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240)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她饱含欣慰,在他肩头一拍,奖励一朵“皇帝的”大红花。

“好弟弟,拿了银牌也没忘记自己的队友,值得表扬。”

“陈教练说我容易在蹬冰时会不自觉加速,这是从单人滑带过来的毛病。”

冰舞不是一向单纯追求速度的运动,对于新手更是如此。

这几天,金荞麦让他们揣摩揣摩BabyBlues(入门蓝调舞),它的旋律比任何风格的音乐都要慢,最可以锻炼对身体肌肉的控制。

这时候,叶绍瑶就不得不炫耀:“我昨天就通过金教的法眼了。”

虽然他们是搭档,但平时是金荞麦和陈新博各带一个,每天的合练时间不到两个小时。据说,这样才能让教练资源发挥最大优势。

金荞麦按时来到冰场,首先落实昨天交代的事情:“最后一站水平测试报名了吗?”

既然确定转了冰舞,冰舞的考级也需要提上日程。

叶绍瑶和季林越有那么多年的底子在,学什么图案都事半功倍,只是短暂搭手两个多月,已经把各种规定舞解锁了十之五六,进步堪称神速。

她还曾放言,要是政治的主观题也能这么简单就好了。

择日不如撞日,花滑协会正在举办今年第二次等级测试,金荞麦鼓励他们报名试试运气,还能赶上考级的末班车。

“当然。”叶绍瑶和季林越通了眼神,作为代表发言。

昨晚征用电脑的时候,邵女士还不相信,说她已经过了双十级,哪里还需要从一级重新开始。

叶绍瑶也叹气,她好像在十六岁将生活倒带。

不止考级,连步法都要从最简单的蹬冰开始挖细节,两个月下来,还真改掉不少从小带来的怪癖。

金荞麦说:“等在东山考了级,你们还可以顺路去参加一个比赛。”

叶绍瑶在这赛季参加的比赛实在少,几乎将半颗心扑在身体恢复和冰舞上,但说到比赛,她的直觉还是单人滑。

“没听说下月初有比赛啊。”她纳闷。

也不能说没有吧,只是她够不着那些A级赛的资格,明年年初倒是比赛扎堆,但明显没到时间。

金荞麦扫了眼季林越,显然他也不是个细心的人。

“你俩怎么回事,”她佯装控诉,“我贴了二十分钟的海报,也没想着瞅一眼?”

海报还剩了一张,她早料到会是这个情况,特意作为教具放在显眼的围挡上。

光滑的背胶纸反着室内的白炽灯光,“‘颜金杯’冰舞大赛”几个字铺满整面。

季林越念道:“颜金杯……”

“你也觉得耳熟,对吧?”叶绍瑶搭腔。

“是颜惠萍和金颂岳前辈?”

“Bingo.”金荞麦擦出一个响指,总算不太迟钝。

颜惠萍和金颂岳是九十年代的冰舞运动员,是华夏第一对、也是唯一一对靠自家培养体系练出来的选手,曾去过世锦赛和四大洲,创下了华夏在冰舞项目的最好成绩。

如今两位已经销声匿迹多年,拒绝了滑协委员会的邀约,也没有入职任何一家俱乐部,偶尔有老冰迷在体育学校遇见两人教授冰舞,po出合影或只是远远一张偷拍。

不过他们的名字早已走出人们的视线,这些消息也很快就淹没在信息量巨大的网络中。

颜惠萍和金颂岳至今仍致力于发展华夏的冰舞事业,两人在滑协的资助下,计划筹办一场面向社会全体的冰舞赛事,“颜金杯”应时而生。

“我们也可以报名?”叶绍瑶问。

“大众组不限制年龄和等级。”

“可是我们还没系统学过冰舞的技术动作。”

“主办方考虑到‘颜金杯’设置的初衷,在大众组只设置短舞蹈一个部分。”

类比于单人滑项目,短舞蹈就是短节目,由规定舞和创编舞糅合而成,既考验选手对规定音乐和图案的掌握,也能激发编舞的创意。

大众组的比赛不会太严苛。

除了需要选手自行准备伦巴&恰恰风格的音乐,并在节目中滑出相应图案,技术组未对其他技术动作进行特别规定,只要有实力,多做多得。

“居然还有奖金?”

叶绍瑶将海报翻面,一眼被下方的奖品设置吸引住。

大众组虽然全方位不比专业组,但头名的奖金也突破了四位数。

要知道,她每年拿到的补贴也就这个数。

叶绍瑶清了清嗓子,把决定权交给季林越:“你说参加,咱们就参加。”

她客观公正,绝对没有对钱财动心。

季林越只是和她对视了半秒,遂向金荞麦询问:“怎么报名?”

看,季林越才是动财迷心思的家伙。

……

叶绍瑶对这场比赛有百分百的自信。

混不上凤尾,难道还当不了鸡头?

报名是水到渠成的事,临时凑一个节目才叫人犯难。

不过金荞麦自有办法。

“您说,复制粘贴?”叶绍瑶惊掉下巴。

网龄有小十年的她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照搬照抄呗,还是自己师父的节目。

“这是可以的吗?”

虽然没有太多生活经验,但她起码学过思想政治,知道每一个作品都有版权,在没有拿到作者授权的情况下,私自拿取即为抄。

她是个守法好公民。

“你别担心,”金荞麦哭笑不得,“我们的节目从来都是自编自演。”

但随之而来的,怎么“照搬照抄”也是个问题。

因为他们在技术动作上的空白,整个短舞蹈只有清汤寡水的规定图案,完全体现不出舞蹈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