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131)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连男生格外突出的个子也没有吸引她们的注意。

叶绍瑶回头看:“可他不像是领导诶。”

“那就是来拍节目的啦。”

她们依然毫无表示。

叶绍瑶点头,大概听见那一群人在讨论拍摄角度的问题。

果然实验中学里都是处变不惊的学霸,对什么身外之事都不在意。

从操场传来一阵铃声,体育委员放下手里的篮球,大声吆喝:“快集合列队!”

有一个成年人从体育办走来,从身上的羽绒服到脚下的运动鞋,什么都是黑色的。

一直听说体育老师性格温柔,叶绍瑶只以为是个善解人意的年轻姐姐,没想到居然是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还留着一些胡子。

“原来安老师不是女老师。”她有些失望。

管凝晖小声纠正:“这是王老师。”是体育组的学科组长,兼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头衔可比其他人大许多。

是那个时不时就爱在各个教学楼巡逻的王老师?

叶绍瑶如芒在背,看来今天遇见的老师都不太和善。

“今天这节课由我代上。”王老师言简意赅。

见不到安老师,同学们有些丧气,发出高低不同的质疑。

王老师用严肃的表情震慑住调皮的男生,开始进入正题。

“就在前不久,我们学校出了一名世界冠军——重旸获得了德国羽毛球公开赛的男单金牌。”

正说着,名为重旸的男生从门后走入,他已经脱下棉服,穿着一件日常训练的队服,背后印着“国家羽毛球队”的字样。

叶绍瑶心里的疑惑得到肯定的答案。

凭她多年练习花滑的经验,一看就知道这个男生并非普通身份,身段和气质都有运动员的味道。

“大家好,我叫李重旸,很高兴受到母校的邀请,为大家上一节羽毛球课。”男生年纪应该也不大,说话还有些紧张。

叶绍瑶似乎幻视了记者前的自己,语言状态一模一样。

虽然全班同学对这一出不明就里,但都热烈地鼓掌欢迎。

不说认不认识,起码亲眼一睹了世界冠军,只这一点,这节课就上得不亏。

校方和媒体都配备了摄像师,用相机留下这节公开课的痕迹。

李重旸简单说起自己在实验中学的学习生涯,又谈到从国青队到国家队的坎坷经历,熬完一顿鸡汤,开始教授羽毛球的相关知识。

学习了握拍姿势和发球技巧,他鼓励同伴之间互相练习发球。

“学习一项运动,我们要说得少而做得多。”

等所有学生解散,原本站在最后一排的叶绍瑶暴露在人前,她迷茫地东张西望。

她该怎么办呢?

叶绍瑶加入这个班集体,正好成为落单的那个数。

虽然管凝晖有意把她拉入自己的阵营,但单打有且只需要两个人,她只能站在球筒边干看着,眼睛观察着球路。

李重旸很快注意到她,走过去和她搭伴:“同学,你可以试试发球给我。”

摄像师一路跟随他,将镜头打在两人身上。

她该有多幸运,能和国家队切磋技术。

但叶绍瑶打起唇语:“我没有球拍。”

一旁的王老师也关注到这边,颇有威严地问起:“你的球拍呢?”

叶绍瑶老实地摇头,表示不知道这节课的安排。

王老师首先向客人表达歉意,随后把她拉过身训话:“我早上特意嘱咐过,说下午会有公开课,务必带上羽毛球拍。”

背对着镜头,叶绍瑶不知道应不应该为自己辩护,只是乖乖地说:“王老师,我是下午才到的转校生。”

如果只是没有准备球拍就算了,李重旸在中间做好人,按下王老师的怒火,说把自己的球拍送给叶绍瑶。

但随后,王老师还发现叶绍瑶没有在校穿着全套校服,说她搞砸了今天“奥运冠军进母校”的活动,也不管是转校生还是本校生,罚去操场跑十圈。

面对这样只顾面子不讲理的老师,叶绍瑶有苦难言,今天是不是不适合上学,早知道出门前翻一翻老黄历。

“王老师就是这样,我们全班都被他罚过十圈,就因为去年没把排球归位,”管凝晖以过来人的语气叹息,拍上她的肩安慰,“你就当这是十三班的入班仪式。”

很特别的入班仪式,下了课,叶绍瑶还在围着操场兜圈子。

“你怎么在这里?”季林越和同学走近,停在跑道边。

她心里生着闷气,这不明摆着被罚跑了吗。

但她表面云淡风轻:“我上冰前热身呢。”

同行的男生没听出异样:“咱们学校的露天冰场被一铲子推了,现在没地方可以上冰。”

这边执着于和她科普学校冰场的拆拆建建,还是季林越聪明,首先向体育老师揽下一部分责任。

他是怎么展示话技的,叶绍瑶不得而知,但他很快带着消息回来:“老师让你减五圈。”

“你用了什么理由?”她好奇。

“我说你把球拍借给了我。”

两个班的体育课是前后脚,倒也不是说不过去。

“可我是因为没穿校服被罚跑的。”

看来他也没有完全猜到事情始末。

“所以王老师让我跑完另外五圈?”算是坦白没带球拍的自投罗网。

终于转过弯来,叶绍瑶牵出一抹笑,季林越有时候就是这样,持续性聪明,间歇性断电。

正好完成五圈慢跑的叶绍瑶突然完成所有任务,轻松得不行:“谢谢你给我争取了减刑。”

虽然真真切切跑了两公里,但她只是面色有些红润,大气没喘几声,顺便将今天的耐力训练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