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688)

作者: 寻光小筑 阅读记录

不不不,这种“指控”未免有些太过。

余寻光不单纯吗?他现在虽然想的东西多了,但他的目的还是只想演好戏。只不过由自己演好戏,到大家都能一起演好戏。

有很多人都感慨过余寻光生错了年代,但那些感慨并不能改变什么。余寻光后来帮一些演员寻找机会出头,甚至帮助张庆鹤这样没什么名气的导演,何尝不是在帮他自己?

一个人是演不好戏的。走在演艺之路上的人越来越多,周围难免变得拥挤。一味的抱怨环境改变不了什么,还不如把路拓宽,把蛋糕做大,那样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余寻光这样做的时候,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是下意识地去走这条路。

要不怎么说,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呢?

余寻光不简单吗?他当然还是能够被人一眼看穿,只是说他的底线不再那么单一。他除了去爱戏之外,还能爱家人,爱朋友,他能够更温柔的包容着身边的一切。

没有沉淀,没有思想,没有变化的人,怎么配做演员?现在的余寻光是更加合格的一个演员。他在“俗气”的五年里,没有被生活的琐碎磨去灵气和创造欲,反而见识到了更多的东西。

凌爽笑,笑得烟灰震落,差点烫到自己。

他拍去衣服上的灰,再一次感慨:“余寻光,你真的很好,真的。”

人们经常说,演员的生命是能够看得到尽头的,但在余寻光身上,这条路好像永远都到达不了终点。当然,他并非没有去见识过黑暗,只是他都能凭自己的坚定走回来,走到那条鸟语花香的、光明的、灿烂的、能够吸引到更多人的阳光之路。

夸完人,凌爽又开始上“嘴脸”。

“但是离我想要的男主的要求,还是差了点。”

凌爽的剧本仍旧是自己写的,他拍的还是自己想要拍的故事。

“你知道,我和你以前接触的所有导演都不一样。我不会因为你的成就对你放低要求,也不会因为你的聪慧而对你多有褒奖。我要的是效果,是完成度。我不为市场,只以我的审美为基准。我还会贯彻我自己的风格。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导演,《漫长的孤独》也是这样的一个剧组。余寻光,你准备好了吗?”

余寻光想,凌爽大概是把丑话说在前头了。

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他们能在生活上做朋友,在思想上有沟通,现在,他们终于要合作了。

《漫长的孤独》和凌爽以前讲的故事一样,是一个用现实包裹着理想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又和以前不一样,虽然现实,但凌爽对待故事人物的方式会更加温柔、细腻、真实。

无法否认,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很大,几乎是每天都有各种年轻人失业、辞职。不是说这一代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弱,正是因为他们过于强大,才没有做出什么傻事,才只是用这种试图解脱的方式解救自己。

读书教会年轻人思考,让年轻人打开眼界,他们看见过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更能体会社会的痛苦。很有意思,辞职“摆烂”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高知识分子,他们在这个社会上找不到落脚的点,于是选择回归到孕育他们的土地。

只要想清楚了,丢下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压力选择逃避,也不是一件很令人羞耻的事。

《漫长的孤独》的男主角阿金是千万“逃避”大军中的一员。

余寻光说:“好像夏歆。”

不是说凌爽的这个故事借鉴了桐庐村,而是说两个故事的切入点是一样的。

阿金也是和夏歆一样的年轻人,但是他的故事却和夏歆迥然不同。

阿金的父母住在市里,家境算得上小康。对于他的回来,二老无悲无喜。跟父母待在一起,难免会被催生,催育。阿金却是个坚定的不婚不育者,在工作上熬出的“历经折磨”的沧桑让他变成了父母口中“极端自私”的人。

阿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他回到家后很少开过口,却能因为这件事和父母对话。

“自私好过我去死吧?”

一说生死,父亲就板下了脸。母亲也说:“什么死不死的?怎么别人没像你一样……”

这句话仿佛给了父亲情绪发泄的当口:“还不是被你惯的。”

眼看着父亲和母亲要从他们的见识上客观的“分析”儿子没出息回来的原因,阿金直接转身回到了房间。

回家的第四天,阿金和父母去参加了一位朋友家的葬礼。死的人是他们家的唯一的儿子,看着葬礼上痛苦的二老,阿金免不了思考人生的意义。

什么都是虚假的。财富、名誉、地位在死亡面前都是虚假的。

阿金不想被父母安排着结婚、生子,像千千万万个传送带上的玩偶被安排着去接受自己的人生。他便在父母的不支持下,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回到村子,独自面临着那个半新不旧,很久没有住过人的破房子。

在自己折腾房子的时候,阿金也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一切。

村子里有很多人,村子里有很多事。在这个村子里,给阿金孤独又绝望的心灵提供了一把伞。

到故事的最后,阿金仍旧没有改变自己的目标和对独自度过人生的规划,但是他却有变得温和,变得对不确定的未来有了一些希望。

凌爽其实有过遗憾,如果是五年前那个半窍未开的余寻光来演阿金可能会更加适合。他喜欢本色出演,他觉得“演”出来的东西和演员真实反应出的身体状态到底差点。他要的是人从本质里,从内心中发出的情感,那些情感会通过他的指挥在镜头前得以展现。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陆教授的恋爱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