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396)
跟叶兴瑜签约之后,马霁明都进更好的剧组做男二男三了,余寻光还在跑龙套。
据说他还有在上各种表演课。
难道是专业能力跟不上?
不是,你中传的天才,就这?
半年之后,马霁明从剧组杀青,听田均提到余寻光接了湘南台的戏,还是以宣传消防为主的任务剧。
是了,现代戏就是任务剧多,但每年都拍那么多,也没见火多少部。
田均跟他说,余寻光参演的那部《烈火英雄》,番位都排到男四男五去了。
马霁明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十分清楚,年轻演员去演正剧就是会这样。
田均还说,湘南台筹拍这部戏的时候有额外要求,要求演员下一线的消防支队学习。从体验生活到结束拍摄,需要9个月的时间。
太傻了,相当于一整年过去了。
马霁明都进了两个组了,余寻光才从《烈火英雄》里出来。
他的《逍遥在》都播了,余寻光才播出一部跑龙套的剧。
马霁明喜欢上网,他也经常去“鉴赏”同行的作品。
老实说,余寻光在那部《第三医院》里的表现有点厉害,正正好给过于喜悦的马霁明当头一棒。
在他沾沾自喜时,他的对手在勤勤恳恳的工作。
哪怕只是龙套,这位天才也演得很好。
这不禁让马霁明怀疑起自己的选择。
和余寻光比起来,他在剧组里的生活像是在混日子。他第一次问自己,演对表演没有任何助益的偶像剧,值吗?
有时候马霁明也会迷茫,因为他同样是个有理想的人。
迷茫之后继续对现实保持坚定。
现在圈子里水深,年轻人出头更难。马霁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很清楚,“围魏救赵”四个字可简要概括。有做演员的坚持固然好,但也得需要有了地位,有了话语权,有了支撑生活的金钱,再去谈理想。
他不是余寻光那种死心眼的性格,他做不到沉下心做事。
他不可能去演配角。因为他要保证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会选择先拍偶像剧。马霁明想让自己红起来,让公司和资本看到他的能量后,再用更大的胳膊去选择更多可以选择的东西。
或许是乐极生悲。《逍遥在》播出之后他有了点名气,随之而来的是对他长相的攻击。
马霁明忽然认识到他没办法通过偶像剧得到大众的认可。
他尝试分析:有没有可能,由于剧种问题,他吸引到的粉丝都是比较低端的?因为这种剧除了为你杀尽天下人也在所不惜外,根本没有正向立意和其他内容。
于是马霁明屏蔽了粉丝们无意义的夸奖,他开始在刷论坛时收集正常观众给出的建议。他们说他胖,说他脖子有点前倾,说他体态不好形体很差,说他说话时做大表情嘴会歪,这些都是实话,他会去改。
他是一个擅长听取意见的人。
那年一月,公司开年终会议。听余寻光的经纪人易崇说完湘南台给《烈火英雄》宣传待遇,他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湘南台的自制剧本来就属于圈内一流水平的剧,他们又是很会营销的电视台。
而且余寻光还付出了九个月,他值得。
但之后预告的徽省台的《刑事大案》片约他就不理解了。
怎么又是上星剧,又是类型剧?公司想把余寻光往正剧演员方向发展吗?
正剧谁都想演啊,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演出名堂?
马霁明有些羡慕他,又有些同情他。
毕竟这代表着余寻光接下来的生涯会很难熬。
更不用说,会议后,他还从田均那里得到了一手消息。
“康纯把原本分给他的杂志拍摄全部给咱们了。”
“为什么?”
“康纯之前给他拿了好多校园剧本,人家有想法,看不上,自己做主选了《刑事大案》。康纯又是一个比较在意效益的人,所以……”
所以余寻光在刚进入公司还没站稳脚跟的时候,拒绝了公司给他定的路线规划。
马霁明现在又有些佩服他,佩服他敢想敢做的勇气。
“那部戏的班底怎么样?”
“导演李传英,你听说过吗?一直拍探案剧的。”
“我知道,陪我爸妈看过。”
李传英是圈子里有名望的,自编自导的导演,但是他的戏的受众都是中年人那一类。怪不得康纯要生气,估计在她眼里,余寻光是脑子进水了才丢开年轻市场不要,去陪一帮老家伙们玩。
田均的想法和马霁明是一致的:“李传英虽然这两年拍了一些偶像剧,熟悉了点市场,但我还是不看好他。”
马霁明觉得余寻光的运气太差了,“他经纪人怎么想的,不劝着点?”
田均撇了撇嘴,“易崇本来就没主见,耳根子软。”
马霁明瞬间明白了,忙说:“嘿嘿,田哥,还是你好。”
他和经纪人田均,保持着正常的商业合作关系。
田均很喜欢听好话,他日常便会多吹捧他两句。
马霁明知道自己的个性圆滑,他认为,这是优点。
接下来上半年公司筹拍制作的《凤凰于飞》,田均说是余寻光不够听话,才给了他一个龙套角色。
马霁明不愿意再去想这个傻瓜了,他抛开杂念,老老实实的听从网友的建议沉淀自己,训练形体。
只是没想到他能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余寻光。
他有些羞耻,没说是自己要来,而是借了田均的名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马霁明亲眼看到了余寻光在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