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沙之境(317)
他们和游历者们不一样。
游历者数量众多,在沈若和君哲来到营地前,已经达成了一部分的合作共识。
如果不把门桥那边的魔族彻底解决,并且检查附近魔族往来门桥的通道,确认去往魔王城的路,以及造成他们巨大损失的那些魔族用的卷轴到底是什么样的魔法道具,他们是不会结束战斗的。
但是沈若只是想完成魔渊底部的探索,并且前往魔王城了解一下魔王和神圣魔火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能顺手把火焰珊瑚给拿到手,那就再好不过。
而君哲则是希望在这一趟路途中,收获拓展自己对于尘沙大陆上创世神明遗留下来法则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打扫门桥附近的战场,只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
沈若从树上跳落,对君哲说道:
“我刚才落在渊壁上的时候,看了一眼这里附近的结构,门桥上连着一个分隔魔渊成为裂渊的渊壁出入口,那里应该可以通向魔王城,他们也应该会从那里进发。”
“那我们怎么过去?”君哲问。
对于完全不迂回,一心想要尽快接近终点的君哲,沈若只能解释自己的打算:
“我的意思其实是,这边的林地,显然魔族平时并不会把这里作为他们的通道或者生活区,我们可以先在这里找地方放置一下植木留给我们的屋子。”
这次的门桥战,沈若的消耗并不大,君哲可就不一样了。
尽管他在一瞬之间做出了精简、最合理的自保选择,在沈若看起来非常精彩,但是蓝紫色的魔法辉光的强大力量下,即便是使用灵阶魔法自保,也需要消耗相当多的光元素力。
在猩红色林地中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沈若又用听觉确认了一下附近生物的动态,才把背筐放下来。
君哲这才注意到,沈若一路不仅背着原本由他负重的背筐,还把自己的背包扎在了背筐上。
沈若居然是以这种状态来和他一起突进的门桥,这是自信就算后面没有其他游历者跟过来,也一定能甩脱那些门桥处的魔族吗?
还是单纯地认为如果成功就不打算回头,为了可能性而干脆选择困难模式?
不过君哲不习惯向其他存在询问这些细节,他只能自己观察和思考。
进入安全屋之后,沈若提出了自己的打算:
“我们休整之后,可以折返回去,从门桥的入口去魔王城。”
在沈若看来,现在那些游历者中暴躁的不少,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环境的影响。
君哲没有使用魔法盾给自己周围的游历者提供庇佑,是因为君哲知道,即便顶起魔法盾,结果也还是一样的。
这样的选择很现实、很冰冷,也是最优解。
也因此会成为其他幸存的游历者言语攻击君哲的理由。
沈若当然相信强大如同君哲,这种言语攻击对他而言必定不痛不痒。
但是他们现在是在魔渊,对方又人多势众,还是避其锋芒的好。
至于风评,君哲估计根本也不在乎这个。
在魔渊之中,魔导师想要获得真正的修整,就必须要有安全屋。
屋子现在在魔渊之中可是极为稀缺的资源,如果继续和那些游历者呆在一起,那么君哲没有向上顶盾以及安全屋不共享的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不好预估。
他们携带的安全屋的大小,并不能容纳这么多游历者。
“你今天想到的应对好快。”君哲对沈若说道。
其实在感受到那么多游历者一瞬间逝去的时候,君哲也有一瞬间的忡怔,但是那个时候沈若就已经背好了行李,走到了他身边,是怎样的身经百战,才会对这样的场景无动于衷?
回想起认识沈若的经过,君哲发现沈若在有些情况下冷静得可怕。
“那是因为我想过自己的死亡。”沈若很难得理解了君哲话里潜藏的意思,“在我知道的地方,有很多人会死于他们擅长的事情。”
善泳者溺于水,好战者死于战,都是老生常谈。
沈若没有见过,但是他会在了解古老人类的历史的过程中看到医疗还没有发达到人不必躺在床上等死的时候,人们是怎么面对生活、疾病和死亡的。
即便到了他生活的年代,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很多医疗辅助方式,实现无病临终,但是身体机能的下降,在宇宙中也仍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沈若觉得,死于探索的路上,自己喜欢的事情之中,不算是一件悲剧。
能来到魔渊的游历者大多数都不会是被逼迫的,天狐除外。
既然如此,他们的死亡在沈若看来,只是求仁得仁的结果。
何况那是一瞬间的事,也许会给生者留下痛苦,但是对于死者而言,他们的结束是无知无觉的。
另外就是这一路来,他们看到的是魔族与人族、哲哲的战争,以及魔族与魔族的战争。
战争会令人对死亡感知变弱,这其实对于沈若而言不是好事。
沈若还没有产生过强烈的羁绊,所以他现在还理解不了生者被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心情。
在这种情况下就见证哪怕不那么大型的战争带来的死亡,这会影响他对于生死离别正常阈值的建立。
失去的苦痛是对于得到过的人而言,没有得到过,也就无法理解和共情那种一瞬间心灵受到的强烈冲击。
但人族的精神意志,正是需要有强烈的冲击,然后在那之上唤醒他们的意志与力量,才是这个种族强大的地方。
既然谈到生死,沈若觉得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对于君哲的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