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85)+番外
这下穷人对自己这里的地方官更不满意了。
他们议论纷纷,甚至背地里偷偷指指点点。
“哎呀呀,看看人家啊,看看啊!”
“大家都是地方官,怎么差距就那么大。”
“要不怎么说人家宋大人能当宰相呢,就我们这里的那个,没用。”
“一辈子当不了宰相。”
“就是没用。”
这时也深受火灾之害地区的父母官儿陷入沉思。
有些心为百姓但力不从心的官儿扼腕叹息。
真没用啊,他真没用,当时就知道读书了,区区造瓦造房子,怎可不会!
在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后悔之后,他们开始寻找解决之法。
是不是该找人去北方学点儿什么造瓦的技术?
天幕的话把全天下学子的思路都给打开了。
现在当官儿技术要求都这么高了?
想搞出一点儿政绩,光靠读书是不行了?
有书生晃晃手里的之乎者也。
圣人会教造房子吗?圣人不会。
死读书是不是不行?
老人说的,人该有一技之长还是对的。
不能光读书,不能读死书,还是该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事事躬行的。
谁知道曾做的哪件事,学的什么技术,在日后能发挥作用呢?
李隆基的眼睛也亮了起来。
他听到了什么!
纳!税!重!地!
谁会不喜欢纳税多的地方呢?
谁会不喜欢有人巴巴跑来送钱呢?
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他作为皇帝,他了解,显而易见,现在的广州还远远没有达到天幕所说的这个地步。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经济发展、民生发展,哪样不得慢慢来呢?
李隆基兴奋将手背在后面,来回踱步。
因为税收而造成的短暂兴奋没有持续很久,毕竟收钱还是以后的事,李隆基现在手里没拿到钱。
他平静了下来,开始思索天幕所说的贸易。
茅屋变瓦屋,只是初步改善民生和经济的第一步,这初步发展起来的经济更像是一个基石,而真正让广州变得富裕的,是码头,是港口,是和外国人的交易,是贸易往来。
互通有无让广州彻底发展起来了!
此时的广州在李隆基眼里像是会下金蛋的鸡,虽然鸡还没有生蛋,但是终有一日,它会生出无数金蛋,这些金蛋将源源不断,运往长安!
想到这个鸡,李隆基的眼睛就要亮了。
他就这样眼睛亮晶晶看向将这只鸡一手孵化出来的宋璟。
宋璟不明白李隆基的心路历程,但他感受到了李隆基探照灯一般的眼神直直向着他过来了。
他一贯刚正不阿的脸上出现了一丝惶恐。
陛下的眼神有些太过热烈。
陛下的精神状态还好吗?
他还是正常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要写宋璟了,就把和他有关的资料又看了一遍,满脑子都是恶钱事件和旱魃事件,心想这个人物篇幅不长呀,也许很快能来个背刺。看完资料心满意足睡觉,结果做梦梦到宋璟给我发送好友申请,我硬是没敢同意。(四处逃窜)
恍恍惚惚迷迷瞪瞪的一天……
第38章 (视频) 宋璟,会念紧箍咒的最强唐僧
李隆基走向宋璟。
宋璟哪里还敢坐着, 赶忙站了起来。
李隆基赞许拍了拍他的肩膀:“宋爱卿有远见。”
宋璟只能低头回道:“这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这哪里是远见,他真的只是单纯地想造个瓦屋改善民生。
哪里能想得到之后的广州能成为纳税重地呢?
但李隆基不管,李隆基听到广州即将成为纳税重地, 龙心大悦,喜悦之情与对宋璟的满意溢于言表。
【宋璟当上宰相之后,广州想要立一个碑来纪念宋璟, 将他为广州百姓做的事情记录下来, 让宋璟也能供后人赞颂。宋璟知道之后, 义正言辞拒绝了这件事, 他说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事再普通不过,每一个心系百姓的官员都能做到, 实在是不值得记下来歌颂, 这让她诚惶诚恐。不要因为他当了宰相,就做这些表面工作来奉承他。】
[乐,他直接把这立碑是表面工作,只是为了奉承他给揭穿了。]
[这种领导真的好耿直啊。]
[我实话实说, 我就业这么多年就没看到过这种领导。]
天幕的话被各州父母官都看到了。
他们摇头叫苦。
宋公这是什么话,这是没有淋雨但是还要把他们的伞给撕烂啊。
“每一个心系百姓的官员都能做到。”
这样的政绩被他说的简简单单, 像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般, 不是每个人都是宋公啊。
陛下看到这天幕会如何想, 百姓看到这天幕会如何想。
这是把他们摸鱼的水都抽干, 逼着他们必须努力干活, 向着宋公靠拢啊。
看, 后人都说了, 后人都没见到过如宋公这般的领导, 可见宋公这般优秀的是实在少见。
他们的百姓听到后, 不会真的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事情吧?
与此同时,他们的百姓嘀咕起来。
“每一个心系百姓的官员都能做到。”
“我们的父母官没有把我们放在心上。”
“唉,不知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过起来。”
“要不是因为家底都在这里,我都想般到广州去了。”
“天幕说的对啊,像宋宰相这样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官,才是正常的官儿。”
【除了心向百姓,宋璟这个人还非常公正。他的这个性格特点和我们之前所讲的姚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