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3)+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啧,不应当啊?

奇怪啊,真是怪事儿。

他和姜皎玩的好,确实将他放在了不配于他的官位,他是有些私心,他承认。

但是天幕怎么不提了呢?

为什么就不提了呢?

天幕是不是在点他,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隆基像是挨打多次,但有一次干了坏事没有挨打的熊孩子,提心吊胆的。

他已经决定了,不论天幕是否会把这事儿捅出来,都要给他的好朋友降一降位份了。

要以贤任人,不能再让天幕抓到他哪怕一点点的小辫子!

【第二位大臣是,宋璟。】

张说与姚崇期待的目光又暗淡了下去。

怎么第二也不是他们。

两个人互看了一眼,彼此并不顺眼,甩了甩衣袖。

【之前说的,太平公主去拉拢的大臣就是他,但他为人刚正,又一心惦记政局安稳,认为李隆基有大功于天下,太子之位为李隆基毋庸置疑,所以站在了李隆基那边。】

李隆基心里因为韦安石的逝世有几分不是滋味,同时更是担心朝臣因他此举而与他心生嫌隙。

他连忙开口问:“宋璟如今如何?”

姚崇终于有话讲了,他带着几分欣慰道:“为广州都督,一心为百姓干实事,教百姓烧瓦代竹茅盖房以避火灾,颇有成效!”

李隆基满意了:“好啊!”

这回天幕抓不到他什么小辫子了!

【第三位大臣是,姚崇。】

刚回答完李隆基的姚崇就听到了天幕的提名。

哦?千年后的后人,还知道他姚崇之名。

他站直了身子,理了理未生褶皱的衣冠,顺便分了张说一点点视线。

张说更不爽了。

他生来就是来压他的!

既生姚崇,何生张说!

他当然承认,论干实事的能力,姚崇是比他强那么一点点,但是比文,姚崇自然比不过他。

只是陛下登基初期,需要做实事的人才,张说看得透彻。

但他心中仍旧是不爽的。

张说把自己身子往姚崇更远处挪了挪,看都不愿意看他。

【姚崇干的事情就更刺激了,他和宋璟一起,劝唐睿宗把李隆基的两个哥哥给弄去当刺史,让李隆基的两个弟弟当太子卫队的统帅,太平公主则应该迁到东都洛阳安置。】

【两个哥哥去当刺史,就没人再能威胁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两个弟弟干脆直接化成了李隆基的助力,最后把太平公主再调离长安,这是让李隆基彻底坐稳太子之位。这里可以看出姚崇的政治素养是非常之高的。】

姚崇又暗戳戳看了张说一眼。

那意思,看到了吗,天幕里的后人说了,政治素养,非常之高!

张说看都不看姚崇。

完全不理。

但这并不妨碍姚崇高兴,这是来自后人的肯定!

李隆基回头也给了姚崇一个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干得漂亮!

【第四位大臣就是张说了。】

张说大喜,终于说到他了啊!

张说终于得到机会也有了底气与姚崇对视了,他狠狠看了姚崇一眼。

【张说更直接了,他直接说谗言流窜是为了离间东宫和李旦之心,希望李旦让太子监国,流言一定不攻自破。太子监国啊,这不仅仅是想让李隆基坐稳了位置,还想直接把权力打包送到李隆基的手里。】

【张说维护李隆基,也是出于一些师生情谊的。】

李隆基回头也给了张说一个肯定的眼神。

朕的老师,甚好!

【不得不说,这几个大臣一个比一个猛,一路为李隆基保驾护航。】

此时李隆基身边两位肱股之臣,且这两位大臣在神音口中,皆是一心为国,身怀治国之能的忠臣。

这无疑是考试的时候把答案给他,让他照着抄。

此时他需要担心的,是韦安石的逝世、以及上官婉儿之墓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该感叹的是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我们刚刚说到太平公主利用星象变化,令术士去对李旦说,彗星变动,意味着除旧布新,而象征着皇帝的武仙座星又动了,这是太子应当做皇帝的意思。】

【从古至今,能坐上皇帝位置的猜忌心都很重,李旦这时候才当了两年的皇帝啊,才两年,太子就想当皇帝了?这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啊!】

【推测一下正常的皇帝会做些什么?猜忌自己的儿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要谋权篡位,废黜皇太子!李隆基要面临的是什么,那是灭顶之灾啊!】

【但是事情的发展走向完全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李旦做了什么呢?】

【他听到术士的这番话,直接了当地说:“传德避灾,吾志决矣!”既然天象是这样,那便顺应天象,快快传位给我的儿子吧!我已经决定了,谁都不要来劝我!】

弹幕又炸锅了。

【我直接单手走一个六。】

【这是在整个历史上都石破天惊的举动吧?震惊到我了。】

【你们都在感慨他的举动,而我只感慨李隆基有一个好爹。我也想要。】

【一个好爸爸,少走几十年的弯路。】

【应该提一嘴的是,李旦登上这个皇位也是靠的他儿子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的政变,不过他也确实是千古难遇的奇葩皇帝就是了。】

【能当皇帝的哪个舍得放下手里的权力啊?】

【李旦后期确实也有点不舍得来着,李隆基为了获得权力和打败太平公主,不是又发动了一次政变嘛……小声哔哔。】

【但是单看这里,不妨碍他是一个好爸爸!】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