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24)+番外
但他还记得,这都是杜甫所作的诗。
杜甫在长安虽然过着郁郁不得志的日子,但是长安的繁华倒是一天都没落下看啊。
这不,很写实的长安风貌!
“杜甫在长安许久,也看过了长安的繁荣,这应当是赞歌。”
宇文融说得理所当然。
但韩休持反对意见:“这诗是杜甫不得仕途之路而作,诗人那时候的心境是不足以支撑他作此诗的。”
张九龄也有不一样的观点:“《春夜喜雨》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既然是同一时期写的,想必杜甫不会是狭隘之人。”
宇文融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宰相的认可,得意对韩休扬眉。
但很快,张九龄也把宇文融的观点给否定了:“但这也并不像赞歌,如此纪实,倒有点……讽喻诗的感觉。”
【这样成群的侍女可不是《丽人行》的主角,杜甫想用侍女引出的,是这队伍之中的主角,杨氏家族的姐妹。】
【这群侍女后面坐在轿中的,是比侍女们更貌美,穿着更华丽的二位杨氏姐妹。】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确信,这首诗必然不简单。
有官员道:“想必是先纪实,再以前朝作比,进行讽喻。”
“错不了,讽喻诗大多都是如此!”
“我也认可。”
大家纷纷应和。
天幕之上,画面又变了。
二位夫人端坐在桌前,桌上玉盘之中盛放的价值千金的美食,色泽鲜艳,看着就极为美味。
但这样美食却激不起两个夫人的任何食欲。
她们眉眼之中是疲怠懒散。
美人连草草扫了眼桌上的美食,筷子都没动一下,就将视线收回了。
她捏着鼻子,像是在看什么肮脏难以入口之物:“这样的食物,也是能拿出来给我们吃的?”
内廷宦官极有眼力见。
听到这话,马不停蹄就给天子汇报去了。
没多久,这些“不能入口”的饭菜被撤走了。
专为天子做饭的御厨一路奔波赶来,重新掌勺。
没多久,新的饭菜重新端上来,筵席重新开始。
笙箫鼓乐重新奏响,满座宾客举杯畅饮,当真的盛席华筵!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杜甫以杨家两个夫人的饮食为切入点,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杨氏一族的恩宠,以及她们所过的奢靡生活。】
【但杨家所做并不仅仅如此。她们得到的仅仅是皇帝的恩宠吗?她们做的仅仅是不想吃饭,让御厨换一桌饭吗?】
【皇帝的恩宠把杨家的胃口越养越大,杨家从底层一跃而上,嚣张跋扈,不再将天理王法看在眼里。他们想要的越来越多,何止是一餐饭。】
【他们要当街纵马,他们要把马鞭挥向金尊玉贵的公主,他们甚至强抢民宅。】
【虢国夫人看上了韦氏家族约十几亩的旧宅,带侍女霸占了女主人的院子,言笑晏晏开口说要买下韦家宅子,却又让侍从们掀翻了韦家的屋顶,逼得韦家不得已收拾东西搬出去。】
【而这几十亩的老宅,虢国夫人没出一分银子。得到了宅子后她又大兴土木,越规格越礼制,无论是房屋结构之精美,还是屋内陈设的华贵,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尊贵。】
天幕上是闪着金光,金碧辉煌的华丽房屋。
不,这不能说是房屋,这几乎能与皇宫之中的宫殿相媲美。
可此时满朝文武百官只觉得寒风萧瑟。
天幕中是三月艳阳高照的天气,而百官脸上有了雨点落下的触感。
这样的落雨他们是熟悉的。
这是……
这是茅屋前的大雨!
眼前是巍峨壮丽的琼宇。
可所有人脑海之中,全是那在风雨之中飘摇的破旧草堂。
此时此刻,所有人真真正正明白了,为何天幕会说年至天宝,盛世大唐就像是披上了遮羞布,而华丽锦布下爬满了蛆虫。
如注暴雨,伴随雷鸣,在奏一场盛世哀音。
【作者有话要说】
啵啵啵啵,今天也算万更了嗷(开心)。虽然更新量上来了,但是不用担心水哦,知道宝贝们很期待李杜,所以我很担心给写坏了,写一会就要想想遣词是不是合理,码字速度慢了很多,除了休息几乎都在对着电脑。
第125章 兵车行
【丽人之行有的不仅仅是丽人, 这盛席华筵还缺了个主角。】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轩门前,宰相大摇大摆。
他带着桀骜之色, 目空一切,也目空皇权。
一个曾经的落魄小混混,现在踩着锦绣织的毯子, 掀开帐子就进去了。
阳春三月, 微风轻拂, 杨花花瓣簌簌落进江水之中, 飞过的青鸟点缀着瓦蓝的天空。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这是宰相杨国忠!”
有官员笃定道。
“果然啊,正如张公所说, 这就是一篇讽喻诗。”
贺知章道:“这杨花的谐音用的巧妙啊。”
宇文融:“谐音?什么谐音?”
贺知章为他解释:“杨花并非杨花, 而是杨华,杜甫这是用了北魏胡太后私通杨华的典故。”
张九龄点点头:“不错。‘青鸟’一贯是传递情爱的信使,这青鸟和杨国忠一同出现,是在讽刺杨国忠和虢国夫人之间不正当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