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47)+番外
偶像写给他的诗,现在被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样不好。
天幕画面又变,诗的前两句也一并出来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杜甫继续兴奋:现在这首诗是完整的了!
百官赞美之言像不要钱往外撒:“春末杨花落尽,子规啼鸣,这景也极美!”
“不错,这景里愁意已然很是突出了,配上后半句,整首诗的意境瞬间就出来了。”
细心的张九龄觉得怪怪的:“这个龙标,是杜甫吗?你们在刚刚讲杜甫的天幕之中,也有听过杜甫在龙标任职?”
兴奋的百官脸上的笑意还没收住,就呆在哪里。
是啊,龙标龙标,可只听天幕说过杜甫叫杜拾遗,没听说杜甫叫杜龙标啊……
宇文融挠挠头:“我们弄错啦?”
百官面面相觑。
刚刚还在为这跨世纪的伟大友情而激动,现在好了,激动错了。
白激动。
没有确定的事情,还是不能轻易下定论,李隆基开口:“且再看看天幕怎么说吧。”
李隆基是个爱才的帝王,《全唐诗》里仅仅只有一首帝王诗,那就是李隆基的,所以他私心里还是希望看到这两个天才有交集的。
就在杜甫兴致勃勃背李白诗的时候,天幕画面又变了变。
这回画面停在了诗的标题上。
于是那被放大数倍的标题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左迁龙标……
王昌龄……
王龙标……
王维挠头,这是李白给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写的。
这事闹的,原来是个乌龙。
李白恍然,原来是给另一个友人写的,不是杜甫。
此时李白心里生出小小的愧疚。
想了想若此时杜甫也正在看着天幕,该伤心了吧?
杜甫碎碎念背诗的嘴巴停住了。
他的脸从激动的红,变成了尴尬地红。
偏旁边碎嘴子伸长脑袋,把脑袋放在杜甫面前:“嘿,你怎么了?”
杜甫摇摇头,带着失望道:“没事。”
李白游遍名山大川,好友众多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情。
给好友写送别诗,这很正常。
百官了悟,这哪里是什么杜龙标,这是王龙标啊。
宇文融嘴巴像个漏勺,有什么说什么:“肯定会有给杜甫的回诗吧?我觉得得有,毕竟杜甫写了那么一,二,三,四……那么多首呢,是吧?”
有一半的官员跟着一起点头。
没错,要是杜甫给他们写那么多首诗,他们半夜不睡觉都得爬起来写回诗。
但像王昌龄贺知章这类已经摸清天幕脾性的,却沉默不言。
他们对此并不持有乐观的态度。
天幕上,又是一身白衣的李白。
李白这回不写诗了,他就站在黄河边的黄鹤楼,遥遥地向着河中的小舟挥手。
百姓再一次议论起来。
“这回是送杜甫的吧?”
“不要太乐观。”
“你别管,我就觉得诗仙诗圣就该是好朋友!”
“是啊,我也觉得他们看着像是认识的。”
杜甫听到周围人的话,脸更红了。
他现在寂寂无名,还不认识李白呢。
而且杜甫觉得这也不是在送他,这大约是在送孟浩然。
他偶像在多年前就写过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他记得清清楚楚呢。
当时他还很羡慕李孟二人之间的友情,想着若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同诗仙结识就好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百官叹气:“也不是给诗圣的。”
百姓唏嘘:“嗨呀,又猜错了!”
但是众人并没有唉声叹气很久,因为天幕又出现了新的画面。
未见画面,先闻其声。
“太白,太白,且等等,莫要开船……”
哒哒的跑步声传来,天幕上是另一个新的面孔。
随着这哒哒的脚步,还有一阵淳朴的歌声传来。
周围桃花花瓣簌簌落下,打着旋落在水面之上,当真是一番绝美之景。
众人伸长脖子:“这回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先放上来一点,我去吃口饭接着写,之前一直在捋李白单人部分的大纲找切入点,不出意外不会卡文了!今天至少还有六千多(觅食ing)
第134章 站在天上写诗,那可不就是谪仙人吗
宇文融瘪瘪嘴:“别管是谁, 我觉得这回要是有诗,肯定还是不给杜甫。”
刚刚押错了宝,他现在非常悔恨。
他已经确定了, 诗圣就是诗仙的第一迷弟。
真不知道为什么诗圣那么喜欢诗仙,那可是响当当的诗圣啊。
文武百官:宇文融说的对。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尽管杜甫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真正看到天幕的时候, 他还是有一些些失望。
这失望是在所难免的。
毕竟有哪个粉丝会拒绝偶像的to签呢。
不知为何, 李白心虚更甚。
他一贯走南闯北的,但却从来没有意思到自己的朋友是如此之多。此时看到天幕接连放了三个画面,都不是自己给杜甫回诗的画面, 他顿觉得有些辜负了杜甫的心意。
李白叹息, 更坚定了要找到杜甫,然后与杜甫同游的心。
【杜甫给李白写的诗实在很多,春天想李白,冬天想李白, 一年四季都要想李白,做梦也想, 在别人宴会喝醉了也得想, 跟李白出去玩也得炫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