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芍药月季[花滑](272)

作者: 怀蔺 阅读记录

“你们怎么不喊‘茄子’?”

“我刚才一定闭眼了。”

一群人凑上前看照片,叶绍瑶才发觉少了些什么。

“金前辈和陈前辈怎么没来?”

她和金荞麦在出发前两周通了信,当时对方正在医院,说不方便接电话。

一问出了什么事,金荞麦也不知情。

领队说:“陈新博在训练时伤了手,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骨伤的恢复期一般需要两三个月,他们还能赶上索契。”

陈新博的伤已经有一段时间,之前一直在参赛与弃赛中徘徊,但为保住冬奥会,最终还是遵循医嘱,尽早做了手术。

只是不知道在冬奥会前,状态能恢复到几成。

没有在华夏的土地上为华夏增光,是一件太遗憾的事。

拿到最终的参赛选手名单,领队召集所有团队开了紧急会议。

给选手做好心理辅导是首要,运动员要全力以赴,但绝不能自不量力,华夏杯只是GP的其中一站,他们还要向世锦赛乃至奥运会看齐。

话是这么说,但在冰舞队的小会上,冯蒹葭还是愁容满面。

隔壁的教练在饭后议论,加国的冰舞强手都没来,谁会捡这个大便宜呢。

单人滑是俄国只手遮天,但陈束晰有冲击领奖台的实力,女单的尹谊萱也在逐渐回春。

双人滑是华夏的天下,何况容翡/张晨旭实力节节攀高,在本次比赛的表现不可估量。

没有加国的参与,冰舞作为最没有讨论度的项目,现在却成了最有悬念的存在。

“你和小季、安雨和廖惟,谁能突出欧美国家的重围呢?”

这场数据分析会可谓愁云惨淡。

冯蒹葭搜集了所有组合历年的比赛成绩,奥运会、世锦赛、欧锦赛,每一对都是经验满身。

唯一的好消息是,本站冰舞选手的成绩普遍不如前两站,威胁最大的F国组合也仅在温哥华奥运会中获得第九名,去年欧锦赛铜牌。

叶绍瑶也盯着屏幕不做声,安雨/廖惟是他们在选拔赛上的头号对手,到了国际赛场,却和他们挤在名单的最后抱团取暖。

“看开点,”她说服了自己,又和季林越说说笑笑,“我们也不是全无优势。”

在家门口比赛,他们有更灵活的训练时间,也没有倒时差,或者其他衣食住行上的问题,最多最多,就是首都的消费要比岸北高一些。

别国队员还坐在跨洋航班上,她已经拉着季林越出门晨练。

别国队员躺在酒店倒时差,他们已经蹬上冰鞋,成为今天第一组合乐练习的运动员。

“你俩又来这么早?”保安大爷还没睡醒,手上还串着场馆的钥匙,“志愿者都还没到。”

“我们自己揭保温膜,会堆在仓库旁边。”

在以往的花滑岁月里,她已经做过无数次这样的工作。

眼前是没有痕迹的冰面,平整白洁,像在冰水中掺入了牛奶。

换上冰鞋入场,留下今天的第一道冰痕,这是属于自己的开冰仪式。

今天重复着昨天,却比昨天更好。

“季林越,我觉得我们后天……”

身边的人打断:“说出来就不灵了。”

预感是一种感觉,和愿望同属于未来,叶绍瑶觉得有道理,把剩下的半句咽进肚子。

季林越一直在她的旁边滑行着,他们会刷新赛季最佳对吧,他也是这么觉得。

……

“各位观众,欢迎您来到2013年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华夏杯的比赛现场。”

“Ladiesandgentlemen,welcometotheCOCofthe2013WorldFigureSkating.”

主场的气势在比赛之初就显现出来,叶绍瑶还从没在国际赛场见过满座的五星红旗。

“有压力?”进场时,季林越看她好像不太会走路。

她点头又摇头:“有压力才有动力。”

华夏杯第一个比赛日,将完成冰舞、女单和双人滑项目的短节目比赛,他们作为第一组选手,需要提前进场热身。

“现在为您介绍本组参赛选手。”

广播总是一句中文一句英文,听着一点不费力。

“华夏,安雨/廖惟。”

“华夏,叶绍瑶/季林越。”

叶绍瑶由季林越牵着,向四方观众行屈膝礼,观众的热情仿佛把他们推到正过春节的屯子门口。

差点什么?还差鞭炮。

不知道季林越在想什么,但她看见他也笑了。

“像不像在参加刘老根大舞台?”她悄悄添一把火。

场内运动员介绍完毕,“……请运动员开始五分钟练习”。

场上的四组选手顿时散开,从入场的设计到同步捻转,每一个得分点都要兼顾。

“咱们的难度托举练了几个月,你的肩膀没再痛过吗?”

“没有。”

“那就一切如常?”

“一切如常。”

他们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名额,一定不能让自己在这里一无所得。

“练习时间结束,请运动员离场。第一组登场选手,安雨/廖惟。”

趁着最后的时间,叶绍瑶和季林越再一次盘了盘动作,冯蒹葭在场边站着提醒他们,一定要时刻注意脚下。

“您和穆教练越来越像了。”叶绍瑶已经听烦了这句,难道这就是人过中年的通病。

安/廖滑了两首外国曲,旋律很勾人,她的目光不由地被他们吸引住。

可……

“他们的托举是不是超时了?”

场上的选手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他们没办法沟通,一个跟上了音乐,一个保持镇静,最后的捻转步就差了半圈。