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医术在身,穿到古代成团宠/别慌,我会扎针!(276)+番外

作者: 橘香袭人 阅读记录

赵平不答应,被自家老娘抓破脸,骂他生了反骨忤逆不孝。

“小平子也是无辜,他、他没想过娶别人。”牟老郎中替自己徒弟解释。

顾沐云跟赵平虽然谈不上朝夕相处,但三天两头就会见面。

而且只要有学术聚会,两人总能共同参加,她自然知道赵平的心意。

但是,若是婚姻就意味着一眼望不到头的矛盾和折磨,她情愿不要。

单身最大的痛苦就是孤独,但想化解孤独的方法也有多种。

面对牟老郎中的自责和解释,顾沐云道:“师父,你以前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马师父的生活也是你一直羡慕的。不如我替你出门去走走,有什么奇人异事就回来讲给你听。”

牟老郎中抚须大笑:“好好好,那你出门仔细些,早宿店,别赶夜路,随时送信回来。”

顾沐云答应。

她要能出门,也是答应顾大伯他们一月一封信的。

信从沿途驿站交到孝泉县衙顾长水那里,比单独托人送信便宜,也方便。

严风舟和二师兄都答应会照看金针堂。

金水和水萍有什么搞不定的会来请教,相当于免费教徒弟了。

肖永福娶了到医馆打工的环儿娘,说是娶,还不如说是赖上的。

环儿娘为了给女儿治病,从义诊时追到关口镇来,顾沐云刚开始每天点穴按摩,渐渐是四天、十天一次,持续整整一年。

环儿现在虽然行动不如常人,但能脱手走路,不再是以前那样瘫坐地上,连大小便都不能自己解决。

母女俩为了感谢杏林堂的收留,见到医馆里的活就做。

肖郎中是一个单身汉,衣服的缝补浆洗让母女全包,做着做着,就连人也包了。

两人简单举行个婚礼,成了一家。

秋风萧瑟,雾气蒙蒙,早上天光微亮,顾沐云和翠青就驾车出了关口镇,一如当年离开江荆府城。

因为小陆子还要念书,就留在关口镇,托给花堂嫂照顾,此行只有一主一仆。

翠青看着渐渐隐入水雾里的关口镇,喃喃道:“小姐,以后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她在关口镇生活两年多,已经喜欢上这里。

顾沐云轻挥一下马鞭:“什么时候在外面累了,我们就回去。”

车行出十里,关口镇已经完全看不见了,土路上只能听到哒哒蹄声和阵阵鸟鸣,显得山道幽静而漫长。

转过一道山弯,前方薄雾里突然出现一个人影。

马车走近,这才看清楚那人的容貌,顾沐云沉默了。

赵平满身露水,就连束发的布带都湿漉漉贴在头上,肩上挎着一个大背包,正站在道边对着自己笑。

翠青“啊”的一声惊呼:“赵郎中,你、你这是等了多久,怎么衣服被露水都打湿了?”

赵平依然看着顾沐云:“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走,我上夜时就在这等了。”

这是怕顾沐云不带他,硬在荒山野岭等了大半夜。

顾沐云垂下眼帘:“赵师兄,你这是何苦呢!”

赵平上前挽住马缰:“你要去云游,我陪你去。”

顾沐云微微一笑:“我这一走,什么时候回关口镇也没有定数,你家里……”

赵平把自己的包裹往马车上塞:“我把这些年挣的银钱都给了爹娘,足够他们养老,还有哥嫂照顾。

师父和我爹娘有约定,以后不会再过问婚事。

再说家里有五个侄儿,传宗接代之事也不是我必须得办的。

趁着年轻,我也想出门长点见识,师妹不会拒绝多带一人吧!”

他还记得顾沐云说过别再提“成亲”这句话。

包裹放好,人就往车上爬。

可在路上等得太久,腿站硬了,身体发僵差点滚下车,还是顾沐云一把抓住才没有摔倒:“赵师兄,小心了。”

赵平坐进车就问翠青:“有没有吃的,我饿得不行。”

翠青赶紧取出大伯母准备的干饼和水。

赵平吃得狼吞虎咽,含含糊糊道:“这是往哪里走?”

翠青道:“我们是先回江荆府……”话声不断。

顾沐云挥鞭,马车重新起程,渐渐消失在白茫茫雾气之中……

一年后,民间流传起一句话:这世上有神医,在各处云游。

师兄药有神,师妹针如仙,能妙手回春,能起死回生。

(全书完)

第237章 番外(一)

江荆府弥鹿镇。

时处腊月,位于南北要道的弥鹿镇依然车水马龙,旅人如织。

仿佛两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瘟疫,只是闲人口中的一个传说。

朝阳初升,有卖豆浆的小车吆喝着从街巷走过。

时不时就有主妇开门买下一家的早餐。

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门从里打开,翠青搓着手探身出来:“哎,李二哥,今天我再买一罐豆浆。”

卖豆浆的小贩赶紧停车,扯过肩膀上的布巾弹去身上灰尘,这才打开车里用棉包盖住的木桶,一边从桶里盛出滚烫的鲜豆浆,一边笑嘻嘻道:“翠青姑娘,你家郎中今天下午可有空?”

翠青探头看他打豆浆,随口道:“你问郎中?我家没郎中。”

李二挑着眉:“哎,翠青姑娘又打趣我,当然是顾姑娘,我媳妇说还想再看一次诊,想请她去一趟。”

翠青没有直接回答,只买了豆浆就回了院。

院里,只穿着单薄衣裤的顾沐云收功,看着急匆匆回来的翠青道:“李二今天要我出诊?”

翠青点头:“还真让小姐猜着了,李二说他媳妇还要看诊,问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没有答。”

上一篇: 好一朵菟丝花 下一篇: 沉曦如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