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40)+番外

作者: 九沓 阅读记录

他并不擅于交际,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过去听一耳朵。

“《短歌行》啊!就李白写的那首。”

“哈哈哈哈,恐怕有许多人都是为着这首《短歌行》来的吧。”

杜甫隐在人群之中,悄悄点了点头。

“说来李白这人,倒也奇怪,诗是有名,人却鲜少能看见。”

“这不重要,能听到诗便可,长安常有这样的当红的年轻人,若是人人都要见一见,你那政务可是处理不完了。”

“我知道。”

有人从听到谈话内容,从人群里钻出来。

“李白啊,持才傲物,寻常人不入他的眼,他爱喝酒,要寻李白,就酒馆转转。”

日头逐渐攀升到了正头顶,筵席也要开始了。

身穿绫罗织锦的侍女们端着闪着光的玉盘来来往往,桌上是万钱珍馐,杯中的上好佳酿。

可众人视线却大多都不在桌上。

众人皆看着高台,那周身风流倜傥之气的李龟年。

台下隐约骚动起来。

“李龟年!”

“这是李龟年啊!”

“出来了,出来了。”

外头春光正好,寒冬已去,温度回暖,枝头也攀上了花骨朵。

初春正午的光并比刺眼,就这样洒遍了歧王的宅院。

李龟年的声音如泉水流过礁石般淙淙,又如玉珏相碰一样温润。

无论是屋内,还是院里,甚至连初春攀上枝头的花,也皆听得这值千金的嗓音。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

人群之中,杜甫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

声音绕梁,歪过头就能看到极好的春光。

这春光不仅照在了歧王宅院里,更是铺满整个长安城。

这是开元之初。

大唐盛世就在这样充满希望的光晕之中缓缓诞生。

【杜甫回乡之路并不算顺利,但这不顺之中也有偶然遇到的友人,几十年后与友人相逢,让杜甫内心倍感宽慰。这个人就是大唐炙手可热的宫廷乐师,李龟年。】

李隆基眼睛睁地溜圆。

哦吼,这是他的宫廷乐师。

杜甫还跟他的宫廷乐师有关系。

只是看天幕上的画面,杜甫年轻时候在长安并不是什么名人呐。

李隆基自己的宫廷乐师自己知道,能成为皇家的宫廷乐师,出去唱一嗓子,也是很贵的。

但是该说不说,李龟年唱歌是真的很好听。

王维也眨巴眼睛。

哦,熟人,李龟年。

要是诗圣杜甫他确实不是那么熟悉,但是李龟年他认识啊。

天幕还说过,自己的那首《相思》原名就是《江上赠李龟年》,给李龟年写的。

王维想着现在自己跟李龟年倒还是没那样深厚的交情。

但既然能写出“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样的诗句,想来他日后跟李龟年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而此时把天幕当个乐趣看的李龟年睁大了眼睛。

本人突然被q?

原来未来鼎鼎有名的诗圣杜甫年轻的时候还听过他唱的曲子呢。

李龟年下意识嚎了两句,吊吊嗓子。

哦,还是那样的优美动听。

不丢人。

给诗圣听了,不丢人。

李白这下彻底认真起来。

原来未来的诗圣杜甫认识他,并且还是他的粉丝?

这……是能称之为粉丝的吗?

一向不羁的李白总觉得,称呼未来大诗圣为自己的粉丝,多少有些不尊重诗圣了。

可天幕里,那年轻杜甫的眼神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那些得知他身份后,那些小粉丝的目光吗?

想了想乌泱泱的人群,李白摇摇头。

他才不想被人包围着,喝酒可麻烦呢。

天幕换了另一幅画面。

那许久未出现的拄拐老人又重新出现在天幕之上。

拄拐的老人像是听到了什么。

他用着还能听到声音的右耳,仔细分辨着。

这声音甚是熟悉啊。

他加快了脚步,循着声音的方向快步走着。

最终在一棵花树下,看到一个同样佝偻的,苍老的江湖卖艺老人。

这江湖艺人佝偻着身子,连声音里都是饱经风霜的沧桑。

这回的天幕之中没有门庭若市的大宅院,也没有熙攘的人群,更没有穿着绫罗织锦的侍女。

画面上有的,也仅仅是那枝头的花。

花不再是那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样的阳光之下,一阵微风轻拂,就能将已有残态的花簌簌吹下。

一地的花瓣。

杜甫眼里像是有了一整个朝代的时间那样长的画面。

如烟往事在灰烬之中又重新恢复出往日的模样。

杜甫又想起了几十年前门庭若市的歧王宅院,想起了那声音如淙淙流水的宫廷乐师,李龟年。

彼时的李龟年,一首曲子,千金难买。

而现在的李龟年已沦落为街头卖艺的艺人,靠着散碎的铜钱过生活。

那场安史之乱,到底也冲碎了李龟年的人生。

【这时候的杜甫已经五十多岁了,李龟年只比杜甫更老。】

【暮春时节,落英缤纷,两个老人之间就仅仅是几步路的距离,但此时的两个人都心知肚明,这几步路的距离要用几十年的时间去跨越。】

【久别重逢,这或许应当是一副美好的图景,但是此时的杜甫潦倒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曾经炙手可热的宫廷乐师李龟年,也已经沦为卖艺老人。】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夏夜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