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711)
无论是山上,还是指挥中心,还是收到消息的山城城区中,每一个人都在嘶吼,都在尖叫,都在大哭。山上的人挥舞着手里的手电筒,跳跃,嘴里大喊着:
“牛逼——”
“雄起!”
“我们成功了!!”
呐喊声汇集在一起形成了胜利的号角声。
山火结束,大家的生活也恢复原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结局。
裘白在山城参加庆功宴,受到褒奖,回去后和妻子拥抱,递交了退休申请。
戴亮前往出租车公司,山火救援给他腿上留下的伤疤成了他的勋章,公司老板很热情的欢迎他。
摩博会的成员们把锦旗高高的挂在协会办公室,一群人挺起胸膛,与有荣焉。
修车行的廖源也因为参加了救援而生意大好,不得已只能在门口挂上一个喇叭请求大家排队。
“打卡也要排队!”
最后的镜头,是戴亮戴着杜鹃骑着摩托车沿着江边骑行。
戴亮眼前是生活的路,杜鹃眼里是开始重新建设的山。
影片结束后,首映礼现场的观众现实沉寂了一会儿,然后由星星点点的声音变成了震耳欲聋的山城方言:
“雄起!”
在后台准备接受采访的演员们听到这种正面反馈,总算松了口气。
放完片尾后,主持人登台,一一将演员们请到台前。在逐个自我介绍后,按流程来到影迷团的发问时间。主持人为了增强互动感,请主演们逐一挑人。
裘白挑了一个戴着眼睛的大哥,那大哥一起身就握着话筒喊“雄起”,让影厅里一时响起了快活的笑声。
笑完后,大哥再开口,已经是戴着哭腔了。
“感谢白哥给我发言的机会,也感谢制作公司制作一部还原度这么高的电影。我能够从编剧、演员、导演等等工作人员展示出来的很多细节里看出主创团队对咱们山城,以及山火这件事的尊重和还原。我一直认为戏剧的改编是需要遵守底线的,很高兴看到《飞驰救援》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一点。我是土生土长的山城人,我为电影和现实中为山火付出的无名英雄们感动,等影片上映我绝对会带上全家老小去支持这部优秀的电影。”
等大哥坐下,余寻光点了一位扎着高马尾的女孩。
她发言时也是十分激动:“山火的事已经过去两年了,现在通过看这部电影,感觉死去的记忆又开始攻击我。我为山城和山城人民而自豪。”
到这里,女孩吸了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然后继续说:“《飞驰救援》的电影剧本在我看来非常完整,但这并不是让我觉得它是一部好电影的诱因。我真正感动的是电影传递出来的那种众志成城,不怕困难,所有人都在无私奉献的美好环境。这是一种梦幻,也是一种写实。我觉得我们的电影是我至今看过的最好的抗灾电影,它有令人相信的力量,也能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再一次感谢主创团队,感谢优秀的演员们。”
等这位女孩坐下,主持人笑着说:“感觉今天到场的观众都很专业啊,现场抒发的情感丰富又浓郁。我很好奇你们难道没有什么想问问演员老师们吗?”
他话音刚落,台下就有人举手。主持人认出这人是提前安排的“内鬼”,马上把他喊起来。
这位影迷一开口也是配合着主持人问导演葛安淮,“葛导您好。《飞驰救援》当初拍摄的时候我关注过,好像是10月秋天天冷了才开机。虽然从现在来看,电影的画面效果很好,但是我还是想问,为什么一部夏天的电影您要留到冬天拍呢?”
葛安淮说:“我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我们最后的那场火是实景拍摄。虽说当时是在滇省无人区在专业人士的监督下烧的火,拍那段镜头的时候我们还特意测了空气湿度,但还是怕太干燥引发意外。所以把夏天的戏挪到冬天拍,是我们的一个考量。或许有些观众会觉得不太成熟,但当时已经是全组能够配合好的最优解了。”
掌声后,主持人又邀请了几位真实观众,然后结束了这一个环节,开始请媒体和影评人提问。
第一个起身的记者将目光放在了余寻光身上。
“余老师的山城话特别正宗,是提前学好的吗?”
葛安淮帮余寻光抢答,“那当然咯,余老师可是出名的语言大师。”
余寻光瞟了他一眼,内涵“警告”。
葛安淮压下嘴角,歪头。
他们两个主动刷宝,让一众媒体轻笑。
余寻光也笑,然后回答:“是,我接触山城方言有些年了,不是突然就学好的。”
记者又望着朱思荃说:“朱老师的带着粤省口音的妻子简直是神来之笔,看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拓展杜鹃和戴亮的爱情故事。”
朱思荃没有居功,“这个细节是我当时和余老师一同商定的,余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
记者点头,继续温和发言:“我觉得《飞驰救援》剧组的氛围特别好,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因为曾经有过缘分和默契,就能把一部体现人文的电影拍得特别接地气。影片的前半个小时其实是没什么高潮的,但我也能看得入迷,我想,这就是导演的叙述功底,和演员能够让人「信以为真」的演技。”
给了一通夸夸,这位记者坐下。
接下来起身的记者也很友好。他问朱思荃道:“朱老师,请问这次和余老师再合作感觉怎么样?”
朱思荃说:“非常好啊。大家都知道嘛,因为我跟余先生在几年前就很熟了,然后,当时他有帮我很多的嘛,现在我们两个的关系和当时来说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