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157)
他把一盒崭新的专辑递到她的手里。
“我可以打开吗?”
“嗯。”
叶绍瑶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纸,专辑封面是一个巨大的林俊杰,左下角印着《100天》*。
“为什么会想要送我这个?”她笑着问。她实在找不到送专辑的理由。
“你前段时间总听他的歌,我以为你最近很喜欢他。”
“也算是吧。”
叶绍瑶继续打开专辑封面,里面放着一张光盘,专辑收纳的每一首歌都罗列在上面。
“他的很多歌我都听过。”
路程还长,叶绍瑶指着每一行短短的歌名,都能给季林越哼出一小段。
但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迷林俊杰的呢?季林越一直无法解出这个谜题。
叶绍瑶没告诉他,她当时整日整日地听歌,只是在为考级选音乐。
虽然教练最后驳回了她选择的流行歌。
并且这场考级已经结束很久了。
不过这有什么关系,一点不妨碍她珍藏这张专辑。
“总之,我很喜欢。”
第73章 没有计划的假期。
五月初,星未来俱乐部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俱乐部和明日星冰场的十年合同到期,在拟定续约时,双方就合同内容产生了分歧。
前因后果很简单。
以往俱乐部在周末黄金时段包下冰场的黄金区域,严重限制了游客的滑冰体验。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商业冰场建起,分散了客流,导致冰场收益连年下降,于老板希望俱乐部能机动调整上课时间,让冰场能够全天对外开放。
起初,俱乐部方并不同意冰场老板的要求。
俱乐部的学员成分单一,有超七成是中小学生,平时有繁重的学习任务,除了周末,实在挤不出训练时间。
为了争取利益,双方前后开了不下五次会议,听说于老板在最后一次洽谈会上甩出财报,冰场在第一季度的毛利润还不及维护费用高。
“我们也很为难。附近的老步行街拆掉后,商城的客流量小了很多,冰场的收益本来就微薄,需要靠接纳顾客盈利。”这是老板的原话。
如果继续按原合同走,拱手送出两天周末,这钱实在没法赚。
叶绍瑶问:“原来冰场不赚钱?”
她偶尔在放学后到冰场加训,但从没见过冷场的样子,每次练习步法串都是瞻前顾后。
且冬奥会刚结束不久,会有一批新市民走进冰场,地处老商业中心的明日星会是便捷出行的首选。
于会敏摇头,不是冰场的利润太少,而是运营冰场的成本太高。
俱乐部最后在众多合作者中选择了妥协。
双方各退一步,俱乐部的包冰时间调整到每周二周四晚八点至闭店,学员在其他时间进入冰场需要出具俱乐部的凭证。
所以叶绍瑶在今晚来到冰场时,被于会敏不近人情举黄牌警告一次,集齐一张红牌,可就别想老顾客折上折了。*
“可是现在滑不了冰,不算犯规。”
叶绍瑶扒在外墙往里探,冰场只剩一层单调寡淡的混凝土躺在那里,隐约散发着冷气,说是家徒四壁也不为过。
有种老板提桶跑路的美感。
“于姐姐,你们不干了吗?”
“今天晚上开始歇业浇冰,”于会敏微愣了一愣,“你的教练没说?”
这应该是邵女士又一次没及时传达俱乐部的通知,叶绍瑶真怕妈妈这张密不透风的嘴拦下什么重要的消息。
但她只是不露声色地把冰鞋往身后藏:“我逛商场来着,顺路看看。”
于会敏怎么会不了解她的意图,提醒说:“这几天的冰场都不开放,你别再白跑了。”
“真的没有倒闭吗?”
“我的小祖宗,”于会敏指着桌上《告游客书》,“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为您带来不便,明日星冰场在这里深表歉意,请您期待冰场升级后的滑冰体验,祝您生活愉快。”叶绍瑶一字一字念下去,谜底全在谜面上。
冰场需要赚钱,靠游客和俱乐部的接济并不足够,于老板着眼于承接比赛,另寻生路。
刚好经过朋友牵线,参与了市级冰球比赛的招标。
“为了能够中标,我爸找工人连夜撤冰面,重新添加冰球项目的标识。”
以前的冰场只印有明日星公司的大LOGO,冰上偶尔有花花绿绿的几条线,都是教练用马克笔画下的杰作。
没有红蓝分明的标识线,冰场根本不可能达到承接比赛的要求。
“小冰场也可以办冰球比赛?”叶绍瑶好奇,她还从没在这里看见学习冰球的人出没。
“只是俱乐部没有冰球教练而已,”于会敏说,“我小时候就在这儿学的冰球。”
自家的冰场没有限制自己的道理,于会敏穿着冰球服横冲直撞,后来被家长投诉撞伤了孩子,也就被禁止上冰了。
“更何况,这种比赛的场地标准可比花滑小很多。”
这场冰球赛也是岸北市的校园联赛项目之一,之前安排的冰场因为私接赛事违约,主办方只能重新选择冰场,将比赛延迟到五月中举办。
冰球要求每队上场6人,4v4赛制的人数要求则更少,八个人要散布在60×30的标准场,估计球员都够不着几次球。
全场都追着失控的球跑,场面应该很滑稽。
“会敏,冷却系统已经到位。”
穿着工作服的制冰师开始进行下一步动作,于会敏熟悉自家的冰场设施,给叶绍瑶揭晓冰场的制作过程。
叶绍瑶撩起鬓发侧耳倾听,这居然是她可以知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