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138)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数学老师拿着她的试卷一通分析,最后发现她并没有犯多少知识点的错误,全是计算的问题。

“你的计算能力太差了,”他指着最后两题的空白,“这些题又是为什么只写了‘解’?”

叶绍瑶回忆:“时间不够。”

实验中学为了锻炼学生的反应和手速,压缩了原本的考试时间,让叶绍瑶贫瘠的成绩雪上加霜。

老师理解她的不适应,但是他表示:“这就是实中的教学习惯,我们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在考场上多一分胜算。”

叶绍瑶小鸡啄米似的点头。

“我现在给你时间,做一遍这两道题。”

得,踢铁板上了,她慢吞吞握着笔,慢吞吞把原来的“解”字划掉,写上新的代替。

数学老师叹着气,率先放弃:“算了,以后每天放学,你随我到一班去。”

“一班?”

老师以为她不明白,解释说:“我每天都会给他们附加一节课。”

何止是附加课,他们写的也是附加题啊。

叶绍瑶打起退堂鼓:“老师,我不会写附加题。”

“你连普通的计算都出错,当然首要锻炼你的计算能力,”数学老师吹了一口茶叶,“还有,你这压轴题的思路全是乱的,我给你机会多问。”

最后,他象征性地征求她的意见:“你看怎么样?”

叶绍瑶依然点头,虽然她还不太熟悉这名老师,但他的敬业程度让她折服,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

只是这样,全一班都要知道她的数学不及格了。

第65章 她睁着眼睛,向往看见世界。

既然一定要去一班听课,叶绍瑶选择先给季林越打一剂预防针。

“那个,事先说好,要是我最近频繁出现在一班,千万不要带头笑我。”

中午的食堂乱哄哄,但并没有人注意到角落的两人。

“获得数学老师特殊关照了?”季林越问。

人的大脑到底怎么长的,他怎么一猜一个准,一点悬念没有。

叶绍瑶随口问:“难道还有其他人也有过这样的待遇?”

“嗯,数学老师经常把没及格但还有救的学生抓来上课。”

叶绍瑶恍然大悟,难怪她走进一班的第一眼,就看到最后一排崭新的座椅,上面一尘不染,没有摆放任何学习用具。

“那以后我就坐在你的后排,你多帮衬帮衬我。”

季林越摇头:“老师会给你们另外的练习题,夯实基础的。”

数学老师还懂得因材施教,但叶绍瑶并不是很高兴,蔫哒哒地接受事实。

其实在被数学老师问话之前,她还接受过英语老师的洗礼。

教室似乎都知道她的特长,也对她的体育事业很关心。

“听你的妈妈说,你以后打算出国比赛?”

叶绍瑶点头。

“可是不学好英语,没有一口流利的口语,在外国怎么行得通呢?”

“教练说,如果需要出国比赛,每个团队都会配备翻译人员。”她回答得很真诚。

“翻译员不可能二十四小时待命,他们也需要下班。”

说得有道理。如果她真能够在下赛季报名参与国际赛事,学习英语是极具紧迫性的任务,她必须严正以待。

叶绍瑶抬头,眼前就有一个人选。

“季林越,你的英语怎么样?”

“运气好的话,勉强能进年级前十吧。”

什么叫运气好呢?这么说吧,一个年级六百来号人,分数几乎都在头部。

英语满分一百二的试卷,即使能够拿到一百分,已经被半数的人甩在脑后。

叶绍瑶差一分及格,几乎是年级的垫底。

如果不是语文助她一臂之力,她不敢想象自己的总成绩会有多难看。

“我记得,月考的年级第十是117分?”

以前班主任说,中考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城市有那么多学生,一分就可以超越几十上百人。

她现在已经体会到老师所言非虚。

季林越说:“这次我的作文有语法错误,没有考进年级前十。”

这话说得毫无波澜,但落在叶绍瑶耳朵里,就是赤|裸裸的炫耀。

叶绍瑶纳闷:“那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俩从六岁开始形影不离,以前放学早,天天还有时间串门,现在虽然往来少了,但在冰场和校园里也能抬头不见低头见。

他是什么时候努力的?莫非就是教练口中的“天赋”?

“听磁带。”

叶绍瑶想起来,季林越的书桌上有一台双卡磁带机,天线拉得老长,她以前还捣鼓过好几次,每次按下按钮,里面都装着不同的英语磁带。

她也有个破破烂烂的磁带机,修修应该也还能用。

她眨眨眼:“要不你教我学英语?或者我也听听你的磁带。”

“每学期发的英语书,不都会附赠两盘磁带吗?”季林越反问。

原来就是教材配套的磁带啊,她书柜里收集了一堆,从小学到初中的都有,摞着犄角旮旯吃灰,有时候遇见难题,她还会抽出一盘来,用笔卷黑条纸玩。

对缓解压力有奇效。

“我记得,邵姨也是英语老师。”

说起这个,叶绍瑶不露声色低头扒饭。

邵女士虽然是人民教师,但女儿的英语成绩并不会让她觉得这个职业光彩。

“你的妈妈可以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但一定不可能是英语老师。”这是邵女士盯着成绩单沉思二十分钟后的原话。

“我妈教高中的,她的方法不适合我。”这也是实话,邵女士到底脱离初中英语多年,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教一名基础薄弱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