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月季[花滑](235)
“私事解决完了?”金荞麦问。
“嗯。”
她刚来岸北,对这片的饮食还不够了解,随便拐进一家家常菜馆,被重油的菜品唬得没吃两口。
但她约饭的目的本来也不在饭本身。
勉强挑几棵青菜挂在碗壁沥油,金荞麦进入主题。
“你喜欢他?”
叶绍瑶正喝水,当即呛了一口:“我不喜欢。”
“是吗?”金荞麦直言不讳,“你看他的眼神,和我看我前男友一模一样。”她顿了顿,“当时还没变成前任。”
怎么可能。
叶绍瑶发誓,她只是用普普通通的眼神看他,没有频繁眨眼或别的什么,和看一颗苹果、一只小猫没有任何区别。
“你的前教练一定说过吧,花滑最忌讳的就是和同事产生友情意外的感情。”
尤其是双人滑和冰舞。
叶绍瑶点头。
无论是穆百川还是冯蒹葭,甚至是没见过几次面的李葳蕤,都把这一条视为是俗成的规定。
她曾经问冯教练:“可您和李教练不就是夫妻吗?”
冯蒹葭却说,在役时,她和李葳蕤的关系几乎水火不容。
一直到退役,才勉强成为朋友。
“朝夕相处那么多年,一张脸不说看腻,也差不多该厌了,怎么会萌生非分之想。”这是她的原话。
金荞麦看叶绍瑶木讷,给出自己的例子。
她转项冰舞后,曾和男友闹得翻天覆地。
对方是加国华裔,也是一名双人滑运动员,但因信任不足,总猜忌女友和搭档有染,一来二去,闹得不欢而散。
也是在分手当天,金荞麦才从共同好友的口中得知男友劈腿的消息,和他的搭档。
内容太曲折,叶绍瑶听得出神,上一次看到这样狗血的故事,还是在聂心收藏的言情小说里。
三观震颤。
金荞麦语气很轻松,似乎故事的主人翁和她没有半点关系。
“绍瑶,你可以听一个乐呵,但道理就摆在那里,只有事业才是最可靠的。”
“金教,您好像穆教练。”
“他也有这样的遭遇?”
叶绍瑶摇头说:“是语气,穆教练总爱用过来人的语气讲道理。”
眼前的人甚至还可以称之为女孩,却已经获得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荣誉,还有别人费解的糟糕感情。
“我并不比你大几岁,你可以把我当做姐姐,”金荞麦重新介绍自己,“这是我第一次带学生,现在得拟第一条规矩。”
事业心大于一切。
第110章 “我终于跳出将我困住许久的怪圈。”
任课老师前脚刚说下课,叶绍瑶的眼神立刻开始涣散,仿佛下一秒就要昏倒。
曾云开慰问:“芍药,你今天怎么总不在状态。”
叶绍瑶没回应,桌上还放着邵女士刚批好的请假条。
请假时间和事由,10月13号到17号,俱乐部系列赛岸北站。
幸运的是,比赛地点就在岸北的冰上中心,她经常光顾,不需要提前过去适应场地。
但是她愁啊,教务处主任的脸色一次比一次黑,说今年给发的请假本都不够用。
曾云开支着胳膊,才看清她手写的请假日期。
“你现在天天都得比赛?”
那倒不是。
叶绍瑶解释:“平时请假是为了抽时间训练。”
“你高一的时候也没有每天请假训练吧。”
她能怎么办,现在兼顾女单和冰舞,四个小时一溜烟就过去,恨不能掰成八小时用。
何况明天还有一场极重要的比赛。
岸北站是不仅是俱乐部分站赛的收官站,也是全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的预赛,除此之外,还关乎明年一月的冬青奥*名额。
这两个头衔一缀在后面,岸北无愧成为本赛季最拥挤的分站。
从滑协在官网公布的参赛名单来看,只青年组的女单就有四十多人,报名人数是前两站的总和。
叶绍瑶在此前放掉了一个分站,基本与俱乐部总决赛无缘,十二冬的资格好拿,她现在需要着眼于即将开启的冬青奥。
这是国际奥委会决定开办的第一届青少年冬奥会,因为不参与上赛季的资格争夺,每个国家、每个项目都平等拥有三个名额。
相比于挤破头也始终缺一口气的其他A级赛,这对华夏姑娘们来说是莫大的机会。
“我那在实中的老同学说你每天都去实中找对象,”曾云开又开始八卦了,“真的假的?”
叶绍瑶现在小有名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也偶尔遇见冰迷,被架在镜头前拍照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
至于身边的同龄人,听说叶绍瑶是朋友的朋友,呵,千方百计也要加上Q|Q,从此也是拥有人脉的人了。
“不是对象,就是普通搭档,”叶绍瑶澄清,“我和他一起练冰舞,他出不了学校,我就只能进去找他。”
毫不夸张,她已经和实中南校区的保安阿姨拜了把子,成为穿三中校服也能随意进出校园的奇人。
“我才把单人滑的规则弄明白,你怎么又去学冰舞了呢。”曾云开纳闷。
课间宝贵的十分钟在没有营养的聊天中度过,预备铃打响,叶绍瑶已经没有说话的力气,眼睛迷迷瞪瞪。
还好下一节是心理课,她在每个星期三的盼头。
收好桌面的小零碎,把桌角的书堆老高,叶绍瑶抱着胳膊准备睡下。
同桌被吓得不轻,赶紧搡了她两把:“芍药,这节是教务处的老师亲自代课,你怎么敢的。”
啊,是那个脸比鞋底还黑的主任,叶绍瑶背脊发凉,用哈欠把困意都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