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尘沙之境(338)

作者: 金木火土 阅读记录

但是到了沈若离开母星地球之前,已经进入的星际的人之间又爆发了战争。

实际上,即便是在星际航行的早期,母星地球也分支出不一样的发展观,双方都想要证明以自己的方式能更好地发展人的潜能。

留在母星地球的人和选择星际航行的人,他们就各自继承了一派的观点。

但是最后他们之间,又互相借鉴。

在母星地球大约六千年前,人们还没有实现人工智能的时候,就已经普遍有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会与人类不相容的忧虑。

当然,神学家相信,人作为神明造物,一定比人造出来的智能更强大。

而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在那个时代出现了大量的小说,大多是关于人工智能如何统治地球的。

在科幻类的小说中,有一本太空歌剧类的作品,被认为是人文要素多于科幻要素。

人们评价它的时候,大多关注于来自太空时代的权谋,其中影射的历史与现实,但是有一部分研究人脑开发的人,却关注到了里面一个没有被详细描述的族群——领航员。

人的大脑在当时被证实应用率极低,而科学家认为,一切的科学幻想,都是为了照进现实,因此,必定存在可以让人脑实现更高的应用率,从而实现人脑超级计算机的构想。

而通过开发人脑的超级运算能力,可以让人更好地通过大脑在更短的时间内模拟更多的场景,再转化应用,实现人脑——身体的大幅度提升。

而人如果要实现对自己大脑这样的应用,情绪、情感,都会成为他应用大脑的累赘。

这一派是后来的星际移民派。

他们在早期要证明自己的想法时,指出人类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极为杰出、顶尖的专家,大多数情商都非常低的原因就是他们必须要专注于自己的天赋。

用通俗的语言来翻译就是:“感情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另一派却从人类少数实现突然变强的角度出发,又通过对人的基因进行研究,认为人体内其实存在有锁住自己能力的基因。

人之所以会选择锁住自己的能力,是因为人类一直在根据生存环境以及母星地球的频率,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适应地球环境版本的调适。

他们还认为,人作为母星地球所选出的唯一智慧生命,他们的基因里就含有自宇宙形成之初一直到人类形成过程中全部的密码。

基因,就是他们存储这个庞大数据的容器。

而基因锁,是人类为了避免自己调取过多的信息和能力,导致过载而形成的保护机制。

打开基因锁的关键,就在于强烈的情绪、情感。

这一派思想的持有者是感性的,他们认为蜉蝣一生只为了一次舞蹈,是震撼;人因为生如夏花,所以才能开得绚烂。

但是留在母星地球的,继承了这一派思想发展的人,却也会去开发人脑的超级运算能力。

沈若在阅读了这段历史之后,感觉到他在岛上见到的人,似乎也在引导他用自己的大脑来进行超负荷的运算。

他们倒也没有刻意去抹杀沈若的情感,只是也不会按照正常的孩子在成长历程中获得的反馈来给予沈若情感上的反馈。

沈若无法从他们的身上获得通过书本学来的关于情感知识的内容的实践经验,也无法以他们的反应来作为学习的参考。

但是沈若能感觉到,这些人之间是有上下级之分,他也问过相关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母星地球现在的环境是相对平等,但是这种平等并不是事实上的平等,而是源自于机会的平等。

决定地位的是天赋和能力。

每个人在一定岁数之前会获得同等的配给和学习资源,但是会在不同的年龄段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对他们进行分级,然后到了下一个年龄段,再进行二次分级。

如果没有这种分级,人会因为缺乏竞争而陷入空虚,最终产生自毁倾向。

来到岛上穿着白衣的人是这么告诉沈若的。

这些白衣的人并不总是同一批,虽然他们承诺过,会在沈若身体条件达到巅峰的那年让他离开那座岛,但是其实沈若对这个承诺没有什么实感。

大概并不是无条件的,否则沈若不能理解这些人浪费时间精力的目的是什么。

不过现在这些都是过去式,按照尘沙大陆的时间计算的八年,约等于母星地球的二十年那么长。

他来到尘沙大陆的时候不过二十二岁,而他要在这里度过等同于他过去接近全部生命的时间。

在君哲的带领下,他们入住了神圣教廷核心区域的一座偏殿,这个偏殿很大,不过不是只有他们住在这里,这是给大陆上各个会给神圣教廷捐资的贵族来到神圣教廷后临时居住的地方。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主要是贵族哲哲。

偏殿不远处,就是神圣教廷的训练场。

高级神官擅自揣测了君哲的爱好来安排住所——其实根本不用揣测,君哲的爱好是修炼这件事简直是哲哲皆知。

神官给君哲安排的住处离各个训练场都是最近的。

偏殿外的训练场主要修炼的是体能、体术,也就是武技类的训练,而魔法类的训练,则在室内。

在室内进行的魔法训练主要是精准控制,要知道,在神圣教廷的中央就是神圣殿堂,那里是无法使用魔法的。

神圣教廷为了保证整个核心区域的神圣性,禁止在这里练习一切大型有杀伤性的魔法。

所以教廷的独角兽骑士们,他们的训练场在空中俯瞰才能体会到的那个巨大同心圆的内圆与外圆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