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12)+番外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但在说人体解剖学时,就遇到麻烦。

水萍听到眼球就是用几根肌腱悬挂在眼眶里的圆球,大吃一惊:“小姑,要是那些线断了,我们的眼球会不会掉出来?”

顾沐云点头:“虽然你可以理解为线,其实很结实不会断,但会慢慢变短拉紧,把本来圆溜溜的眼珠子,拉成了椭圆形。”

说到这,顾沐云把早准备好的一团湿泥先搓出圆形,再捏成鸡蛋一样的椭圆。

水荷一直不怎么多说话,她认真听着,用手指细细摸着变形的“眼球”。

水萍皱着眉:“这些线怎么会变短变紧的?要治疗该怎么办?”

她刚才只听懂经络气血润养眼球,现在这什么肌肉变短,眼轴变长就不懂了。

顾沐云取了油灯,隔着湿泥球,用光影变化让两个小姑娘观察“眼球”形状对焦距和焦点影响。

这种非常简单的小实验让两人很是惊讶,顿时来了兴趣,反复几次对眼睛的成像原理也有了模糊概念。

水荷年纪小,想法简单,她不停摆弄着泥球和灯的位置:“如果变长的眼球不能重新搓成圆的,就只能重新放灯。”

“嗯,那就是戴眼镜,用水晶磨成薄片放在鼻梁上,透过水晶片看字,府城里就有人这样用。”顾沐云解释。

据史料记载,最早关于眼镜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些文献中,例如《太平广记》中就有关于“水银为镜、百病皆愈”等类似的记载。

这表明在唐代时期,中国已经知晓了透镜的基本原理,并开始尝试使用透镜来改善视力。

在宋代,眼镜的使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据说北宋时期的程颢就曾使用凹透镜来进行眼科治疗。

水荷自顾自把玩泥球,水萍对眼镜不感兴趣,她盯着人体模型上的经络问道:“小姑,既然你说眼睛变长看东西就模糊,又没办法重新再变回圆形,那治疗……真的在骗钱吗?”

她想起白天王小媳妇说的话,按摩后看东西的确清楚一些,顿时又陷入迷茫。

有作用就不是骗钱,可眼睛又不能变回去,这算什么意思?

顾沐云笑了笑:“眼球变形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变形就没有治疗的价值。”

“第一,不治疗,就会继续变形,好像缺失阳光和肥料的树木,枝条长成病态,如果马上补充营养改善环境,就能控制继续恶化。”

水萍连连点头,这话她能听懂,那就是按摩疏通经络,给眼睛补充气血,以后模糊就不会继续加重。

可是眼球已经变长,那怎么又能看清楚呢?

顾沐云继续道:“眼轴变长,不等于是坏的,不能用的,就好像你二爷爷的腰,你能看见弯曲,可依然可以撑起重量。”

水萍又使劲点头。

的确,二爷爷的腰上突出一块骨头,以前会疼会扭伤,现在不疼了,但脊骨的凸起依然存在。

顾沐云给水萍解释,用顾二伯的腰作比喻就非常适合。

顾二伯现在虽然腰不疼,能走能坐,但能清楚看见腰椎变形。

这在现代医院肯定需要动手术,恢复正常形态,数据在标准之内就算痊愈。

至于是不是满足日常生活,疼痛是否消失不在评估范围。

很多时候,因为人体的奇妙修复作用,功能病变和器质病变之间并没有一个固定标准。

外表标准健康的人可能在担挑上比不过驼背老人,在跑跳比不过经常锻炼的残疾人。

树木长出节瘤一样能健康成长,带病生存同样是生存。

眼轴变长和视力模糊自然也有一个和缓地带,不能一刀切的否定。

“所以,通过按摩和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从而缓解视疲劳和调节视力。虽然不能完全恢复眼球的形状,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视觉功能。”顾沐云耐心地解释道。

水萍已经完全听懂:“原来是这样,那治疗还是有意义的,就像二爷爷的腰,虽然变形了,但并不影响他的生活。”

顾沐云笑着点点头:“没错,而且随着你们对人体结构和病理的了解深入,会发现更多治疗的方法和可能性。学医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水萍和水荷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她们下定决心,要跟着小姑好好学习医术。

第97章 公开

一场讲解并不能让水萍两人明白医学的玄妙,她们还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顾沐云现在同样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

王小媳妇离开金针堂之后,接下来几天就再没有来过。

大概顾沐云用家族和捏下巴的威胁有效,深知自己势单力薄的王婆子也悄无声息没有吵闹,这事看似就这样过去了。

顾沐云心里还是有些遗憾,要是能知道王小媳妇现在的情况就好了:不知道能否看清楚屋顶的脊兽了?

那日做治疗时,自己提前让她看了一些标志物,比如站在金针堂的门口看屋脊。

顾沐云每天都呆在金针堂,她还不知道,这几天王家婆媳没有出声,但关口镇的婆子间传起一个话题:金针堂的顾郎中是个女的!

以前金针堂都是男子来治病的为多,几个女患者也没有谁大肆宣传,可现在这话就在各家各户的屋檐下传开了。

“娘,你知道吗?大石梯那边的金针堂是女大夫,专门给人脱衣服扎针!”

“脱衣服?哎呀,哪有女的给男人看病的,真不害臊。”

“是啊是啊,女人的身子男人看不得,也不能看男人的身子啊,而且还脱关,啧啧啧!”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沉曦如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