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42)+番外
“对,当神仙,去神仙堆里,当大官儿!”
杜甫随着众人一同看满城的飞雪。
无尽情绪在他心中一点点蔓延过后,杜甫顿然生出说不出的迷茫。
他来这人世一遭,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完不成自己的抱负。
他就像是一个落魄的老人,颠沛流离,于大唐甚至都没有什么益处。
所以他这样无用之人,为何要来这世上呢?
【杜甫在诗歌上有着极为卓越而深远的影响。杜甫高举现实主义精神,而此后高举现实主义旗帜的诗人莫不以杜甫为师。】
【中唐又一伟大诗人白居易,继承了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就是经由杜诗的启发后,而形成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而白居易之后,更有晚唐的皮日休、杜荀鹤等人再一次接过现实主义的火炬,继承了杜甫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流派。】
【杜甫的远远不止影响了大唐,他更是影响了唐之后的宋代。“江西诗派”因杜甫而建,他们奉杜甫为诗派之祖。】
【杜甫的爱国精神更是被永远传递了下去。】
【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曾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他被囚三年誓死不屈,带着杜甫的精神,他真正做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一代人都读杜甫,每一代人都学杜诗。而杜甫的光辉历经一千多年仍旧无比璀璨。】
天幕中是二十一世纪的画面。
画面中,几岁稚儿牙牙学语。
他们人人手中皆捧着《唐诗三百首》,人人口中皆念着所有人耳熟能详的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他们现在背《春夜喜雨》,但此后这些孩子们会慢慢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少年豪情;
会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家国情怀;
会感受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无奈心酸;
而最终,这所有的感情都会化成一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人皆读杜诗,人人皆懂杜甫,人人皆继承杜甫之精神。】
杜甫始终觉得自己颠沛一生,甚是无用。
何为有用,何为无用。
人生而在世,就必当存有意义。
此时天幕下的杜甫看着千年后的世界,早已泪流满面。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肯定不会猜到我半夜更新。在你们睡着的时候偷偷码字,然后偷偷更新……
第132章 杜甫:李白,想他想他还是想他
长安城内的所有人都看着天幕, 他们在看后人读杜甫的诗,在看杜甫对每一个朝代的影响。
“杜甫就是一个点燃火炬的人,之后每个朝代都有人把这火炬给接过去。”
“这就是所谓的薪火相传吧?”
“若能得杜甫之成就, 就是碌碌无为一生,又哪里有什么缺憾呢?”
“哎,话不是这样说的, 就是没有杜甫这样伟大的成就, 我们难道还白活了不成?”
“再说了, 这世上也就只出了一个诗圣杜甫罢了, 我们这样的凡人,哪里能跟诗圣杜甫相提并论呢?”
在酒馆角落的杜甫听到了周围不断的惊呼声,赞扬声。
他先是小小的啜泣, 接着这哭声越发大起来, 几乎快抑制不住。
周围有文人墨客注意到了角落里把自己的腰弯成虾米的杜甫,叹息了一声,从怀中掏出帕子走上前,把擦眼泪的东西放在他面前。
文人嘛, 大多是感性的,他也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 他看到这样的天幕也出了不少的眼泪。
他理解。
“这位公子也是觉得自己一生碌碌无为无甚作用吧?大可不必如此认为, 或许你就是下一个杜甫呢, 碌碌无为一生又算什么, 你的诗在千百年后, 得有千人传万人说呢。”
尽管面前人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连脸都没抬, 但路人并不在意。
哭的惨着呢, 羞于见人嘛。
这句你的诗在千百年后得有千人传万人说, 又瞬间击中了杜甫的泪腺。
他刚擦好的眼泪又喷出来了。
这下旁边的人可慌了。
怎么回事?这是自觉得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杜甫的文学成就,所以难过的哭了。
路人顿时懊恼起来,拍了拍自己的嘴巴。
唉,你这张臭嘴巴,把人家又弄哭了。
路人找补着:“就是难以企及杜甫的文学成就,能把这一生过完也已然是活着的意义,莫要太苛责自己了。”
“况且,况且我们生活在大唐啊,你别看天幕说的那么唬人,但是现实跟天幕可完全不一样,现实里头没有那些阻碍你建功立业的拦路石。”
杜甫依旧在掉眼泪。
路人咬咬牙,拿出了自己的丑事。
“你看我,我科考三次都没中呢,我也不灰心,现在政治清明,皇帝贤明,那考上的确实都比我厉害,我承认。不过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考上的,毕竟现在那官场的职位逐渐多了起来,这些职位也都开放着。说到科举,你总不能比我更差吧?”
杜甫:呜呜呜……
路人一拍大腿,坏了,还真比我差。
路人继续尝试找补:“就是考不上也没事,当不了官回去种地呗,过安逸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现在赋税也不重,更不用担心吃不上饭,攒点余钱,就做点买卖,也能有出息,是吧?”
杜甫:呜呜呜……
路人尴尬坏了。
这还是一个一门心思想考取功名的,那自己的这番话不是戳人肺管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