。

李隆基激动坏了。

“是不是天幕来了?”

【想必大家都听过诗仙李白的大名吧?】

【余光中有一首诗,叫《寻李白》,里面有这样一段:“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隆基几乎破音:“快,上朝了,上朝了!让他们进宫,一起来看李白了!!”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