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陆教授的恋爱法则(75)+番外

作者: 帧木儿 阅读记录

“哇,那啥,不会是陆教授跟你说了啥甜言蜜语吧?”赵爽眼眸一亮,突然说道。

舒槿闻言愣愣地看着赵爽半天没有反应。

吴焕和甘心看着舒槿这样子,两人对视一眼,仿佛在说二姐神了。

这年的国庆和中秋挨在了一起,于是便有了8天小长假。

舒槿是放假的当晚回来的,20点多的小镇早已陷入了宁静,这一路静悄悄地,只有她自己的脚步声被无限放大。

突然这条巷子里由远及近地传来了敲木鱼的声音,这声音小镇上的人都熟悉,那是小贩在骑着摊车卖馄饨。

等到摊车就要和她擦肩而过时,这位佝偻的老爷爷突然朝她慈祥地问了句:“小姑娘,来碗馄饨不?”

自从上了高中,细数这些年来,吃木鱼馄饨的次数的确是少之又少,于她而言,它是冬日里温暖的宵夜,是儿时不多的美好回忆。

这么想着,的确是有些怀念了,舒槿点头:“来一碗。”

“好嘞”老爷爷开怀一笑,立马从摊车上下来,点亮悬在头上那一盏昏黄的小灯,开始有条不紊地动作着。

依然是熟悉的步骤,将包好的小馄饨放进锅里先煮着,然后放紫菜,小虾米,榨菜,葱,舀适量的盐和味精。等到馄饨熟了,再捞上来放进碗里,最后浇上汤。

“小姑娘,醋要不要啊!”

“要,少放点。”

“好嘞。”老爷爷稳稳地倒了一点醋。

“来,拿好了,回去趁热吃啊!”

“爷爷,多少钱。”

舒槿接过包好的馄饨。

“7块”

她掏出兜里的钱给了老爷爷后,提着馄饨继续往前走。

听着木鱼声渐行渐远,消散在这无边夜色里,她突然生出一丝感慨。

彼时,2002年,她5岁,一碗木鱼馄饨3块钱,分量十足。

如今,2015年,她18岁,一碗木鱼馄饨7块钱,分量少了。

一晃十多年过去,不止她在长大,在变化,尘世万千事物,不管虚实,也是各有所变。

第44章

“外婆,这么晚怎么还不睡?”舒槿正要转动钥匙,大门从里面打开了,露出一张苍老却慈祥的脸。

“等小小啊!快进来,快进来。”老人忙往后退了一步,向女孩招手。

“小小,买了馄饨啊!”

老人看了眼外孙女手里提着的东西。

“嗯,外婆,要不要一起吃点。”

“外婆不吃,你赶紧坐着趁热吃。”老人拉着女孩坐在木质沙发上。

看着女孩一口一口慢慢吃着馄饨的样子,雾气升腾间,浑浊的眼里浮起了多年前相似的一幕。

2002年,那时的她每天带着小小还在冷库里工作,凝川镇的冬天冷得刺骨,每次下了晚班,走在回家的路上,她都紧紧牵着小小的手,她的手凉,小小的手比她还凉,祖孙两人就这样握着手相互取暖着。

这么冷的夜,沿街店铺早已关门落锁,家家户户兴许躲在被窝里沉沉入睡了,唯独巷子里传来的木鱼敲打声和她们一样,是这黑夜的夜行人。

“小小,要不要吃馄饨?”她摇了摇小女孩的手,低头问道。

“外婆,哪里有馄饨卖?”小女孩四处张望了下,没发现有开门的店铺。

“小小,你听,那个敲木鱼声啊就是卖馄饨的。”她指了指声音传来的方向。

小女孩抿着唇听着敲敲打打的声音离她越来越近:“为什么要敲木鱼卖馄饨?”

她想了想,说道:“这是我们小镇的风俗吧,外婆小时候就有这样敲木鱼卖馄饨的。”

“外婆,我想吃。”

“好,给我们小小买一碗。”她揉着女孩的小脑袋笑得慈爱。

“这馄饨怎么卖?”摊车经过时,她唤住了骑摊车的小贩。

“三块一碗,要来碗不?”小贩说着,搓了搓冻僵的手。

见客人点头要了,他立马下了车,打灯烧水下馄饨。

“这两年冬天是越发冷了。”小贩也是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

“是啊,钻骨的冷。”她也附和道,弯下腰,将小女孩抱在了自己怀里,用手背碰了碰她的小脸,“真凉啊!外婆捂捂。”

“这小姑娘多大了?”摊贩看了眼瘦弱的小女孩随口问道。

“5岁了”她抱紧了怀里的小外孙女,真好,我们家小小都5岁了。

“那不是在读幼儿园?”

“还没读书。”她摸了摸冻僵的鼻子,嗓音有些哽,小小,再等一年,等外婆攒够了钱,有了养老金,就送你去上学。

“哦,好了,拿回去趁热吃啊,小姑娘瘦得呀,可要多吃点。”

摊贩收了钱揣进口袋里,踩了踩冻得麻木的双脚,又骑着摊车继续敲木鱼了,那身影逐渐与夜色融为一体,只留木鱼声从四面八方沉沉传来。

总是这样的,为了生计,不畏严寒,不怕奔劳。

她一手牵着小小,一手提着馄饨,到家时已是晚上9点多了。

“小小,趁热吃啊,暖暖身子。”她替她打开盖子,将调羹取出来放进馄饨里。

小女孩点头,摘掉经过多次缝补的手套,握着调羹舀了个馄饨吹了吹,没送进自己嘴里,反而是转了个角度朝她而来。

“外婆,你先吃。”稚嫩的嗓音在这屋里响起。

“外婆不吃,小小吃。”她看着那么小的外孙女这般懂事,不禁红了眼,揉了揉她的小脑袋,轻轻哄她。

“外婆你吃。”小女孩漂亮的眸子里带着执拗,一眨不眨地看着她。

“好,我吃。”她妥协了,然后凑过去接住了女孩送到嘴边的小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