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196)
连叶先生也没认出自己的闺女,接她放学的路上演了一场擦肩而过。
又是两周,在叶绍瑶不懈的搽香香努力下,皮肤里的黑色素稍稍褪下去,她终于有心情,肯花时间给自己编头发。
“叶绍瑶!”后桌突然叫她,揪了揪她刚编好的小辫子。
头发太短了,叶绍瑶试过许多次,好容易有了雏形,但就像蛋糕盒上束的粉色系带,一拉就散开。
她有些无奈,回头翻了一记白眼:“曾云开。”
“嗳,我没看见你正在梳头发。”曾云开举手投降,有些抱歉。
三中的领导们虽然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但执行的力度却跟不上,除了每日例行的形式,只要不踩那几条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红线,大家都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一到课间,有个别好美的女生将桌上的书本聚拢成小山,在最隐蔽的地方偷偷放上小镜子,袖管抖出一瓶粉红色的蜡质化妆品,咧着嘴涂抹唇周。
相比之下,叶绍瑶的大动干戈并不足以吸引周围的注意。
“你为什么老爱给自己编头发?”曾云开将功折罪,伸手替叶绍瑶捏住一股细发,问出心里的好奇。
叶绍瑶回答:“因为有用处,所以爱编。”
每次赛前精心打扮,是她奉行的准则。
小时候笨手笨脚,梳头化妆就是邵女士的差事,后来有能力自给自足,叶绍瑶就不再假手别人,从发型到妆容,全是自己一搜操办。
两条从头顶起的三股辫一直落到后脖颈,她将自己齐肩发的长度发挥到极致。
“手真巧。”
叶绍瑶不置可否。
“其实我是来给你送东西的。”
“给我?”
曾云开点头:“邵老师让我拿给你的。”
三中也是半寄宿制学校,为周围区县的学生提供了住处,有时学生需要与家里传递生活用品,校门口的收发室就成了包裹堆积的重灾区。
曾云开的手里就是一个小包裹,印着花花绿绿的广告,白色的签单写着收件地址,岸北三中的英语办公室。
她是英语课代表,英语老师请她顺手帮个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叶绍瑶说了声“谢谢”,小心翼翼拆开表层的纸壳,里面填充了许多杂七杂八的报纸,一倒,散了一桌。
“这是你家里寄来的东西?”曾云开捡起掉落在地上的碎片,以为是某些人的无聊恶作剧。
“不是,我的杂志到了。”
当初合作方请她填写了个人信息,说以后会寄来杂志样刊,叶绍瑶留了个心眼,将家庭住址一栏改成了妈妈的学校,联系电话也填的学校收发室。
她对妈妈的工作单位比家里新换的座机号码更熟悉。
曾云开在意的却是另一件事:“杂志?邵老师居然没扣留你的杂志?”
显然,她并不了解叶绍瑶和英语老师在师生之外的关系,只是想:她的同学真大胆。
大课间还长,有德育处的主任往各楼层各教室巡逻,望风的男生们提醒女孩收好自己的小零碎,老师们走后,各路大将带着花花绿绿的化妆刷卷土重来。
“你化得太显眼,粉底都扑成熊猫眼了。”
“我就过过瘾,上课前准擦掉。”
有打篮球归来的男生带着一身臭汗,大咧咧坐在教室前排:“小叶子,你都编头发了,怎么不学她们化妆?”
“别叫我小叶子。”叶绍瑶只手将报纸一团,狠狠砸过去。
男生偏头躲开,但死乞白赖不肯走,还抱着球调侃:“你没看过《还珠格格》吗?她是小曾子,你不就叫小叶子。”
听说琼瑶要翻拍《还珠格格》*,班里消息灵通的剧迷闹得正起劲,清宫戏的小梗在班上就流传开。
从小到大,叶绍瑶有无数个外号,有本着名字来得瑶瑶、瑶儿,也有从姓名衍生来得野芍药,但只一点,还没有什么比“小叶子”更难听。
总像电视剧里活不过两集的龙套。
她板着脸纠正:“你叫我一声‘芍药’也行,比你那破太监名好听。”
“行,芍药就芍药。”
打发走自讨没趣的男生,曾云开重新贴上来,眼里装满崇拜:“你连他都敢怼?”
“他谁?”
“开学第一天就被没收手机的二世祖,副校长的宝贝儿子,名气大着呢。”
“不认识。”
叶绍瑶甩甩手,什么二世祖,她没听过。
再能掀起什么风云,再有什么家世,她也没听过。
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到手的杂志,悠闲的下课时光被急促的铃声终止,叶绍瑶不甘心地将桌面收拾干净,所有好奇心都暂时塞进桌肚里。
邵女士占用了眼保健操的五分钟,要求组长报告组员的背诵情况。
眼神所到之处,不管完没完成学习任务,没几个学生敢直视她的目光。据说邵老师最爱点名,尤其是和她对上视线的倒霉蛋。
叶绍瑶就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她学不会低头,一双亮闪闪的眼睛迎上去,每节课都有她回答问题的身影。
连英语课代表都自愧不如。
“别偷摸搞小动作,起立。”
“老师好——”
邵老师又提前上课了。
英语连堂一直上到十二点,午饭时间,曾云开才有机会与叶绍瑶共睹这本福大命大的杂志。
《体坛关注》。
“你居然关注体育?”她面露惊讶。
眼前的女孩瘦瘦一条,看着不像擅长田径的样子,也不是球类运动爱好者。
叶绍瑶抿着嘴唇,自己原本也对这些不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