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127)+番外
她在答非所问,这话听起来很是洒脱,可细品全是无奈。
顾沐云想想她家里那些事,自己一个外人的确不好多问。
就现在这样,翠青已经抱怨多次了,说王小媳妇怎么说也是王家养大的,虽然王婆子那次要她嫁给王家小子很可怜,也不应该天天跑来金针堂。
翠青的想法很简单,她是顾家买来的奴婢,主家要她干啥就得干啥。
王小媳妇也是王家买来的,而且还从五岁养大,说是儿媳妇,其实跟奴婢差不多。
在才十三四岁的翠青心里,奴婢自然应该听主家的话,不能跑到别家赖着不走。
顾沐云知道翠青是一心为主的忠仆,年纪又小。
在见过主母罗氏为夫殉情后,她觉得夫妻之间就该这样,所以这些牵扯到家庭伦理道德的事,她并不能完全理解。
当然,顾沐云也不能完全理解,她是伟人推翻三座大山后成长起来的女性,如此现代的思想根本不能融入这养童养媳的社会。
此时若对王小媳妇说一句:赶紧的拍拍屁股走人,再找一个霸道总裁爱上守寡的我,那才是真正的找死。
当然顾沐云不会死,死的一定是王小媳妇。
此时能给王芳草提供的,只有一处安静的屋角和两个冷包子。
这次王小媳妇没有待多久,吃过包子就要走。
翠青嘟嘟囔囔又给她拿了一个包子:“你饿得厉害,只吃两个包子不够,就再吃一个吧!我说你以后别再这样来,万一你婆婆不高兴,又要来闹我家小姐,我们是开医馆,被人一口一个骗子的说还怎么给别人看病。”
王小媳妇拿着包子,嗫嚅着却说不出来,只能眼圈犯红的走了。
顾沐云没有出声,她能做的只有这些,旁人无法帮忙改命的。
这一走,王芳草又是几天没见人。
随着秋凉冬起,转眼又是一个月过去,每天待在金针堂给人扎针的顾沐云也渐渐把她忘了。
这一天,顾沐云忙完一上午,水萍和水荷正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听小姑说扎针。
水萍和翠青已经开始学着给人行针。
顾沐云指点刚才的失误:“水萍刚才在扎肺俞穴时,针需要斜刺,角度一定要放够,不能太深。
学针灸切记一句话:背薄如针,腹深如井,而且扎背时一定要斜刺,这样才不会出事。
如果你直刺下去,很容易就扎破里面的内脏,轻则大病,重则死人。”
发生针灸事故,一般多为气胸,原因就是扎背时过深造成的。
还有就是扎到脊髓,背部膀胱经取穴,正常情况都是在脊柱旁开两指到三指,那里有背部的两条肌肉,不会在脊柱上扎针,更不会在颈部随便下针。
“背薄如纸”这句话出自《针灸大成》,原文中提到:“前面深似井,后面薄似饼”,意思是腹部的针刺深度可以像井一样深,而背部的针刺深度则应该像饼一样薄。
水萍听到一但失误后果如此严重,顿时神情紧张认真听讲,不敢错听一个字。
水荷年纪小,还没有上手扎针,她同样也需要听,这种禁忌要深深刻在心里。
姑侄三个正在传道授业中,突然顾长水慌慌张张跑过来。
初冬的天气他跑得大汗淋漓,一见到顾沐云,大男人带着哭腔在喊:“小姑,快,快去码头救命!”
顾沐云腾的站起来:“救谁的命,慢慢说发生什么事了?”
在耳房里的顾二伯闻声也出来了:“长水,什么事,你别慌,慢慢说!”
码头上干活的人多,要出事也有可能。
顾长水拉着顾沐云就要往外走:“是金水,金水被人烤了,快不行了!”
“什么意思?金水,金水不是在酒楼里学厨吗,怎么就烤了?”顾沐云越听越急,她一边往外走,一边招呼水萍把自己的针包拿上。
顾长水哆哆嗦嗦道:“是酒楼的烤房,金水在里面放东西准备烘干,门被人从外面插上,幸好还没有生火,可就这样人已经热晕过去才知道。”
顾沐云心里顿时一紧,热射病是要死人的:“现在人在哪里?”
顾长水道:“酒楼当时就送去杏林堂,才到码头来喊的我们,现在二叔和我爹他们就在杏林堂守着,那里的郎中也在治了。”
杏林堂是关口镇最好的医馆,现在已经有人在抢救,希望还来得及……
第110章 金水出事
此时的杏林堂气氛紧张,几个郎中进进出出的忙碌。
顾家人被关在门外,心里焦急连凳子都坐不稳,全部靠墙蹲着。
顾银水已经吓得哭起来,不停给自己的爹和大伯三叔说着酒楼的事。
“哥进厨房才一个月,大师傅说他是个苗子,在东家跟前夸了几次,没想的被人妒上了。
今天哥去烤房放烘饼,准备晚上起火,门被人从外面关上。
今天灶房到处找他,问一圈都说没有人,这才找到烤房去的。”
顾银水眼泪止不住的流,金水花钱进厨房学艺,他还在跑堂伺候人,于是金水每天都会偷藏一些餐头酒尾给他吃。
可今天到饭点还没见人,银水只当哥很忙,或者又出门去挑鱼了。
直到带徒的大师傅生气找到银水,问金水在哪里,这才知道出事。
顾一石问:“你东家知道不?”
银水点头:“东家也在找了,是灶上的小方子,他跟我哥不对付。”
顾二石气得捏紧拳头:“那人呢?我要弄死他!”说着就要往外去,却被顾一石拉住:“你留在这,我去看看。”
杏林堂的郎中已经说了,金水这次凶多吉少,要是真的不行,他这个亲爹还能送孩子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