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52)+番外
但姚崇不管,姚崇觉得自己与李隆基一道开辟长安盛世,已然是非常人之所能做到的。
姚崇也没有问齐澣,他和杜如晦这样的开国宰相比怎么样,毕竟他辅佐的李隆基,尚且没有开国之能。
他说的是管仲和晏婴,这还不行吗?
这当然行了。
姚崇就这样期待地看着齐澣。
齐澣眉毛微微拧起。
他不知道姚大人是不是觉得自己能比得过,但是就他而言,他觉得是不能的。
齐澣耿直道:“管仲和晏婴制定的政令,虽然没有传之后世,长远地影响后代,但是他们尚且在世的时候,他们所制作的政令却是被始终奉行着的。”
“姚大人这政令,一直在变啊……”
姚崇本以为能获得夸奖,哪怕没有一箩筐,是不是也得有寥寥几句。
没想到连这几句都夸奖都没有听到。
齐澣继续耿直:“所以我认为,姚大人比之管仲和晏婴尚且还有一定的差距。”
姚崇也跟着皱了皱眉,觉得这话有些不中听:“那你既然这么说,应该能总结出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宰相吧?”
齐澣搜肠刮肚,最终灵光一闪,想到了天幕曾经说的话:“救时之相。”
这词被他越品越是味道。
对啊,这十分贴切啊!
于是齐澣继续肯定道:“没错,我认为救时之相与姚大人十分贴合。”
姚崇将这个词在心里反复咀嚼,也认为好,刚刚的一些不快顺势被抛在脑后,他重新举杯:“好!救时之相,也很难得啊!”
这顿饭总体上吃的也算欢快。姚崇与齐澣一并吃完饭后,天色便晚了下来,约莫不久坊市便要关闭。
二人相互作别,各回各家。
姚崇喝了不少酒,眼已有些昏昏。
忽明忽暗的路灯下,他总觉得前面那个矮矮瘦瘦的人有些眼熟。
“啧。”
姚崇闭了闭眼,又重新张开眼睛。
“嗯,更熟悉了,不是幻觉。”
只见一肚大腰圆的胡人与一矮瘦文官站在胡玉楼门前,酒饱饭足的模样。
这不是他手底下的小吏,赵诲吗?!
哦呦呦,干嘛呢?
姚崇好奇,又觉得这看起来不像普通的事,于是他带着一点听人墙根的羞耻,往前近了几步。
前面二人的谈话便顺着风往姚崇耳朵里飘了。
高胖子道:“大人,此次皆靠你了!”
矮瘦子摸了摸与胡人肚子一样圆滚的腰包,一张脸笑出了褶子:“好说好说,有我赵大人在,包管事事都给你办的妥帖!”
两个人进行了一番亲切的交流之后,都相当满意,拉拉手勾勾肩表示哥俩关系好后,便预备各自回家。
姚崇跟在赵诲的身后,一双眼睛凝视着他。
收了点小恩小惠?
他步子迈地快了起来,打算上前说说他。
赵诲手就没从自己的腰包放下来过,他摸着鼓鼓囊囊,坚硬的银子珠宝,在亮堂的圆日之下,笑地见牙不见眼。
“嘿嘿,嘿嘿嘿……”
突然一只手,轻轻拍打了他的肩。
赵诲缓缓转头,视线之中,他肩上的手皱纹横生,且骨瘦如柴。
这是什么?快天黑了,该不会是招什么了吧?
他哆嗦着自己的嘴唇,摸出自己鼓鼓囊囊的腰包,老老实实放在了这身后不知是什么的手里。
“你这是作何?我不要这些。”
赵诲听到后,心放下一半。
没有事,没有事,是人,是活着的人。
但这声音,怎么这么熟悉啊?
赵诲转头,他的顶头上司,姚崇那张脸就这么出现在他的眼前。
赵诲吓破了胆子,拽着那堆银子,非要往他手里送:“姚大人,我不敢了,我再也不敢了!”
他双膝一软,甚至想跪地邦邦磕几个响头。
姚崇最终还是没有要那金银。
他迟疑着,最终道:“切莫要过分了。”
说完转身离开了。
喜欢钱,人之常情,他可以理解。更何况赵诲平日里没少帮他的忙,让他往东,他不会往西,让他往北,他不会往南。
用的实在顺手。
更何况,这赵诲对他是忠心耿耿,从不干背叛他之事。
有点缺点便有点缺点吧。
都是自己人。
赵诲没想到被顶头上司抓包贪污之后,还有命活下来。
他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有这好事儿?
那是不是说明,之后小小地,再收一些下头人的孝敬,也是无妨的?
姚大人都说了嘛,莫要过分了。
他收着少到不能再少的孝敬,算更过分吗?
根本不算。
“嘿嘿,嘿嘿嘿……”
赵诲不久前被吓出的一脑门子虚汗还没干,便傻笑起来了。
真好啊,真好。
这世界上还有什么能比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下级摸鱼捞金还快乐的。
赵诲长吁一口气,喟然道:“好啊!”
上司划水,他们下头办事儿的人,才有鱼可摸啊。
好,真好!
夜幕降临,坊市之间,所有的人都回家了。六百声的“闭门鼓”自第一声开始敲响,响彻长安城的上空。
此时的姚崇在家,喝着妻子端上来的醒酒汤,胸中志得意满,闭目养神。
赵诲也到了家,看着那一小堆的金银,笑意散都散不去,这下他可以长久地敛财了!
张说也在家,他因为早朝被姚崇怼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已经气了一整天了。
皇城中除了已经睡觉的众位嫔妃,还多了一个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