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261)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零下五度的天气,即使热泪盈眶,也不需要担心冬风把脸颊吹僵。

“但你们分明有更保险的捷径。”

不,那条路并不保险。

和其他名师一样,IAM的教练在每年休赛季也会开办短期训练营。

想要结识顶级教练,那也是不错的机会,这是冰舞运动员们最普遍的选择。

但叶绍瑶知道,即使他们付出大量金钱成本,也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他们是这条赛道的新人,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教练的青睐。

“我们与众不同,但我们会出类拔萃。”她说。

舞台上又换了一批人,节目还在继续,天空飘着几丝小雨,也许是雪点,但落在手上不轻不重,只有一滴极小的水迹。

“教练,如果我们兑现了保证,它的保质期可以推迟到明年吗?”

明年,等高考结束,拿到中学毕业证,她就可以心无旁骛去往蒙特利尔。

“话别说得太圆满,”男单比赛没有开始,结果并没有尘埃落定,格林并没有被她的话绕进去,“但如果你们拿到资格,IAM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

季林越终于找到她:“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这里是加国代表团的区域,和华夏相隔不远,但放在可以容纳几千人的露天广场,找一个人也如大海捞针。

“我找我未来的教练说话。”

季林越才看到身边的格林:“您好。”

所有的管弦在此刻终止,有运动员从高台滑下,他们手里握着两把火炬,火苗迎着强风不摧不折,烈烈燃烧。

这是象征因斯布鲁克曾两次举办奥运盛会的光荣。

山脚下,有年轻的孩子等待着这簇火苗,圣火即将交给这批青年们,他们是从雪中破开的冬笋,是未来体育运动的有生力量。

迈上用雪铸就的长阶,圣火台近在眼前。

青年运动员在前辈的指引下,共同点燃山顶的主火炬。

全场掀起空前的声浪,这是属于青年人的盛会,红火在炬中炽烈,他们也将在这里收获自己的发光发热。

“咻咻”两声,舞台后闪过几簇烟花,在半空开出好看的扇形,然后留下快速下坠的星星点点。

叶绍瑶刚离开座位,又伫立着仰望:“这大呲花,比春节的保留节目还要好看。”

话没说完,头顶又是一声。

她被这声音吓得背脊发凉,无意识捂住耳朵,一阵酥麻从尾巴骨窜上后颈。

璀璨转瞬即逝,晚风搅散灰白色的烟幕,硝烟也最终成为空中一粒浮沉。

“我刚才又预支自己的愿望了。”

希望他们早早通过考级,能去蒙特利尔长训。

最好明年就参加国家赛吧。

“她很勇敢,你也一定要好好表现。”

身后的格林女士叫住季林越。

“我一定会的。”

第122章 “我们是七十亿分之二,又不是第七十亿名。”

七月,阳光普照在岸北的每一寸,日上竿头,耳边多了自行车铃的喧嚷,楼下有大爷和路人唠嗑,说的话一字不落贯入耳朵。

窗外应该有棵树,知了、知了——这是夏天最经典的白噪音。

但叶绍瑶被吵得有了脾气,在床上翻了个身,又翻了个身,枕头绕过后脑扣在耳朵上:“不知不知。”

昨晚没有拉遮光帘,室内的光线已经刺眼。

怎么落地扇也没开,她掀开薄被一角,将半个身体压上去,凉快凉快。

睡梦被截断,但意识还没有清醒,她混沌地想,应该从哪里把情节接上。

新的梦境在她的编排下接上原来的轨道,有人敲响卧室的门。

耳边的嘈杂像冲破一层鼓膜,在转醒的瞬间放大,五官的感觉神经敏感起来,鼻下是枕头和被子,她正被熟悉又陌生的气味包裹着。

敲门声又响起,是有规律的、极轻的三声。

“绍瑶。”

所有情绪在此刻收束,叶绍瑶大气没敢喘,将已经掀在腰际的睡裙重新盖在腿上。

她趿着拖鞋下床:“什么事?”

“该吃早饭了。”季林越说。

季家的生活作息并不比她日常的早,但因为一些原因,她又睡过了头。

简单整理了床铺,她打开门窗透气:“马上就来。”

早餐还是很丰盛的,温女士和季先生都在,穿着工作正装,俨然是要出门上班的模样。

“你们俩就乖乖待在家里,”温女士说,“林越,绍瑶是客人,你要处处招待好。”

刚洗过的水珠还挂在脸颊上,温热到有些发痒,叶绍瑶挠了挠,才终于清醒过来。

她是在凌晨被爸爸妈妈扔过来的。

远在邻省的表大爷突发脑梗,人正躺在ICU,昨晚一通电话,叶先生和邵女士马不停蹄买车票赶过去。

叶绍瑶也想跟着,却被夫妻俩拒绝。

“你这阵事儿多,我们一去得好几天。”

如果情况乐观,去医院陪护两天就算了,要是没救过来,只怕会在那边耽误更多时间。

过几天是首站俱乐部联赛,下周就是华夏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的选拔,她的每一天都极为重要。

担心女儿在家饿死,邵女士在临行前和季家打了招呼,让叶绍瑶过去暂住几天。

她连夜收拾行李,训练需要的、这几天的生活用品和换洗衣物都带上,装了满满一箱。

来到季林越家已经是凌晨两点的事,留了灯留了门,叶绍瑶关门就睡过去,明明两家离得不远,但拖着行李箱爬上爬下,让本来就困倦的身体吃不消。

好在沙发是舒服的,虽然纤维有些刺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