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470)+番外
李白印证了心中的猜想。面前之人就是自己想要结识的诗圣,李白果断邀请道:“在下有游历梁宋之心,不知子美可愿同行?”
这是,杜甫慢慢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他心中如万千礼花于漆黑之夜瞬间燃放,满目绚烂。
“自然愿意。”
呆坐在一边的变成了碎嘴子。
他像是被抽了脑干,傻坐在那里,几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杜甫,杜甫,他小杜小杜叫了半天的人,竟是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
他真是个呆子,他都干了什么啊?!
他竟想过跟自己的偶像绝交?
而此时,听了李隆基吩咐而在这酒馆蹲守李白多日的侍卫翻身上马,即刻回宫将这件事禀报给李隆基。
在众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李杜二人走出酒馆。
酒馆前拴着几匹骏马,李白掏出金锭,对马贩道:“这些钱,能买你两匹马吗?”
小贩哪看过这么多的钱,脑袋宕机地点头:“可以,可以。”
杜甫被李白带着,生平头一次豪爽干脆,说走就走。
李杜见面如石破天惊,整个酒馆的人都沸腾了。
就在这小小的酒馆,就在刚才,发生了一场世纪性的会面!
不断有人往这酒馆附近挤着:“杜甫,诗圣杜甫!”
“李白也在这,那可是谪仙人啊!”
“让我来沾沾仙人身上的仙气!”
“啊啊啊啊,能同时见到这二人,我此生无憾啊!”
碎嘴子慌慌张张跑出酒馆,费劲地从人群之中挤出半个身子。
两匹骏马已经撒蹄。
碎嘴子对着那黑色的身影声音喊道:“偶像,我叫白季庚,你记住啦,我叫白季庚!”
杜甫一手执缰绳,一手高高举起,他回头,正对着白季庚的方向:“我记住了,你叫白季庚!”
而此时的少年白季庚并不知道,十二年后的他,擢明经第,不再是别人口中那个无用之人。
而他的的儿子白居易,接过杜甫手中的现实主义火炬,将现实之光永永远远传承了下去。
李白骑着高头骏马高歌,杜甫就在他身侧,与他并驾。
他们二人面前,是大唐的名山大川,他们身后,是熙攘繁盛的长安。
不知是谁开口念了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接着无数百姓被这氛围感染着,高声呼喊:“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在高声呼喊,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李杜送行。
李白不仅是李白,李白更是盛唐的符号。
他昂扬,自信,开阔,进取。
而李白的精神就在这千人齐颂“我辈岂是蓬蒿人”之中蔓延开了。
大唐人,无论是朝廷高官,还是寻常百姓,都不是平庸之人。
诚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大唐每一个百姓,都在为他们的时代,尽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
马蹄之声渐行渐远。
天幕中的李白奉诏进京,长安成了困住他的囚笼。
而如今,困于笼中的大鹏鸟最终还是振翅高飞,李白又成了那个“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
听着百姓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喊,李白朗声大笑。
他高喊着:“此后十人是李白,百人是李白,千千万万的人,都是李太白!”
李白骑马消失在天边,他像是要去天上,于九天星河之中饱蘸墨水。
而他执笔扬手挥洒之间,大唐太平盛世,尽现眼前。
第143章 番外1 李白杜甫篇
“子美。”
“子美?”
“子美!”
李白人未到, 声先至。
杜甫喜滋滋看着手里的诗,对李白的呼喊充耳不闻。
现在他与偶像同游,偶像写的诗, 他可以第一时间来看。
是的,第一时间,并且只有他能第一时间看到。
杜甫胸中生出我有你们都没有的一种快乐。
偶像和偶像的诗放在一起, 那当然是偶像的诗重要啦。
李白上来揽上杜甫的肩膀, 哥俩好地开口道:“今日同季真喝酒, 你也去。”
杜甫喜滋滋的笑容垮了大半。
怎么又要喝酒。
天幕里的他喝酒是因为愁, 可他现在愁无可愁啊?
要是喝一顿两顿的,这倒也没什么,什么样的身子经得起每日宿醉啊?
李太白这一个能喝的人就已经够他喝一壶的了, 更别说酒席上还有贺知章这个跟李白一样的酒蒙子。
他们俩是怎么遇到的啊, 是喝酒遇到的啊。
杜甫昨日已经经历过了宿醉的头晕目眩,今日他态度坚决摇头拒绝了这场酒局。
今天这酒要是喝下去,明天能不能爬起来跟他们两个人爬山都是两说。
李白摇头叹息,一副我就知道肯定如此的模样。
接着他从后面伸手召了召。
于是门外贺知章朗声喊着“子美”, 拄着拐杖就来了。
他已经退休了,不再被朝廷上的俗世缠身, 在回乡后没多久, 就收到了李白前来拜访的消息。
他实在是喜不自胜。
呼朋唤友大摆宴席, 将李杜二人介绍给了周围认识的所有人。
但现在谁人不知晓李杜二人的大名啊?
贺知章哪里是办宴会呦, 那是跟他们炫耀去了。
一向将贺知章引为至交的几个朋友, 现在看到贺知章红润的面庞, 只觉得酸唧唧的。
大名鼎鼎的诗仙, 是贺知章发现的, 李杜二人, 是贺知章的至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